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华
探讨<孙子兵法>的相关思想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作者:彭聪;郑承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慢性泄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小儿和老年人发病率很高,本人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均为正宁县卫生学校校医室门诊病例,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其中男2l例,女15例;年龄21~61岁,平均36岁;病程1~15a,平均4.9a.
作者:先宁霞;杨宗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换药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和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90例,采用中药煎汤坐浴外洗、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治疗,并与术后温水坐浴外洗、油纱条换药治疗的82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疗效、疗程、并发症消除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洗换药能提高术后治愈率,减轻并发症,加速术后创面的愈合.
作者:郁俊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方法:对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治疗研究、实验研究进行阐述、总结.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斯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消痤方加减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养阴消痤方治疗不同类型的痤疮患者60例.结果:丘疹型、脓疱丘疹型、囊肿结节型、混合型有效率分别为81.80%、75.00%、77.78%和61.54%.结论:养阴清热消痤方加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
作者:王雪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药美容是各种美容方法中内容丰富的一部分,中药美容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本身具有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色泽等特点来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和进行美容保健.在这些美容中药的性能中以辛温药物偏多,其应用在中医古医籍中多有记载,也具有丰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对中医美容临床用药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温疆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导致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半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笔者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VBI 7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索林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测定珍芪降糖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用薄层扫描测定珍芪降糖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为0.458~2.748μg,平均回收率为96.110%,RSD=1.909%;测得三批珍芪降糖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为0.130mg/粒.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张其凤;胡银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制剂过程中,蜂房因质地胶质,有弹性;蝉蜕、蛇皮和木蝴蝶薄韧质轻,都不宜用常规方法粉碎,现将笔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略述如下:
作者:张承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山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宋学玲;王美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药治疗、综合治疗4个方面论述了改善肌肉痉挛在脑卒中偏瘫恢复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近年来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方法,力图探索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方案.结论:西药及康复训练具有较肯定疗效,中药及针灸治疗亦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的治疗进展,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总结,从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结论:中医治疗尿路感染具有优势,疗效显著,并可预防西药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晶晶;舒惠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从传统角度、化学角度、热动力学角度、定性定量角度等几个方面对中药四性的研究进行梳理,认为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中药药性变化规律的把握是这一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因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入胃引起,临床以胃痛、呕吐、痞胀、嘈杂、嗳气、泛酸等为主要表现,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乃邪在胆,逆在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其主要原因.笔者根据这一理论,结合临床体会,不揣浅陋就此谈谈自己的管见.
作者:王玉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滋泉口服液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编号分为实验组36例,运用滋泉口服液合达美康治疗,对照组36例服用达美康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滋泉口服液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滋泉口服液可消除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症状,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降低作用.
作者:顾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胃下垂是消化系统的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临床多见于形体消瘦者,目前尚无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补中益气汤加昧治疗胃下垂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18~46岁,平均32岁;病史3~6 a;大部分病人无明显诱因.
作者:王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制备小儿解热中空栓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用优选的提取方法和制备工艺制备小儿解热中空栓,并通过对外观、重量差异、溶点、溶变时限的考察以及定性鉴别和稳定性试验控制小儿解热中空栓的质量.结果:小儿解热中空栓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标准,结果满意.结论:小儿解热中空栓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
作者:詹文强;姜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头痛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在治疗头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多遵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药,分析演化而来,并加以完善.本文从<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头痛的条文入手,从六经头痛和杂病头痛2个方面加以整理、归纳、总结,探讨头痛的证治规律.
作者:肖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以肩凝汤辨证加减冶疗肩周炎14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41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98例:年龄大76岁,小45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长20个月,短3个月,平均病程11个月.所有病例均经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王钧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灸甲乙经>论治精神疾病的基本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学习、文献整理、文献分析的方法以黄龙祥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为蓝本进行研究.结果:〈针灸甲乙经>对精神生理活动,精神疾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均有详尽的论述.结论:<针灸甲乙经>对现代精神医学的研究有着较高的学术指导价值.
作者:霍小宁;刘新发;雒成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