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黄义昆;张志荣;杜娟;梁建成;覃文安;韦敏

关键词:盐酸川芎嗪, 脂质体, 研制, 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并评价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工艺及其质量.方法:试验多种方法制备脂质体,考察主动载药与被动载药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以主动载药制备方法中硫酸铵梯度法所得的脂质体包封率高,达48.63%;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 5μm,经4℃~10℃贮放1no稳定.结论: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川芎嗪脂质体方法可行,可为开发盐酸川芎嗪新剂型提供实验依据.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沙纳唑合并γ射线对在体小鼠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沙纳唑直接给药以及合并γ射线照射处理对在体小鼠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小鼠骨髓CFU-GM培养的检测,观察从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沙纳唑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并于不同放射剂量照射前30min从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沙纳唑,观察沙纳唑合并γ射线照射处理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沙纳唑对在体小鼠骨髓CFU-GM集落形成抑制作用较小;沙纳唑合并γ射线照射处理后对小鼠骨髓CFU-GM的抑制作用与单一放射照射处理结果相似.结论:沙纳唑直接给药对在体小鼠骨髓CFU-GM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合并放射照射处理对放射照射所致小鼠骨髓CFU-GM的抑制没有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吴建龙;邢成;赵永岐;李伯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药不良反应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这一传统药物以其标本兼治、副作用小的特点而被人们广泛接受.但随着中药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中药引起不良反应(ADR)的事件屡有发生,且正逐年增加.为此,笔者对我国1990年~2002年间有关文献报道的中药ADR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作者:祝德秋;沈金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栓中两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栓中两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30:7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05nm,以替硝唑为内标.结果:奥硝唑在5~8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97),平均回收率为(100.65±2.20)%;左氧氟沙星在2.5~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99),平均回收率为(98.86+1.2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奥硝唑栓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吉生;黎行山;陈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000年~2002年杭州地区18家医院抗组胺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抗组胺药用药现状和趋势.方法:调查杭州地区18家医院2000年~2002年抗组胺药的用药金额、生产厂家等信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组胺药的用药金额2001年较2000年增长17.89%,2002年较2001年下降4.58%;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是抗组胺药的首选;合资、进口药品占70%以上市场分额.结论: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用量呈下降趋势.

    作者:王建平;金大源;田小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一类全新的抗肿瘤药物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s)是调控细胞周期的一个蛋白家庭[1],其成员有CDK1~CDK9,共9种,其中有CDK1~CDK7与其相应的调节亚基即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组成的复合物可推动细胞跨越细胞周期各时相转换的限制点[2],使细胞完成由G1→S→G2→M各期的转换过程,对细胞分裂增殖的调控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CDKs抑制剂的研究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之一[3].笔者现将这类药物作如下综述.

    作者:韩宇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第二届国际促进用药大会回眸

    2004年3月29日~4月3日,第二届国际促进用药大会(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proving Use of Medicines,IClUM2004)在泰国清迈召开,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位代表,包括17个国际合理用药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INRUD)国家组和地区组的成员以及相关领域的政策制汀者、医药卫生官员、卫生项目负责人、研究员和赞助单位的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与会医药学者均有机会向大会提交研究文献摘要并在大会上做报告.

    作者:王青;王育琴;马金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中成药(第3~5批)名单骨伤科用药

    1 骨伤科用药 骨伤科药主要用于骨骼和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的急、慢性损伤,或劳损所致的组织疼痛、灼热、瘀血、肿胀或炎症.在治疗初始阶段,可以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应用方法主要是外用(涂敷、涂搽、熏洗、外洗),部分药可以口服.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卫生决策中的国际应用

    目的:为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介绍国际上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卫生决策中的不同用途.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制订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并应用于药品定价、报销目录遴选、临床合理用药、疾病防治策略以及新药研发等卫生决策领域.

