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体会

王玉超

关键词:胃炎, 胆汁反流性, 辨证论治, 医案
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因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入胃引起,临床以胃痛、呕吐、痞胀、嘈杂、嗳气、泛酸等为主要表现,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乃邪在胆,逆在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其主要原因.笔者根据这一理论,结合临床体会,不揣浅陋就此谈谈自己的管见.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辛温药物在中药美容中的应用及理论基础

    中药美容是各种美容方法中内容丰富的一部分,中药美容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本身具有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色泽等特点来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和进行美容保健.在这些美容中药的性能中以辛温药物偏多,其应用在中医古医籍中多有记载,也具有丰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对中医美容临床用药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温疆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肩凝汤治疗肩周炎141例

    笔者以肩凝汤辨证加减冶疗肩周炎14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41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98例:年龄大76岁,小45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长20个月,短3个月,平均病程11个月.所有病例均经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王钧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需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清洁灌肠组60例,采用39℃的生理盐水500 mL清洁灌肠;健胃清肠合剂口服组60例,口服健清肠合剂250 mL后再饮用生理盐水2 000mL;甘露醇组60例,在检查前6 h,口服20%甘露醇250 mL及生理盐水2 000mL.结果:健胃清肠合剂组与甘露醇组相比清洁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健胃清肠合剂与清洁灌肠相比清洁范围有显著差异.结论:健胃清肠合剂清洁程度高,清洁范围大.

    作者:王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探讨《针灸甲乙经》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及论治

    目的:探讨<针灸甲乙经>论治精神疾病的基本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学习、文献整理、文献分析的方法以黄龙祥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为蓝本进行研究.结果:〈针灸甲乙经>对精神生理活动,精神疾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均有详尽的论述.结论:<针灸甲乙经>对现代精神医学的研究有着较高的学术指导价值.

    作者:霍小宁;刘新发;雒成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38例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和CT诊断比较

    目的:回顾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CT表现,评价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及CT征象进行分级,作出对比.结果:临床早期影像学表现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等,这些征象在X线平片的检出结果是不甚理想的,而CT可肯定诊断,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0~Ⅱ级)的患者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可提高1~2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X线平片相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是AS的早期征象,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早期病变,CT检查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建锋;李盛华;王闻奇;钱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养阴清热消痤方加减治疗痤疮60例分析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消痤方加减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养阴消痤方治疗不同类型的痤疮患者60例.结果:丘疹型、脓疱丘疹型、囊肿结节型、混合型有效率分别为81.80%、75.00%、77.78%和61.54%.结论:养阴清热消痤方加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

    作者:王雪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仲景辨治头痛病证治规律探折

    头痛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在治疗头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多遵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药,分析演化而来,并加以完善.本文从<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头痛的条文入手,从六经头痛和杂病头痛2个方面加以整理、归纳、总结,探讨头痛的证治规律.

    作者:肖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29例

    目的:观察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以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患者29例.结果:显效率75.86%.结论: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

    作者:王萍;李荷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山楂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

    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山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宋学玲;王美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四性的研究概况

    从传统角度、化学角度、热动力学角度、定性定量角度等几个方面对中药四性的研究进行梳理,认为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中药药性变化规律的把握是这一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行根治性手术是早期胃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亦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家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5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复发情况.方法:选110例确诊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用阿昔洛韦、胸腺肽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肝经湿热型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正虚邪恋型采用四君子汤加减.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率及复发率均明显好于西药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作者:杨永茂;沈敏娟;杨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36例

    慢性泄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小儿和老年人发病率很高,本人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均为正宁县卫生学校校医室门诊病例,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其中男2l例,女15例;年龄21~61岁,平均36岁;病程1~15a,平均4.9a.

    作者:先宁霞;杨宗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体会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激素制剂而使患处皮肤对激素药物产生依赖而引起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以面部为多且具有代表性.目前西医对谚病缺少有力的治疗方法.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药治疗、综合治疗4个方面论述了改善肌肉痉挛在脑卒中偏瘫恢复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近年来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方法,力图探索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方案.结论:西药及康复训练具有较肯定疗效,中药及针灸治疗亦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外洗换药治疗9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换药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和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90例,采用中药煎汤坐浴外洗、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治疗,并与术后温水坐浴外洗、油纱条换药治疗的82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疗效、疗程、并发症消除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洗换药能提高术后治愈率,减轻并发症,加速术后创面的愈合.

    作者:郁俊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30例临床观察

    胃下垂是消化系统的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临床多见于形体消瘦者,目前尚无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补中益气汤加昧治疗胃下垂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18~46岁,平均32岁;病史3~6 a;大部分病人无明显诱因.

    作者:王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研究概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方法:对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治疗研究、实验研究进行阐述、总结.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斯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孙子兵法》与辨证论治

    探讨<孙子兵法>的相关思想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作者:彭聪;郑承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解热中空栓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制备小儿解热中空栓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用优选的提取方法和制备工艺制备小儿解热中空栓,并通过对外观、重量差异、溶点、溶变时限的考察以及定性鉴别和稳定性试验控制小儿解热中空栓的质量.结果:小儿解热中空栓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标准,结果满意.结论:小儿解热中空栓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

    作者:詹文强;姜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