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拮抗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外试验

赵丽;章龙珍;刘美艳;刘桂红

关键词:替莫唑胺, 地塞米松, 胶质瘤细胞, 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联合地塞米松(DXM)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U251细胞分为TMZ组(分别加入10、25、50、100、200、400μmol·L-1浓度的TMZ)、TMZ+DXM组(在各浓度TMZ的基础上加入40μmol·L-1的DXM)和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各组细胞加入相应药物72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TMZ浓度大于100 μmol·L-1时,TMZ组抑制率大于TMZ+DXM组(P<0.01).与TMZ组比较,TMZ+DXM组细胞G0~1期比例增加、G2~M期比例减少,细胞的凋亡率进一步降低.结论:DXM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而减弱TMZ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作用,2药联用具有负协调作用.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自1961年提出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概念以来,人们围绕如何利用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材料制成SD的技术,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水不溶性聚合物、肠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缓释SD,并进行中药制剂的开发,从而使SD的研究进入新阶段.本文着重将SD在药剂学中的新应用情况进行如下分类、综述.

    作者:李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正交试验优选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考察

    目的:优化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试验法,选取尼古丁与β-环糊精的配比(A)、包合温度(B)、包合时间(C)为因素,以包合率和收率为指标优选包合物佳制备工艺,采用包合平衡常数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考察包合物体外溶出特性.分别对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混合物进行高温、高湿和强光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佳包合条件A为1:3,B为60℃,C为2 h,包合率达65.28%,收率为79.55%.150 min缓慢释药量达92.26%.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强光条件下,包合物中尼古丁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混合物.结论:所选制备工艺简单且条件易于控制,所制包合物稳定性良好且具有缓释作用.

    作者:刘文静;魏玉辉;王慧;武新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体外抑菌试验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对解脲支原体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对解脲支原体的低抑菌浓度,并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比较.结果: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对解脲支原体的低抑菌浓度均小于0.125μg·mL-1.结论: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在实验条件下对解脲支原体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作者:栾瑞玲;吴金英;赵泉;程东升;张华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盐酸哌罗匹隆片的溶出度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哌罗匹隆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溶出度测定方法第三法(小杯法),以水为溶媒,转速为50 r·min-1,于30min取样,在316 nm波长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收度,并计算溶出度.结果:盐酸哌罗匹隆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20 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0.27%),3批样品30min溶出度均大于8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溶出度测定.

    作者:胡正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学习交流网站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建立临床药师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方法:在远程服务器上建立MySQL数据库,应用PHP动态网页程序构建供临床药师利用的网站.结果:网站运行稳定、速度快、维护方便,能满足会员在线学习交流使用的需要.结论:临儋床药师学习交流网站的建立有利于临床药师在开展临床药学过程中分享知识,促进其交流.

    作者:孙福生;王少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N-三甲基壳聚糖包覆牛血清白蛋白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制备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覆的牛血清白蛋白(BSA)脂质体,并考察其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BSA脂质体,壳聚糖与碘甲烷进行季胺化反应合成TMC,用于脂质体包衣,制备TMC包覆的FkSA脂质体.采用高速离心-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包封率,考察脂类大豆卵磷脂(PC):胆固醇(CH):磷脂酰丝氨酸(PS)组成比、TMC与脂相质量比、离子强度对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结果:所考察因素对粒径和包封率均有影响,以脂类组成PC:CH:PS(8:9:1)、TMC与脂相质量比0.25:1、离子强度小于20 mmol·L-1为宜,所制脂质体包封率为(46.82±2.07)%.结论:TMC可包覆BSA制备脂质体,所得制剂粒径均匀,稳定性好.

    作者:曹金娜;邓英杰;孙聚魁;高晓非;李文秀;魏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我院临床药师的绩效管理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的绩效管理模式.方法:以科室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为背景,结合临床药师的组织结构建设,围绕客观评价临床药师的工作为重心,以提升临床药师服务质量为目的,构建我科的临床药师绩效管理模式.结果:结合表格和文字,初步建立起以绩效目标设置、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模式.结论:所建的临床药师绩效管理模式可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临床药学各项工作的开展.

    作者:卜书红;张健;陆晓彤;胡松浩;杨传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依托电子病历的药品不良反应院内监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院内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方法: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院内监测工作流程为背景,采用Brower/Server体系结构、ASP.NET2.0以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通过与医院电子病历平台共享数据库的方式,开发了ADR院内监测系统.结果与结论:通过ADR院内监测网的建立,明确了医务人员在ADR工作中的职责,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安全用药的责任意识及对ADR的判断能力,提高了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

    作者:唐雄;徐传新;张先平;胡燕;肖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右旋糖酐铁制剂中铁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右旋糖酐铁制剂中铁含量的方法.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右旋糖酐铁溶液使Fe3+游离后,用盐酸羟胺还原成Fe2+,再与邻二氮菲形成红色络合物.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0 nm波长处测定其含量.结果:Fe2+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5-4.μg·mL-1(r=0.999 9);右旋糖酐铁片及其注射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RSD=0.52%)、99.7%(RSD=0.4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类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云;叶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探讨

    目的:了解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推进和加快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方法:从医药物流的行业特点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对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对原因进行剖析.结果与结论:行业制度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缺乏和信息技术落后是制约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而发展专业第三方医药物流可以弱化以上制约因素,推进我国的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

    作者:滕志香;王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对柯萨奇B3病毒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

    目的:初步探讨曲美他嗪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方法:以CVB3诱导Balb/c小鼠致心肌炎,随机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心肌炎对照组和曲美他嗪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于用药后7d测定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2(IL-12)的水平;同时测定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进行心肌病理学检查及丙二醛(MI)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检测.结果:与心肌炎对照组比较,经曲美他嗪干预后小鼠血清IFN-α、IL-10和IL-12水平明显升高,TNF-α无明显变化,小鼠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下降,心肌病理损害得到改善,同时MDA含量下降,而SOD和CAT活力上升(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免疫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减轻心脏损伤程度.

