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PLC法测定生长抑素原料药的含量

张承军;王秀梅;王建良;贾长久;李兰兰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 生长抑素原料药,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生长抑素原料药的方法.方法:采用沃特世ACQUITY超高液相色谱系统(UPLC),以磷酸(取磷酸11 mL,加水900 mL,用三乙胺调pH至2.3,用水稀释至刻度1 000 mL处)为流动相,(A)-乙腈 (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45℃;进样体积2μL.结果:生长抑素在0.005 149 2~0.128 73 mg / 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9 3),平均回收率(n=9)为99.1%.结论:UPLC法检测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生长抑素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S及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消肿止痛合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空白模型组(B)、甲基强的松龙组(C)、消肿止痛合剂组(D).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C组、D组采用脊髓半横切法造模后,B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组给予肌注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D组给予消肿止痛合剂,每日用量为成人等效剂量10倍,3次/d,术后第8日起,2次/d,剂量不变.造模后14天,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大鼠尾静脉采血,放免法检测NOS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的表达.结果:D组动物脊髓损伤部位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1),NOS含量低于B型组(P<0.01),同时B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MP-9 表达明显高于D剂组(P<0.01).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动物脊髓损伤部位NOS,维持TIMPs/MMP-9平衡,抑制MMP-9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凋亡,保护脊髓功能.

    作者:邓强;许伟;李盛华;陈志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藏药十八味欧曲膏皮肤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接触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后的毒性反应.方法:以大鼠为试验动物,将大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组并造模,用藏药十八味欧曲膏涂于创面,与对照组对照,观察各组皮肤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各组大鼠的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未引起大鼠皮肤刺激反应.结论: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大鼠皮肤接触实验未见急慢性毒性反应.

    作者:柳文红;王思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40例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固定矫治中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含漱4次,每次用15 mL,每次含漱时间30分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西帕依固龈液、金栀洁龈含漱液,每日早晚各含漱2次,每次用15 mL,每次含漱时间30分钟.2组患者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血糖生成指数(GI)、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治疗后2、4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67.50%.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涛;冯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医体质学说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典籍论述入手,对体质因素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体质因素对脑卒中辨证具有一定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以中医体质手段对脑卒中进行干预能够增强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敏棣;李晓娟;边笑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182例

    目的:探讨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利用无菌操作技术,在颈三穴部位钩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加风府穴钩治.钩针的针尖不能超过横突后结节,边进针边钩提,慢用力,向上钩提,钩提3~5次不等,有落空感即可.术毕用牛痘疫苗兔皮致炎提取物3 mL、维生素B12 0.5 mL、红花注射液0.5 mL、注射用水0.5 mL混合液各针眼注射1 mL左右以防粘连,无菌敷料覆盖针眼,用胶布加压包扎,观察15分钟,4天后除去敷料.7~15天治疗1次,若疗效不满意,进行第2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次取1~2个穴位(双侧),可轮流取穴.若1次治疗症状缓解达70%以上,不进行第2次钩活术治疗,4天后行中药热敷治疗.结果:1次治愈96例,占52.75%;2次治愈42例,占23.08%;3次治愈18例,占9.89%;总治愈率85.72%,总有效率96.15%.结论: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作者:杨峰;邓强;朱焕平;张天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命名规律分析

    从中草药药名入手,以药名中直接显示功用,暗喻功用,以古今传闻、医话故事来说明功用,从五色、五味、五行来揭示其功用6个方面,对中草药的命名与其功用的内在联系做了认真的分析,从中找出规律,为初学中医中药的人提供借鉴.

    作者:赵中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崆峒山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崆峒山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该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深入崆峒山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和分类鉴定,并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结果:崆峒山有18属,24种,2变种药用唇形科植物,摸清了它们的分布、生境和药用价值.结论:崆峒山唇形科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甚好.

    作者:武喜红;张晓;樊敏;程亚青;李莲英;王红娟;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瓜蒌薤白三方防治冠心病的研究现状

    通过阐述前人在动物实验方面所做的相关研究来对<金匮要略>中所载瓜蒌薤白三方进行梳理,并揭示其治疗机理,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打开思路,也为临床更为广泛的应用瓜蒌薤白三方开辟空间.

