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南野生狭叶红景天与四裂红景天的rRNA基因间隔区PCR产物电泳图谱的初步研究

刘丽莎;王昕;杜平;顾秀琰

关键词:狭叶红景天, 四裂红景天, rRNA, PCR, 电泳, 甘南
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甘南地区野生狭叶红景天与四裂红景天中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为不同品种鉴别和品质评价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种红景天中药材的核基因组DNA,利用合成的特异性PCR引物对所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n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得到电泳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显示不同种红景天的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长度均在340 bp左右,ITS2序列长度均在410 bp左右,且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已具备足够的遗传信息量进行碱基序列分析.结论:不同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可作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别的标记之一.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中医治则治法研究概况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则、治法概括有:益气滋阴,养阴清热,健脾祛湿,疏肝理气,滋补肾阴,活血化瘀,温肾健脾.因糖尿病的病症复杂,本虚标实,临证尚需辨证灵活运用之.今后还需在辨证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出发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更有效方法.

    作者:王树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藏药蕨麻(卓尔玛)本草考证与商品特征

    蕨麻是青藏高原的一种特有的野生经济作物,既可入药又可食用,其主产地为四川(甘孜、石渠及石渠与青海的达日交接处)、青海(门源、果洛、玉树)、甘肃(岷县闾井、甘南),主要集散地以青海、甘肃为主,其中兰州是蕨麻销售的枢纽,并由此发往国内外.

    作者:罗文蓉;杨扶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针推、电针2种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差异.方法:用数字随机法将175例患者分为针推组和电针组,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针推组总有效率97.77%,电针组总有效率87.6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是治疗颈椎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康建业;口锁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消渴病的治疗用药与治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总结历代医家治疗消渴病的治法与用药特点.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对众多文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计算出各药物的使用频次.结果:消渴病的治疗以补气、滋阴兼清热为主,并选择应用相应的药物,使用药物总数为177种,而在消渴病治疗中自始至终使用的药物有20种.

    作者:车敏;展学孔;吴红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补中桂枝汤治疗增生性关节炎86例

    补中桂枝汤系我省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吴生元教授创制的治疗增生性关节炎的经验方.笔者进修跟师学习后,遵师法用该方治疗增生性关节炎百余例,效果满意.现选取资料较全之8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勋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白茅根在血证中的应用举隅

    以白茅根为主药,配伍生地黄,茜草等凉血止血,滋阴清热,补益脾肾药物治疗眼底出血、鼻衄、尿血等出血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孟庆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柴胡丹参饮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5例报告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笔者自2001年以来,以中药柴胡丹参饮为主,随证加减治疗本病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近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现状及研究动态,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分别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副作用小且疗效肯定.

    作者:张莉莉;刘金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钩针松解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钩针松解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钩针钩治颈后部变性的筋膜及浅层肌肉,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结果:86例患者中痊愈67例,占77.9%;显效12例,占14.0%;有效5例,占5.8%:无效2例,占2.3%.结论:钩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愈率及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男性不育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男性不育症患者具有求子心切、精神压抑、羞耻自卑、悲观失望和负罪的心理障碍,故临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达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卞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从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基础方加减治疗、单味药治疗3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组方灵活、副作用小等优势,但亦存在不足,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翟晓丽;许筠;张军;程立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脂肝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脂肝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以脂肝康(姜黄、何首乌、枸杞子、山楂、泽泻、决明子、生蒲黄等)治疗,对照组以东宝肝泰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症状、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结论:脂肝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丽华;刘青;徐成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降气消食汤合西药及非药物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以自拟降气消食汤配合西药抑酸药、促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2例.结果:治愈2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鄢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状况.方法:通过对近5 a来括,从体针、电针、头针、其他疗法及针灸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针灸疗法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王陈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机理.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配合高热量饮食建立模型,埋线治疗1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ET、NO、尿微量白蛋白(UAE)等指标.结果:DM大鼠FBG、ET和UAE明显升高,NO水平及NO/ET降低,经埋线治疗后,FBG、ET和UAE降低,NO及NO/ET升高(P<0.001).结论:穴位埋线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使ET与NO保持平衡与协调,维持血管舒缩平衡,对DMAP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罗雄;凌湘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甘草炮制的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甘草在炮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甘草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对甘草炮制后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甘草的炮制方法及炙甘草和生甘草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论:生甘草和炙甘草是2种常用的甘草制品,而药物的炮制方法不同,使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存琴;龙泉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甘南野生狭叶红景天与四裂红景天的rRNA基因间隔区PCR产物电泳图谱的初步研究

    目的:分析甘肃省甘南地区野生狭叶红景天与四裂红景天中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为不同品种鉴别和品质评价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种红景天中药材的核基因组DNA,利用合成的特异性PCR引物对所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n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得到电泳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显示不同种红景天的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长度均在340 bp左右,ITS2序列长度均在410 bp左右,且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已具备足够的遗传信息量进行碱基序列分析.结论:不同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可作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别的标记之一.

    作者:刘丽莎;王昕;杜平;顾秀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35例

    笔者近3年来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腹泻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指导糖尿病性肾病病人正确使用胰岛素的体会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需要全程的胰岛素治疗.由于患者自身知识缺乏,加之肾小球病变,对胰岛素的代谢减少,以及其他因素如饮食、体力、情绪等的影响,患者经常会发生低血糖反应,故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靳方;陈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戴恩来老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戴恩来老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先.本虚主要指脾、肾两脏虚弱,标实主要指瘀血、浊毒为患,治疗以扶正祛邪并用为原则,采用补肾健脾、清热利湿化浊、活血化瘀等方法,同时注重补益气阴,顾护胃气.在药物选择上注重大黄及风药、虫类药的应用.

    作者:杨应兄;孙红旭;薛国忠;武俊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