    作者:杨莉;胡善联;宫印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连锁药店应对药品价格竞争的策略探讨

    目的:为连锁药店应对药品价格竞争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从经济学角度探讨药店竞争;分析平价药店与连锁药店各自的优、劣势.结果与结论:连锁药店只有加强药学服务,不断发掘市场空白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程艳;马爱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试论我国制药企业跨国研发发展战略

    目的:探讨我国制药企业的跨国研发发展战略.方法: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状况,预测我国制药企业实施跨国研发发展战略可能遇到的困难.结果与结论:我国制药企业具备实施跨国研发发展战略的条件.跨国研发活动可以通过跨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方式开展,并可考虑选取我国香港作为跨国研发的桥头堡.

    作者:李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复方甘草酸苷及甘草酸二铵治疗4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组,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21例,对照组(甘草酸二铵)22例,用药12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在总胆红素、ALT、AST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副作用治疗组则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他肝损安全、有效,其临床应用效果略优于甘草酸二铵.

    作者:颜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单用Acivicin和联用顺铂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Acivicin单用及联用顺铂后对HepG2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c-myc、p53表达的影响.方法:Acivicin和顺铂分别或联用处理HepG2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性;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p53的表达.结果:Acivicin为0.28、0.56、0.84、1.12、1.40 mmol/L时,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1.25)%、(3.7±2.0)%、(10±1.25)%、(17.4±4.5)%、(16.9±3.5)%.Acivicin(1.40mmol/L)在24、48、72h致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6.9±3.5)%、(27.9±4.3)%、(47.2±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顺铂(67μmol/L)致HepG2细胞(24h)的凋亡率为(73.4±1.5)%;Acivicin(1.40mmol/L)联用顺铂(67μmol/L)致HepG2细胞(24h)的凋亡率为(94.7±0.5)%,较两者单用显著增加(P<0.01).Bcl-2、c-myc、p53检测结果显示,各组Bcl-2、c-myc、p5a的表达比对照组均有增加.结论:Acivicin诱导HepG2细胞凋亡呈剂量/时间依赖性;Acivicin与顺铂联用后可增强顺铂致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陈伟庆;沈鼎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对SARS患者激素撤药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GL)在SARS患者减激素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GL对SARS患者的激素撤药综合征(HWS)相关症状和指标的影响.结果:应用GL后可使HWS症状发生率降低,其中SARS患者的主要症状气短、胸闷的发生率分别由24.5%和22.6%降低至3.6%(P≤0.01)和7.1%(P≤0.05);乏力、肌肉关节痛、头痛的发生率分别由13.2%、15.1%、10.4%降至7.2%、14.3%、0%;SARS患者ALT升高例数减少(P≤0.01).结论:激素撤药过程中应用GL,可以降低HWS的发生率.

    作者:林晓兰;崔琪;王育琴;刘克敬;郭景仙;朱溢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性阴道炎与雌激素

    老年性阴道炎是绝经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的老年妇女患有老年性阴道炎.

    作者:马国辉;张石革;龙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新药--依达拉奉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现今人类死亡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快、恢复慢、死亡多、致残重的病种,给人类造成极大痛苦,亦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如何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当前医药学上的攻关重点;同时,开发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与经济价值.

    作者:王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我国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已逾1600个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欢迎订阅《中国天然药物》

    作者:《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6厂家左氧氟沙星片质量评价

    目的:考察6厂家左氧氟沙星片的质量.方法:参照相关标准考察6厂家17个批号左氧氟沙星片质量,并采用同一溶出条件考察各样品溶出曲线.结果:6厂家左氧氟沙星片质量均符合规定,但溶出特性、治疗费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左氧氟沙星片质量有差异,拥有专利的原研发厂家药品价格较高,但质量较稳定.

    作者:陶金成;钱文璟;时涛;简炎林;李澎灏;肖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部分抗感染类药品价格大幅降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药联用对西药药动学的影响

    由于中、西药联用机会不断增多.特别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往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所以中、西药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相互作用,这在临床上可能给患者造成损害.这一情况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他们[1、2]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承认在目前资料缺乏的条件下,还不能确切地弄清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中、西药间的相互作用是由于中药改变了西药的药动学所致.

    作者:朱伟;黄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