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民;贾忠;李喜香;高满义
目的:调查崆峒山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该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深入崆峒山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和分类鉴定,并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结果:崆峒山有18属,24种,2变种药用唇形科植物,摸清了它们的分布、生境和药用价值.结论:崆峒山唇形科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甚好.
作者:武喜红;张晓;樊敏;程亚青;李莲英;王红娟;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运用不同外治法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不同的方剂采用各种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熏洗、中药涂擦、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1次/d,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60例均用甘肃省中医院中药洗剂(协定方)外敷、熏洗、离子导入进行治疗,1次/d,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多种中医外治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多种治疗方法协同作用,优势互补.
作者:田雪梅;张丽君;柳树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健脾导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型伴排便不尽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健脾导滞汤治疗,对照组用洛哌丁胺及双歧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4周.结果:腹泻症状各组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腹痛、排便不尽感、腹胀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导滞汤治疗IBS疗效确切.
作者:信楠;杨培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消肿止痛合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空白模型组(B)、甲基强的松龙组(C)、消肿止痛合剂组(D).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C组、D组采用脊髓半横切法造模后,B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组给予肌注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D组给予消肿止痛合剂,每日用量为成人等效剂量10倍,3次/d,术后第8日起,2次/d,剂量不变.造模后14天,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大鼠尾静脉采血,放免法检测NOS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的表达.结果:D组动物脊髓损伤部位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1),NOS含量低于B型组(P<0.01),同时B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MP-9 表达明显高于D剂组(P<0.01).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动物脊髓损伤部位NOS,维持TIMPs/MMP-9平衡,抑制MMP-9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凋亡,保护脊髓功能.
作者:邓强;许伟;李盛华;陈志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超监测肠系膜上动脉流速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药物疗效的判定价值.方法:72只SPF级(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DS)组、茴香枳术汤(HX-S)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其余组大鼠按照浆膜剥脱法复制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检测肠系膜上动脉流速及肠梗阻程度,并对其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S、HX-S低、中、高剂量灌胃,治疗后第3、7天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峰值流速.结果:模型组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肠梗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18,P<0.01);治疗后第3、7天,DS组、HX-S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肠系膜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明显下降(P<0.05),各治疗组比较,HX-S高剂量组效果较显著.结论:应用高频彩超监测肠系膜上动脉流速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药物疗效的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盛丽;张宝洲;强群;王维斌;唐晓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利用无菌操作技术,在颈三穴部位钩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加风府穴钩治.钩针的针尖不能超过横突后结节,边进针边钩提,慢用力,向上钩提,钩提3~5次不等,有落空感即可.术毕用牛痘疫苗兔皮致炎提取物3 mL、维生素B12 0.5 mL、红花注射液0.5 mL、注射用水0.5 mL混合液各针眼注射1 mL左右以防粘连,无菌敷料覆盖针眼,用胶布加压包扎,观察15分钟,4天后除去敷料.7~15天治疗1次,若疗效不满意,进行第2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次取1~2个穴位(双侧),可轮流取穴.若1次治疗症状缓解达70%以上,不进行第2次钩活术治疗,4天后行中药热敷治疗.结果:1次治愈96例,占52.75%;2次治愈42例,占23.08%;3次治愈18例,占9.89%;总治愈率85.72%,总有效率96.15%.结论: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作者:杨峰;邓强;朱焕平;张天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接受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口服云南白药,术后采用大黄及芒硝包扎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包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王磊;魏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典籍论述入手,对体质因素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体质因素对脑卒中辨证具有一定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以中医体质手段对脑卒中进行干预能够增强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敏棣;李晓娟;边笑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从典型病例入手,对罗才贵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着重介绍罗才贵教授针灸取穴及其运用中药内服配合膏药外用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作者:李庆兵;郑鑫磊;冯跃;罗才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调脂柔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除常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2周、阿司匹林长期口服外,治疗组加服调脂柔脉颗粒,对照组加服辛伐他汀片,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脂柔脉颗粒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朱晓娜;李天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通过阐述前人在动物实验方面所做的相关研究来对<金匮要略>中所载瓜蒌薤白三方进行梳理,并揭示其治疗机理,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打开思路,也为临床更为广泛的应用瓜蒌薤白三方开辟空间.
作者:马思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蜂毒素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蜂毒素(32,16,8,4,2 μg/mL)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效应.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蜂毒素有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作用(P <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对细胞的抑制率也明显增大,呈现剂量依赖性.②蜂毒素浓度从4 μg/mL开始,即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随着剂量的增加诱导凋亡的效果更加明显.③在细胞周期方面,与阴性对照比较,蜂毒素作用24小时后S期细胞比例上升,而G0/G1期比例明显下降,蜂毒素浓度达到16 μg/mL时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区.结论: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能够引起该细胞的凋亡及改变其细胞周期.
作者:黄舒然;王瑞平;邹玺;周锦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从中草药药名入手,以药名中直接显示功用,暗喻功用,以古今传闻、医话故事来说明功用,从五色、五味、五行来揭示其功用6个方面,对中草药的命名与其功用的内在联系做了认真的分析,从中找出规律,为初学中医中药的人提供借鉴.
作者:赵中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血管通透性、血栓形成实验考查红花和甘草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发现单独应用红花或甘草,无明显抗炎镇痛活性,两者联合应用抗炎镇痛活性明显增强,表明两种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且两者按1∶1比例组方时活性强.此外还初步研究了其优选组方制备成凝胶剂的抗炎镇痛活性.
作者:安晓晶;王晓娜;马成俊;李刚;王振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院各科室住院患者的疗效及费用情况,为提高医院管理职能及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某三甲中医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摘录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各科室中脊柱骨科收治的患者多,肛肠科的治愈率高,风湿病科的好转率高,心胸科的日均住院费用和例均住院费用高.结论:应根据各科室住院患者的情况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同时应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努力降低住院患者的日均住院费用及例均住院费用.
作者:赵永强;杨丽萍;邓强;刘庆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拟亚甲康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亚甲康加减内服治疗我科门诊及住院的4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83%.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甲康能够有效改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甲状腺功能.
作者:张定华;史晓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黄芪党参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以ELSD为检测器,色谱柱C18(Alltech Hypersil ODS 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柱温:25℃;漂移管温度:100℃,载气量:2.6 L/min.结果:回归方程y= 1.5471x+ 2.6231(r=0.9996),黄芪甲苷在1.656~4.968μg/ mL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结论:该法简便可靠,可为黄芪党参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吴忠民;贾忠;李喜香;高满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接触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后的毒性反应.方法:以大鼠为试验动物,将大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组并造模,用藏药十八味欧曲膏涂于创面,与对照组对照,观察各组皮肤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各组大鼠的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未引起大鼠皮肤刺激反应.结论: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大鼠皮肤接触实验未见急慢性毒性反应.
作者:柳文红;王思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提高挂号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就诊需要,缩短患者挂号排队时间.方法:通过在门诊工作中实际观察、了解和对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挂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缩短了患者排队挂号时间,提高了分诊准确率和挂号成功率,减少了门诊挂号投诉率.结论:挂号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增强医院的核心竟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苗凤花;马真琴;张雪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224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地西泮2.5~5.0 mg睡前30分钟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停用或减少地西泮的剂量,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口服,3次/d,2袋/次.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深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头昏脑胀及头痛症状改善时间、其他伴有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改善患者深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头昏脑胀、头痛及其他伴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4.64%,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确切可靠,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王海升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