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洁文;廖惠芳;潘竞锵;叶碧波;廖雪珍;谢婉君;肖柳英;韩超
目的:探讨 4种抗菌药物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能力的大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4种敏感抗菌药物单独作用于肺炎克雷伯菌,测定 1倍、 10倍、 100倍低抑菌浓度( MIC)作用于细菌 1、 2、 4、 8h释放内毒素的量.结果:头孢曲松钠和美罗培南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大,环丙沙星中等,庆大霉素较低;细菌释放内毒素量 1倍 MIC>10倍 MIC>100倍 MIC;抗菌药物作用时间越长,内毒素释放的量越大.结论: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应参考其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作者:廖广仁;罗宇芬;赖伟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 5%咪喹莫特与 0. 5%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成本-效果.方法:收集 1966年~ 2003年间有关咪喹莫特与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文献,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作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咪喹莫特与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分别为 48. 48%、 46. 62%,无显著性差异( P>0. 05).咪喹莫特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红斑、糜烂、瘙痒和表皮脱落、结痂、水肿;鬼臼毒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灼热、炎症、糜烂、疼痛、瘙痒、出血.二者比较,鬼臼毒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也较严重.咪喹莫特与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 36. 88、 8. 15.结论:咪喹莫特与鬼臼毒素治疗尖锐湿疣具有相似的疗效,虽然鬼臼毒素成本-效果比较低,但其不良反应却较多和较严重.
作者:阎军;陈声利;王海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实施药疗监护的具体方法.方法:结合肿瘤科临床工作体会,并深入分析及总结.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应做好对护士的指导,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定期整理护理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作者:谭永红;曾仁杰;王诗华;段艳冰;梁蓉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方法:结合现状,分析医药制造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所需的条件.结论:建立集成化思想观念、优化设计与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重组医药物流业务流程、建立新的绩效评估系统,是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作者:杨舒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寻找快速测定药物过量患者苯二氮类药物( BZDs)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对 149例急诊疑为药物过量患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其 BZDs血药浓度.结果: 104例血中测出 BZDs,且不同种类的 BZDs血药浓度高低不一.结论:以本法测定 BZDs血药浓度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其浓度高低与患者病情的轻重并无必然联系.
作者:吴建龙;何英;钱文璟;陈小燕;宋少刚;杨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近年来,痕量元素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血液、组织等)、环境(大气、水样等)、矿产、农业(土壤、农作物等)及植物中药等的研究中,其中也包括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砷( As)及其化合物的定量检测.砷是生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微量有抑制氧化、促进同化的作用;摄入过量则会导致中毒.以 As2O3为例,其毒性主要表现在通过与细胞内- SH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本文将着重报道近几年来痕量砷的检测方法的进展.
作者:肖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及薄荷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 DM- 5弹性石英毛细管为色谱柱,正辛醇为内标,在 70℃~ 150℃程序升温条件下,选择质荷比( m/z)为 56、 94、 71的离子碎片峰分别对苯酚和薄荷脑进行检测.结果:苯酚、薄荷脑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 1. 092~ 21. 840μ g/ml( r=0. 9 998)、 1. 194~ 9. 552μ g/ml( r=0. 9 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 2%( RSD=1. 34%)、 100. 4%( RSD=0. 74%).结论:本法可用于炉甘石薄荷脑洗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且快速、准确、特异性高、重现性好.
作者:吴正中;余继英;何林;孙世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复方奥硝唑栓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筛选基质,确定栓剂中主药成分及基质的组成与比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内标法同时测定栓剂中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以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为主药,使用水溶性基质制备栓剂;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 65%、 98. 86%,其相对标准差分别为 2. 20%、 1. 28%.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
作者:黎行山;陈吉生;陈永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小儿异位性皮炎( AD)的疗效.方法: 60例 A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6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 24例,口服赛庚啶片.两组均连用 4wk后停用 1wk,再连用 4wk.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52. 8%和 94. 4%,对照组分别为 12. 5%和 62. 5%,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小儿 AD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王晓哲;王宝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药品降价和采购调控对医院抗感染药物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5次降价期间我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逐年下降,但抗感染药物总体限定日费用逐年上升,各类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频度和总体限定日费用呈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宏观的药品降价对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的干预作用,但效果远未达到佳;微观的采购调控手段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隋忠国;荆凡波;万瑞香;郭海燕;陈德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向廷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在 25℃条件下,观察配伍液在 8h内的外观、 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 0. 9%氯化钠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 8h内以上各项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以 0. 9%氯化钠或 5%葡萄糖作溶媒在室温下 8h内可配伍使用.
作者:杨继章;杨树民;刘瑞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4. 4 医院药学部门科室设置与人力配制 4. 4. 1 合理的科室设置与人员编制的意义医院药学系综合性应用型药学分支学科,其所涵盖科室的工作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合理的科室设置与人员编制,不仅有利于医院药学各项药学技术和药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药学技术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医院药学学科的发展和医院药学技术人才的成长,以及医院药物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总之,其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公众的健康服务.
作者:吴永佩;颜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可行性与难点.方法:根据国内抗菌药物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有无不合理使用现象及是否有必要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进行干预.结果:国内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使用频率过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广、时间长、起点高,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及忽视特殊群体用药等问题,导致耐药菌增多、毒副反应增加.结论:推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也存在一定难点.
作者:张志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制订盆腔炎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主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川芎中的总阿魏酸含量.结果:阿魏酸在 1. 244~ 124. 4μ 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 9 98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 06%, RSD=1. 44%( n=6).结论:本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作者:马慧萍;贾正平;张汝学;王娟;任俊;张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羟苯磺酸钙组,比较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同时观察血糖、肾功能和肾脏形态的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肾脏 MDA含量明显下降, SOD、 GSH- PX活性显著上升,肾功能和肾脏形态均明显改善.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谢泉琨;刘晓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 DX)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DX诱导制作 IR大鼠模型,观察荔枝核皂苷对模型鼠给药 2h后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皮质醇( Cortisol)、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荔枝核皂苷能显著降低模型鼠 FSG、 TC、 TG含量,显著提高 ISI值( P<0. 05或 P<0. 01).结论:荔枝核皂苷可改善 DX所致糖、脂代谢障碍,降低模型鼠中血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郭洁文;廖惠芳;潘竞锵;叶碧波;廖雪珍;谢婉君;肖柳英;韩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