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锋;傅藏红;王瑾;王永兰
目的:观察清肝汤合他巴唑治疗肝火旺盛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Graves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治疗作用和优势.方法:选取符合中医肝火旺盛型甲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清肝汤合西药他巴唑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他巴唑.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中医症候及体征均有改善.在改善烦躁易怒、心悸不宁、多汗怕热、多食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肝汤合他巴唑治疗中医辨证属肝火旺盛型甲亢疗效确切.
作者:唐改如;徐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强肾六草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强肾六草煎治疗,对照组34例用强的松、双嘧迭莫片、丹参片治疗,均用药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尿常规、尿沉渣、24小时尿蛋白、白蛋白定量、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肾六草煎能明显缓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李树年;刘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伴有滑膜炎症的关节病变.
作者:樊成虎;张玉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从档案的价值,档案的利用2个方面的分析论述可以看出,档案中宝贵的历史财富、浩瀚的知识、丰富的信息已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且档案内容只有向多元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
作者:郑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放射性肺炎中医可辨证分为阴伤肺燥型,肺脾气虚兼血瘀型,热毒炽盛,痰热郁结型3型,临床应辨证施护,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尤其应做好心理疏导及发热、饮食的护理.
作者:王秀锋;傅藏红;王瑾;王永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通过阅读,分析近来中医药治疗甲癣的相关研究,对中医药治疗甲癣的方法及相关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作者:杜丽;张霞;陈明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IL-1β口的关系;揭示中风不同证型的本质和物质基础,为今后中风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BLISA法测定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IL-1β含量,同时按症候评分将患者分为火热证组(17例)与非火热证组(15例),对比2组患者IL-1β的变化水平.结果:①72小时内火热证组IL-1β含量明显高于非火热证组(P<0.05),第7天和第14天火热证组与非火热证组IL-1β含量无显著性差异.②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72小时内、第7天、第14天血清中IL-1β逐渐下降.火热证中,72小时内与第7天、第14天IL-1β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火热证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1β升高水平可作为判定脑梗死患者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微观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定急性脑梗死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指标.
作者:吴雅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药效与副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急性血瘀证模型造模方法,结合藏医血隆病发病原因,制备藏医血隆病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5组: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治疗前后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对血隆病可明显降低大鼠TC、TG水平.结论: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能明显降低血隆病大鼠血脂水平,且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无影响.
作者:童丽;吴萍;张广梅;热增才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总结甘肃省陇南市地震伤的医疗急救经验,希望对以后的地震伤救治工作有所裨益.方法:通过专业人员对陇南地震灾区受伤患者伤情的调查,总结医疗急救工作的经验与不足.结果:陇南市依靠原有的医疗资源成功救治了地震伤病员375例.结论:应加强地震伤的预防与救治,有效地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周君;李盛华;张玉昌;宋渊;王久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通过双语案例教学、模拟情景对话、有奖发言、穿插英文小故事、课前与课内融合、课内与课后融合提高了中医各家学说双语教学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引入网络教学并使考查的方式多样化,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作者:谢英;白宇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拟丹藤汤加减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自拟丹藤汤加减为主,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第1、2,3疗程治愈率分别为50.00%、69.70%、84.80%,对照组1、2、3疗程治愈率分别为35.50%、50.00%、60.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李强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祛风胜湿活血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应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27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祛风胜湿活血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柳树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口舌糜烂的病机主要为心火上炎和脾胃湿热.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种症型辨治.其中脾胃湿热是临床多见的症型,用枳实导滞汤治疗,见效快,疗效突出.
作者:唐志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电子胃镜受检者的影响.方法:对7526例需电子胃镜检查的受检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健康教育,观察受检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526例受检者只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电子胃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者:花忠平;杨和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老年髋部损伤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急性肾衰、泌尿系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如护理不当,可直接危及生命.通过对32例老年髋部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调查,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积极纠正糖尿病、心血管等合并症,保证有效牵引;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妥善管理呼吸道,预防褥疮、便秘等并发症,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宋光芬;郭成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存在.过度紧张、劳累、激动为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主要表现为眩晕,伴恶心、耳鸣、四肢无力,严重时会出现构音困难、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尚无快速有效的缓解方法,近年研究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前后血管舒缩功能有明显变化.步长脑心通是一种有效扩张血管的新型中药制剂.笔者通过测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中内皮素与P物质水平的变化,探讨了步长脑心通胶囊扩血管的机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丽莎;黄琼;高彩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具活力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
作者:潘文;康开彪;张丽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应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抽吸、冲洗和引流.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结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9例,显效率为69.39%.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秀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通过分析、概括、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大肠癌的相关研究,对大肠癌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李星;秦兵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通过分析近年来研究骨碎补的相关文献,对骨碎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有效成分对BMSCs增强分化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总结.
作者:张自强;张虎林;张晓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