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手法治疗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

朱忠清;彭晓梅

关键词:颈椎病, 中药复方, 牵引
摘要: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和椎管内外软组织损伤、肿胀,导致神经、血管受压迫和刺激所引起的综合征.该病在中年以后发生率高,部分患者因长期反复发作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由于现代生活中脑力劳动者不断增加,电脑、电视的大量普及,该病亦呈现出低龄化倾向.据笔者所在医院统计,约有65%的颈椎病患者用一般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从手法入手辅以口服中药及牵引治疗颈椎病6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肺间质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中医药研究将有助于抗肺纤维化治疗.故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方药研究等几方面,对中医药研究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医药研究提供资料,并提出了建议.

    作者:韩向莉;娄志杰;张罡;林红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对于糖尿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者应针对其起诱发因素施以心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护理及机能康复训练等.

    作者:王巧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儿童下肢手术气囊止血带并发症中的实践

    在儿童下肢手术气囊止血带并发症的护理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并针对使用气囊止血带引起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田广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补阳还五汤对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治疗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1 剂/d,均于治疗4周统计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尿β2-MG、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β2-MG、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肾小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选明;叶丹;叶学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新任护士长的培训思路

    为了使新任护士长尽快进入角色,实现从一名优秀护士到护理管理者的转变,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我院护理部对新任护士长从管理职能、护理安全、护理法律法规,经验管理、考核表解读5个方面进行了培训,今后还将针对具体情况,继续进行各种培训,并将建立长期跟踪考核制度,使护士长们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马郑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

    经临床用药证实,中药毒副作用主要是由于中药固有毒性、中药炮制不当、超量服用、服用过量、中药品种的混乱、配伍不当、认知障碍以及患者的体质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作者:陈保平;郭超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病50例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卒中单元治疗组50例和普通病房对照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总有效率84%;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0%),显效8例(20.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旭;郑超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非经期采用自拟消异Ⅰ号方,经前1周至经期用消异Ⅱ号方,加减治疗,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缓解症状.

    作者:韩国浩;杨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胃宁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并优选胃宁颗粒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和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通过醇沉工艺正交试验和对辅料的考察,筛选制备工艺.结果:确定胃宁颗粒的佳醇沉工艺为生药:药液体积=1.0g/mL,乙醇浓度45%,冷藏时间6小时.结论:采用该制备工艺所得胃宁颗粒有较好的成型性,吸湿性较小,溶解性好.

    作者:刘霞;詹文强;杨威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丈献的分析、总结,从卧床休息、牵引治疗、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物理疗法,药物封闭治疗、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唐俊;张达义;李孟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

    目的:观察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7例,分别施以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及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西药口服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93.81%,对照组为90.7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缓解颈肩部肌肉僵硬、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赵军;董万涛;邓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概述

    查阅、总结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实验室理论研究、临床成药治疗及辨证论治几方面探讨该病的防治方法及中药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云洁;麻金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辨证护理分析

    中医认为肝豆状核变性多起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继之肝血不足,终至火生风动,产生诸症.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及护理分析,认为临床辨证施护、做好预防,加强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及心理疏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锋;付藏红;王秀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践体会

    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指运用现代护理理论,结合中医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具体结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践,从病情观察、辨证施护、情绪干预、饮食起居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夏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35例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70例(76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每日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在0.20mPa压力下吸纯氧50分钟,中间吸舱内空气10分钟,1次/d;并与单纯使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进行比较.结果: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愈率好转率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

    作者:乌英别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清浊通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

    近年来,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由城市逐渐扩展到农村.笔者自2004-2008年,采用清浊通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自2004-2008年本院门诊患者,共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28~75岁,平均(38.5±11.6)岁.

    作者:邢广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浅谈日本高校汉方医学教育现状

    日本传统医学在明治维新以后,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2001年的医学和药学(2002年)<教育核心课程设置>中加入汉方医学教育,日本高校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方医学教育.通过对2所日本院校的汉方医学教育的分析,可透视日本高校汉方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杰;田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补肾法临床应用举隅

    高冬来老师善于将补肾法可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等多系统疑难杂症的治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举临床验案于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卢双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临床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主要从OHSS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高危因素及预防等方面综述了关于OHSS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陈妮师纯;李琼;杨玉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之浅见

    中医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应从加强管理,更新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丰富馆藏资源建设,积极开发特色数字资源;提高馆员素质,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加大宣传与培训,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等几个方面促进其发展.

    作者:林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