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46例

刘迎萍;柳树英;张丽君

关键词:绝经综合征, 知柏地黄汤, 治疗, 临床研究性
摘要: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 例,治疗组予知柏地黄汤加味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1 剂/d.对照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2.5 mg,1次/d,谷维素20 mg口服,3次/d.2组均以1周为1 个疗程,连用2 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2.6%.2 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效果显著.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养护方法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中药养护的常见方法进行综述,提出中药养护在中药材生产、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对确保中药的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适当的中药养护,如过量硫磺熏蒸等会影响到中药材的品质和临床疗效.中药材安全、科学、经济和适当的养护方法学的研究可为中药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奠定质量基础.

    作者:罗文蓉;杨扶德;史彦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中药对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中药对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 例NSCLC 患者随机分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中药组(治疗组)46 例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对照组)43 例.观察放疗副反应及生存质量评分、外周血常规、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2 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大于15 分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 组治疗前外周血常规、T 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中药对降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射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水平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蔡凯;刘俊波;黄常江;余昭胜;廖天华;黄立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相关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制备中药含药血清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血清灭活等现存的中药血清药理学相关问题的探讨,以期使血清药理学方法更好地应用于中药及复方实验中.

    作者:孙莉娜;孟静岩;孙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温肾胶囊联合盐酸曲唑酮治疗抑郁症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温肾胶囊联合盐酸曲唑酮治疗抑郁症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揭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理论、治疗优势,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温肾胶囊的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的抑郁症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曲唑酮口服,50~150 mg/ 次,1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肾胶囊6 粒/ 次,早晚口服,连续观察8周,在治疗开始后第0、1、2、4、8 周记录病情变化.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勃起ED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勃起功能评分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T 浓度均升高,E2、LH、PRL 浓度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性激素中睾酮T,雌二醇E2、催乳素PRL 浓度改变尤其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于LH 两组浓度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肾胶囊合并盐酸曲唑酮治疗抑郁症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曲唑酮组.

    作者:彭晓明;陈林庆;张震文;郭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制定长期培训目标和3 年培训计划.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技能操作规程>自制中医护理技能问卷调查表,对全院36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中医基础知识、常规操作、辨证施护、教育与培训能力)、开放式问题3 个方面25 个问题,调查完毕后将资料输入Excel 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 检验、方差分析和q 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361 份,回收357 份.中医基础知识、常规操作、辨证施护、教育与培训能力,不同毕业院校、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科室、不同工龄的护理人员存在差异,学历、职称越高,中医技术操作掌握程度越高,而基本理论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临床应用不够广泛.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提高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健康需要,提高满意度.

    作者:郭秀珍;高雪华;张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甘肃陇西不同地区黄芪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甘肃道地产区不同区域黄芪中重金属铅的含量.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对样品进行处理,根据中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ⅨE.重金属检查法,硫代乙酰胺试液作显色剂,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肃陇西不同地区黄芪中重金属铅的含量不超标.结论:中国药典2010 版规定的重金属检测法比较适合较大量、需综合评价的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作者:陈郁林;李建银;杜晶晶;苟亚军;赵永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黄方对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测消黄方对胆管结扎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BDL).BDL大鼠在2 周末随机分为消黄方组和模型组,第3 周开始消黄方组每天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BDL 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3 周.5 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获取血清和肝组织样本.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上升(P<0.05或0.01),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黄方显著降低ALP活性和TBIL 含量,显著抑制Alb含量的降低(P<0.05或0.01),降低肝组织Hyp 含量(P<0.05),同时病理学显示消黄方组肝纤维化程度也显著减轻.结论:消黄方能显著抑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刘成;杨宗国;陆云飞;陈晓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析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从医院成本核算、内容,成本核算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几方面入手探讨护理部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施成本核算才能有效控制成本,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作者:刘春岩;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信息化环境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实施初探

    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素质的培养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几方面对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探讨,提示信息环境下中医诊断教学模式需各环节配合才能达到佳效果.