    作者:郑琳;沈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缓释片主药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缓释片主药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C18,流动相为0.2mol·L-1草酸铵-0.01 tool·L-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000:180:120:80),检测波长为280nm,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5mL·min-1.结果:米诺环素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0.5m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0.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齐靖;蒋海松;吴琳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用阿奇霉素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小儿用阿奇霉素口腔崩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丙烯酸树脂为载体制备阿奇霉素固体分散体,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口腔崩解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并对其崩解时限、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结果:所制制剂为白色片剂,检查、鉴别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阿奇霉素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5.02~35.05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3%);成品在39 S内完全崩解,药物在5 min内几乎全部溶出.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简单,质量可控.

    作者:李笑慧;张丽娥;王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莫昔沙星滴眼剂兔眼内组织分布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探讨莫昔沙星滴眼剂兔眼内组织分布及药动学.方法:将27只兔均分为9组,双眼滴0.2%莫昔沙星滴眼液100μL,分别于给药后0.125、0.25、0.5、1.0、2.0、3.0、4.0、6.0、8.0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组织中药物浓度,以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组织中高药物浓度分别为(76.90±28.11)、(7.68±4.18)、(1.56±0.46)、(1.00±0.42)、(0.065±0.020)、(0.030±0.014)μg·g-1或μg·mL-1;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3.59±1.81)、(4.83±3.41)、(1.80±0.56)、(4.57±3.68)、(2.36±0.65)、(2.98±2.52)h;AUC0→t分别为(75.95±17.57)、(10.68±1.57)、(2.30±0.44)、(2.86±0.42)、(0.74±0.38)、(0.086±0.042)μg·h·g-1或μg·h·mL-1.结论:莫昔沙星易于渗透到眼内各组织,且有较高浓度.

    作者:汪华蓉;蒲刚;张斌;何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阿昔洛韦包合物硬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阿昔洛韦包合物硬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含量,并考察阿昔洛韦包合物硬胶囊和市售阿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阿昔洛韦包合物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阿昔洛韦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25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0.72%);包合物硬胶囊和片在30 min时体外溶出度分别为(93.07±0.73)%、(81.13±0.60)%.结论:本制剂制备方法简便,与市售阿昔洛韦片相比阿昔洛韦的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

    作者:邓卅;田舸;杨俊;姜丰;修子冉;田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P物质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相关性质考察

    目的:优化P物质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相关性质.方法:复乳法制备P物质多囊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A)、超声乳化时间(B)、初乳与二相小的体积比(C)、辅助乳化剂的浓度(D)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制备条件;对优化条件所制脂质体进行包封率、粒径分布、体外释药性能、相转变温度和熔点的考察.结果:优化制备条件A为2:1,B为30 s,C为1:2,D为2%;所制多囊脂质体包封率可达85%,粒径分布为0.75-27.75μm,在生理盐水中释药t1/2=11h,可持续72 h释药,相转变温度为34℃,熔点为110℃.结论:所制P物质多囊脂质体包封率高,物理性能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缓释制剂.

    作者:郭文治;赖西南;王正国;刘育杰;黄晖;王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中盐酸乙胺丁醇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中盐酸乙胺丁醇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枉为Alltima CN,流动相为乙腈-三乙胺的水溶液(50:50),稀释刑为Na2HPO4溶液,检测波长为20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 μL.结果:盐酸乙胺丁醇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0.2~601.2 μg·mL-1(r=0.999 9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37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刑的质量控制.

    作者:庞大海;李妍妍;韩文忠;王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罗格列酮钠肠溶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罗格列酮钠肠溶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罗格列酮钠为主药制备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结果:所制制剂为白色包衣片,检查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罗格列酮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83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4%(RSD=1.0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作者:甘勇军;吴禄春;方大树;胡湘南;秦黄英;黄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渗透泵型择时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人体心输出量,肝、肾血流量,各种体液的分泌速度及pH、胃肠运动等都有昼夜节律,比如人体血压就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清晨6:00~10:00体内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均会迅速升高,而在20:00~2:00又呈降低趋势.已有报道许多常见病如哮喘、高血压、心绞痛、关节炎等也都是昼夜节律性发病,心血管意外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猝中)多发于清晨,此时发病率为其他时间的40倍[1-3].

    作者:宋金春;吕桦;以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家兔血管刺激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注射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对家兔耳缘静脉的刺激性.方法:以无菌操作方法分别向家兔耳缘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各19.0 mL·kg-1,每日1次,连续滴注7 d,末次滴注后,分别在24、72 h处死家兔,剪取距注射部位1 cm处和5 cm处兔耳血管,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组注射部位皮肤、静脉均呈现相似的变化,未见明显充血、水肿、硬结及坏死等异常现象.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钠静脉给药时家兔耳缘静脉未见明显的血管刺激性发生.

    作者:唐靖雯;姚强;潘梅;左爱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