    作者:马思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柴丹疏利胶囊中丹参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柴丹疏利胶囊中丹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 HC-C18 Analytical(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甲醇∶冰醋酸∶水(4∶1∶9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1nm.结果:丹参素在11.3~22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方程为y=13 010x+10 419(r=0.999 9).丹参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0.3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周修森;方永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罗才贵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浅析

    从典型病例入手,对罗才贵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着重介绍罗才贵教授针灸取穴及其运用中药内服配合膏药外用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作者:李庆兵;郑鑫磊;冯跃;罗才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亚甲康加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46例

    目的:探讨自拟亚甲康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亚甲康加减内服治疗我科门诊及住院的4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83%.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甲康能够有效改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甲状腺功能.

    作者:张定华;史晓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生药鉴定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线叶龙胆进行植物来源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定.结果:不同产地供试药材均为同一种植物线叶龙胆,其药材性状无明显差别;全草粉末中均含有念珠状增厚的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花粉粒和花柱碎片;叶(花)表皮细胞多为矩形,排列整齐规则;经薄层色谱检测,药材提取物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显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药材无明显差异,其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可知,不同产地的线叶龙胆中均含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

    作者:宁艳梅;刘高宏;张炜华;杨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医外治法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0例

    目的:观察运用不同外治法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不同的方剂采用各种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熏洗、中药涂擦、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1次/d,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60例均用甘肃省中医院中药洗剂(协定方)外敷、熏洗、离子导入进行治疗,1次/d,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多种中医外治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多种治疗方法协同作用,优势互补.

    作者:田雪梅;张丽君;柳树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盆腔炎反复发作因素分析

    目的:对造成盆腔炎(PID)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减少该病复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5例PID复发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劳累、情绪抑郁焦虑、下生殖道感染、宫腔手术史对PID反复发作的影响较非反复发作者更大,大部分患者在复发前无长期接触污染环境史,复发前有临近器官感染即特殊病原体感染病史者较少.结论: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调畅情志,禁食辛辣之品,同时尽量减少宫腔手术操作规范下生殖道感染,注意产后调适等以减少PID复发概率.

    作者:要永卿;王研;胡云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门诊挂号排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提高挂号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就诊需要,缩短患者挂号排队时间.方法:通过在门诊工作中实际观察、了解和对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挂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缩短了患者排队挂号时间,提高了分诊准确率和挂号成功率,减少了门诊挂号投诉率.结论:挂号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增强医院的核心竟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苗凤花;马真琴;张雪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需要层次理论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需要层次理论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对926例患者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分阶段、分层次提供护理服务,设法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结果:优质护理服务中,需要层次理论与患者实际相结合,满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上的需求.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和赞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雒生梅;田广芳;杨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脾导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健脾导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型伴排便不尽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健脾导滞汤治疗,对照组用洛哌丁胺及双歧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4周.结果:腹泻症状各组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腹痛、排便不尽感、腹胀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导滞汤治疗IBS疗效确切.

    作者:信楠;杨培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脐疗法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127例

    目的:观察脐疗法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对照组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通过口服补液盐(ORS)或静脉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酸中毒等一般常规治疗,同时用胃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止泻;治疗组在上述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粉剂调敷脐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脐疗法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李晗怡;董亚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中药热敷、中医蜡疗、按摩疗法三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干预.结果:将2组患者在干预后不同阶段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进行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运用中药热敷、中医蜡疗、按摩疗法三项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ADL.

    作者:郭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甘肃裕固族四种感染性疾病感染率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甘肃裕固族人群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现状.方法:随机抽查1 526例甘肃裕固族人群,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1+2),同时进行相关感染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1 526例甘肃裕固族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率分别是9.03%、2.11%、1.15%、0.00%;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35%、30.35%、29.13%、14.92%.结论:甘肃裕固族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均低于其他地区的报道,但是相关知识知晓率太低,积极地进行检测和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贺玉梅;王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