    作者:马艳君;唐亚平;贾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颈复康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蜡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上注重蜡疗的护理方法和程序,能提高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淑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注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 模型组、A 低剂量组、A 中剂量组、A 高剂量组及B 模型组、B 低剂量组、B 中剂量组、B高剂量组9 组,每组8 只,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浊液(ZPS)法造SIRS 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及肠毒清口服液各剂量组分别给予NS 和不同浓度肠毒清口服液灌胃,连续3 天,2 次/ 天,末次给药后第3天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注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A、B 各组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略高于正常组;A、B 模型组与低、中、高剂量组各炎性因子无统计学意义;B 低、中、高剂量组的肺泡灌注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略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的肠毒清口服液可通过减轻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750 mg/kgZPS导致的SIRS 症状.

    作者:杨世霞;刘媛;陈进凡;田卫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裴氏黄白散治疗易瑞沙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裴氏黄白散外敷治疗易瑞沙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口服易瑞沙治疗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非小细胞肺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 例.观察组采用裴氏黄白散外敷,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皮炎平)涂擦,观察2 组皮肤反应在第7 天、第14 天和第28 天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7天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78.1%,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第14 天和第28 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第14 天和第28 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1.3%、84.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裴氏黄白散外敷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

    作者:邱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46例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 例,治疗组予知柏地黄汤加味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1 剂/d.对照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2.5 mg,1次/d,谷维素20 mg口服,3次/d.2组均以1周为1 个疗程,连用2 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2.6%.2 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刘迎萍;柳树英;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甘肃乌拉尔甘草野生与栽培品内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目的:通过对甘肃乌拉尔甘草野生与栽培品内生菌的分离,对甘草同属不同品种内生菌的优势菌种进行初步鉴定,比较二者的生理活性差异.方法:采用NA、PDA培养基对甘草野生与栽培品内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以分离频率比较判断各自优势菌种.结果:野生甘草分离到内生细菌65 株,内生真菌7 株,优势菌种为青霉菌属和曲霉属;栽培甘草分离到内生细菌54 株,内生真菌6 株,优势菌种为青霉菌属;野生与栽培甘草的内生真菌分属于6 个属,相同的有5 个属,不同的2个属为丝核菌属和木霉属.结论:野生与栽培甘草具有相趋同数量和种类的内生细菌与内生真菌,但二者内生真菌的菌属及优势菌种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邓毅;王艳;丁仁伟;杨志军;张艳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刘树华教授临床运用温胆汤举验

    刘树华教授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异病同治的方法,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眩晕、郁证、癫痫等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谨录临床验案以资验证.

    作者:李彦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壮医药防治皮肤病与性病的主要特点分析

    通过对壮医药防治皮肤病与性病的基本特点及壮医药外治法在皮肤病与性病中应用的探讨,提出壮医药外治法在常见皮肤病中应用广泛,而对于性传播疾病虽有理论基础但实践应用少,由此为今后的临床与科研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钟江;张秀萍;梁爽;罗秋红;冯杲;林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了解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调查整理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 月期间住院患者病历,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护理管理的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管理,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比较,未经管理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显著高于护理管理患者(P<0.05).结论: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代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辅行诀》引用仲景方剂考

    通检<辅行诀>全卷方剂数凡五十六首,其中共引用<伤寒杂病论>方二十二首.所引诸方,药味略有加减,为六朝医家运用仲景方剂正常现象,今世犹然.谨对二十二首方剂加以列举,并对<伤寒杂病论>以<汤液经法>为勤求博采之书略加考证.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市县级中医护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在庆阳市各级中医医院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采用率的显著性检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全市8所中医医院的8个护理工作管理部门及401 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学历偏高,年龄偏低;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应用率偏低;掌握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来源较少;现有中医护理参考资料极少;有较强的求知欲.结论:护理人员中医药及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缺乏,中医护理知识应用偏低,中医护理方面培训亟待开展.

    作者:唐秀琴;贺苗苗;李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鼻康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11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康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检验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65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117 例和鼻渊丸对照组(B)86 例、鼻炎康对照组(C)62 例.试验组服用鼻康胶囊,对照组分别服用鼻渊丸、鼻炎康,依据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来判定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优于鼻渊丸对照组的72.1%,鼻炎康对照组的67.8%(P<0.05).结论:鼻康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优于鼻渊丸、鼻炎康.

    作者:王兰娣;潘文;黄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