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嗅敏灵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曾立斌;任远;马骏;吴国泰

关键词:嗅敏灵, 耳廓肿胀, 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炎作用, 小鼠, 动物实验
摘要:目的:观察嗅敏灵局部给药对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腹部皮肤炎症模型及组织胺所致腹部皮肤模型,观察嗅敏灵的抗炎作用.结果:嗅敏灵0.2 g/只、0.1 g/只2个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组织胺所致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嗅敏灵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龙胆泻肝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及夫坦乳膏外用治疗带状疱疹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龙胆泻肝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带状疱疹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皮损,1次/d,照射剂量为0.5 J/cm2,同时给予口服龙胆泻肝汤,1剂/d,分2次服,外用夫坦乳膏,4次/d;对照组80例,给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 g/次,2次/d,外用药、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同治疗组;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同时给予双氯芬酸钠片75 mg/次,1次/晚.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止疱、结痂、止痛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NB-UVB治疗带状疱疹可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痊愈时间.

    作者:郭芬;王思农;沈敏娟;杜华;杨桂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议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霍乱、吐泻等属于病情急迫而有必须吐出之证.

    作者:马俊姣;华浩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针刀加封闭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目的:观察小针刀加封闭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小针刀加封闭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97例.结果:治愈率97.0%,有效率100.0%.结论:此疗法方便、简单且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柴国胜;张韫淘;刘镜;吴相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介绍姜黄素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并对其在抗肿瘤方面的药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黄珈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天王补心丹临床运用进展

    回顾近10年来的文献资料,对天王补心丹的临床应用加以总结,发现天王补心丹在心脑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多科疾病的治疗中收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芳;张亮;李妍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文献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国内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文献研究中的应用的详细而全面的回顾,可以看出,数据挖掘在方剂文献研究中的应用已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触及到了方剂的理法方药,较为全面.但此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工作仍倾向于表层验证,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作者:张俊美;王娜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寒冷性荨麻疹的中医药治疗

    从寒冷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理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和研究现状,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效,但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庆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于负重劳动或剧烈运动,使椎间盘挤压或扭转,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所致,同时与受寒冷、慢性劳损等有关.临症时以腹针进行辨证论治,疗效好.

    作者:梁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克氏针贯穿固定致骨折延迟愈合8例分析

    自2002-2006年,笔者运用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贯穿固定治疗单纯尺桡骨、锁骨及腓骨骨折8例,均导致延迟愈合,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贾俊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柴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波长278 nm处的吸收度.结果:黄芩苷的线性范围是4.00~20.00 mg/mL,回归方程为C=0.015 7A-0.00011,相关系数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7.74%,RSD=1.41%.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柴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卢利军;刘丽萍;刘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扶正通瘀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缓解期应用扶正通瘀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以扶正通瘀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6例,每年初伏及冬至开始服用1个疗程(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92.0%.结论:在缓解期应用扶正通瘀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可靠.

    作者:杨森;龚兵;张小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证明,中药可直接作用于体内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促进其增殖、分化,也可促进其存活与功能的建立.

    作者:叶丙霖;李盛华;李小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嗅敏灵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嗅敏灵局部给药对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腹部皮肤炎症模型及组织胺所致腹部皮肤模型,观察嗅敏灵的抗炎作用.结果:嗅敏灵0.2 g/只、0.1 g/只2个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组织胺所致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嗅敏灵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曾立斌;任远;马骏;吴国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试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成长之路

    目前中医高级临床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因此中医在社会地位有所下降,而师承教育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应紧跟时代,汲取西医学的优点,取长补短,发挥中医优势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这是长期发展的过程.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英汤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瘀血阻络、肝肾亏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白英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可能的机理.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英汤,3个月后观察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使ESR、RF、CRP降低或恢复正常,降低CD4+,升高CD8+.结论:白英汤是临床治疗RA的有效方剂,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细胞免疫调节有关.

    作者:王智明;赵凤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面膜联合西药治疗痤疮6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面膜联合西药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6例行中药面膜,口服维胺酯胶囊,外用0.025%迪维霜;对照组60例口服维胺酯胶囊,外用0.025%迪维霜和复方硫洗剂,均治疗8周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30%,58.33%,2组之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7.991,P<0.05).结论:中药面膜联合西药治疗痤疮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孙宏伟;杨桂兰;何炳元;杜华;沈敏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奚九一老师对患肢肿胀的辨病与辨证特点分析

    奚九一老师认为糖尿病足筋疽病机为久消气阴两虚,气虚生湿,阴虚损筋;湿郁筋肿,郁而化热,筋腐成疽.辨证多为湿热、湿毒证,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治则.深静脉血栓多为血热壅盛,腑实之证,治宜清营凉血泻瘀.痛风多为脾肾不足,津液代谢失常,湿热之邪流连于关节所致.治宜健脾补肾,祛湿降浊.丹毒急性期多为湿热下注型,慢性期多为脾肾两虚湿阻型.分别用中药内服、外用治之,疗效显著.

    作者:相胜敏;王健;曹烨民;奚九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的发展状况.方法:对近10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分别从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清热、补肾活血健脾、补肾活血益气等方面探讨了不同补肾活血法与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肾虚血瘀是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免疫性流产的基本病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此病的基本大法.

    作者:王云凤;陆启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可用于治疗各种重度的心动过缓或急性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脏疾病.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出院后的相关指导、出院后的随访,可对慢性完全性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人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安桂香;李晓萍;杨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黄连为中国传统中药,药理作用广泛,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的有效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具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通过黄连生物碱及黄连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认为研究黄连生物碱的药理学作用及黄连的配伍组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安小平;崔庆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