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贾斌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点滴

杨林芝;贾斌

关键词:高血压, 天麻钩藤饮, 贾斌
摘要:高血压病发生的基础是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而饮食习惯、肥胖、吸烟、酗酒、职业、环境等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临床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之,以达平肝熄风,滋养肝肾,调和气机,通畅气血之目的.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各型颈椎病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多发病,病情反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旨在探讨分析颈椎病各型的中医辨证分型,为颈椎病治疗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资料.

    作者:谢兴文;王春晓;李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内服养血接骨散治疗骨折延迟愈合52例

    我院自2003-2008年以自拟内服养血接骨散治疗骨折延迟愈合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侯守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深静脉临时性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留置临时性导管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要避免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和出血,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祖萍;靳方;张新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56例癫痫大发作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

    癫痫大发作是神经科常见急诊之一,反复发生或持续性的抽搐,会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和脑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癫痫大发作的特点,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合理的护理措施.

    作者:钟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傅山验方秘方辑》特效药物集萃

    由何高明先生收集整理而成的<傅山验方秘方辑>中记载了地粟粉、虾蟆、蒜汁、韭菜汁、黑木耳、红娘等的单验方或药物,临床用之疗效显著.

    作者:林希;徐玉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贾斌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点滴

    高血压病发生的基础是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而饮食习惯、肥胖、吸烟、酗酒、职业、环境等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临床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之,以达平肝熄风,滋养肝肾,调和气机,通畅气血之目的.

    作者:杨林芝;贾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47例中老年干部高尿酸血症与常见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老年干部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m)的发病率及其与伴发相关常见疾病的关系,认识其危害性.方法:1 080名被检测人员均为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在45~85岁以上的中老年干部,检测其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常规体检.结果:Hum总体患病率为13.61%,男性患病率为15.43%,女性患病率为10.2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中Hum人员伴发的常见病(高血压病、高血糖、高血脂和冠心病)者与非Hum人员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Hum患病与高血糖有相关性(P<0.01),与高血压有相关性(P<0.01),与高血脂有相关性(P<0.05),与冠心病有相关性(P<0.01).结论:Hum的发病与伴发的常见病有相关性,应控制Hum的发病,降低其危害程度.

    作者:陈涛;丁玉萍;张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桃红饮合西洛他唑片洽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桃红饮合西洛他唑片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桃红饮汤剂.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踝/肱指数(ABI)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ABI和血液流变学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桃红饮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沈敏;郑承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电针人中为主对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干预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人中对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针刺人中并用较大电流刺激.对照组40例,肌注氟哌啶醇、安定治疗.结果:在控制兴奋状态方面,电针人中组疗效明显高于肌注氟哌啶醇组,经χ2检验P<0.05,且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电针人中能有效控制精神病人兴奋状态.

    作者:高治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45例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导致泌尿系结石患儿的护理

    目的:总结45例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导致泌尿系结石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护理包括患儿亲属及患儿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用药护理、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体外冲击波碎石护理、术后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结果:45例患儿,全部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患儿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急性肾功能护理等综合护理,对临床治疗三聚氰胺所致泌尿系结石患儿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朱卉倩;董玉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佛慈维C银翘片中西结合治感冒

    感冒是中医里的固有病名,是指人体感受了不正常气候而出现头痛、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感冒为常见病、多发病,年发病率约为80%,在我国75%的人一年之中都要患一次感冒,也就是说,一年之中,中国约有10亿人患感冒.据统计,职工缺勤的36%、学生病假的67%均是由感冒造成的.

    作者:裴海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王自立老师运用温通法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经验探析

    王自立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临证注重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麻痹性肠梗阻一案(寒凝气滞型气鼓)即是王老通过追溯病因,准确辨证,施以温中散寒,健脾行气之法治之,使患者康复如初.

    作者:王煜;张竹君;张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3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且以溃疡为主.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病程漫长,多反复发作,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用苦参红藤合剂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63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华东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儿呕吐治疗五法

    呕吐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溶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一种病症.经常呕吐或长期反复呕吐,则损伤胃气,胃纳失常,可导致水谷之海损伤,化生津液不足,气血亏虚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故笔者把自己长期治疗小儿呕吐的5法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常璟;刘月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医药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相关文献的发现,分析总结发现中医药在肺癌的外科手术后、化疗后、放疗后、介入治疗后、生物治疗后及其他疗法治疗后,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姚翔;陈良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80例86耳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41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45耳,给予药物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对照组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朱有明;黄健;陈欣欣;符绩雄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从痰瘀论治小儿肺炎喘嗽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与痰、瘀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析本病病因病机,结合痰、瘀相关理论的探讨,从理论上分析小儿肺炎喘嗽与痰、瘀之间的关系.结果:痰、瘀因素与小儿肺炎喘嗽密不可分,其病理变化及相互影响贯穿于本病的始终.结论:小儿肺炎喘嗽从痰、瘀论治有其中医学理论基础,能够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杨志华;柳树英;沈玉鹏;原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清热解毒利湿方药局部外用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利湿方药局部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58例Ⅱ~Ⅳ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局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抗生素治疗.分别治疗2个疗程(60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溃疡总面积.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6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溃疡愈合状况,2组治疗后溃疡总面积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利湿中药配合抗生素局部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

    作者:袁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内经》病机十九条上下病机案例解析

    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的上下病机,以利于对经典的研读、理解和运用,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作者:明广奇;冯俊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上海佛慈大药厂改良国药计划大纲——缘起

    药之为物,先医学而有,发端于古初人类之疗病.但某药治某病,某病用某药,全为当时人民经验所得之单方.历史愈久,经验愈多,药品日增,治法日备,于是留心济民者,集合众方,而作本草,而成药典.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