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L-1β,IL-8在使用复方苦参洗剂治疗小鼠瘙痒症中的表达

孙洁慧;赵景文;左进

关键词:白介素-1β, 白介素-8, 瘙痒, 复方苦参洗剂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洗剂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8(IL-8)引起皮肤瘙痒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复方苦参洗剂治疗皮肤瘙痒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磷酸组胺建立小鼠瘙痒模型,用即用型 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后对各皮损部位的切片进行IL-1β、IL-8含量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和基质组相比,复方苦参洗剂高、中、低各剂量组IL-1β、IL-8灰度值均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炉甘石洗剂组相比,复方苦参洗剂高、中剂量组IL-1β、IL-8灰度值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洗剂可明显抑制瘙痒模型小鼠皮肤组织中IL-1β和IL-8的含量,其改变程度与用药剂量有密切关系.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甘肃产羊耳蒜的生药鉴定

    目的:研究甘肃产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Miq.)Maxim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应用性状、显微、理化等鉴别方法对羊耳蒜进行研究.结果:羊耳蒜的叶、叶鞘、花茎、假鳞茎粉末、假鳞茎组织横切片中均可见到草酸钙针晶、导管、纤维等.羊耳蒜全草甲醇提取液在紫外灯254 nm显蓝色荧光,经干燥后在紫外灯365 nm显淡绿色荧光.结论:羊耳蒜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均有明显的鉴别特征,可作为鉴别羊耳蒜的依据.

    作者:刘高宏;宁艳梅;赵红磊;杨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自血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2例接受自体血回输的手术患者,通过术前访视、术中观察,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结果:术中共回收原血114 080 mL,平均每位患者回收原血1 240 mL,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有67 160 mL红细胞回输给患者,人均730 mL,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血回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岩;张雪霞;李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与各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相关性不明显(P>0.05),各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体重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年龄、体质指数(BMI)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作者:马学芳;郜志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甘肃裕固族四种感染性疾病感染率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甘肃裕固族人群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现状.方法:随机抽查1 526例甘肃裕固族人群,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1+2),同时进行相关感染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1 526例甘肃裕固族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率分别是9.03%、2.11%、1.15%、0.00%;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35%、30.35%、29.13%、14.92%.结论:甘肃裕固族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均低于其他地区的报道,但是相关知识知晓率太低,积极地进行检测和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贺玉梅;王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UPLC法测定生长抑素原料药的含量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生长抑素原料药的方法.方法:采用沃特世ACQUITY超高液相色谱系统(UPLC),以磷酸(取磷酸11 mL,加水900 mL,用三乙胺调pH至2.3,用水稀释至刻度1 000 mL处)为流动相,(A)-乙腈 (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45℃;进样体积2μL.结果:生长抑素在0.005 149 2~0.128 73 mg / 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9 3),平均回收率(n=9)为99.1%.结论:UPLC法检测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生长抑素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作者:张承军;王秀梅;王建良;贾长久;李兰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盆腔炎反复发作因素分析

    目的:对造成盆腔炎(PID)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减少该病复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5例PID复发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劳累、情绪抑郁焦虑、下生殖道感染、宫腔手术史对PID反复发作的影响较非反复发作者更大,大部分患者在复发前无长期接触污染环境史,复发前有临近器官感染即特殊病原体感染病史者较少.结论: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调畅情志,禁食辛辣之品,同时尽量减少宫腔手术操作规范下生殖道感染,注意产后调适等以减少PID复发概率.

    作者:要永卿;王研;胡云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生药鉴定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线叶龙胆进行植物来源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定.结果:不同产地供试药材均为同一种植物线叶龙胆,其药材性状无明显差别;全草粉末中均含有念珠状增厚的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花粉粒和花柱碎片;叶(花)表皮细胞多为矩形,排列整齐规则;经薄层色谱检测,药材提取物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显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药材无明显差异,其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可知,不同产地的线叶龙胆中均含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

    作者:宁艳梅;刘高宏;张炜华;杨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脾益气消导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消导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型DG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降血糖治疗,此外,治疗组给予健脾益气消导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排空率、胃动素、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等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0.0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总症状积分、胃动素、胃排空率、FPG及2 h PG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益气消导方可显著改善脾虚型DGP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降低血浆胃动素水平;在西药降血糖、调整饮食的基础上,能显著改善DGP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况.

    作者:刘应东;王翼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间临床标本分离出来的3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骨外科病区分布多,占45.45%;其次是神经内科病区,占27.27%.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54.55%;其次是伤口分泌物标本,占39.39%.该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在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0.0%以上.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可作为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结论:临床治疗应根据该菌在本院内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避免引起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作者:权金林;李艳萍;乔登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通脉生骨Ⅱ号方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BGP及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通脉生骨Ⅱ号方对实验性兔BGP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汤剂组4组,观察治疗前后BGP及VEGF的表达.结果:各组BGP及VEGF值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脉生骨Ⅱ号方对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预防、治疗作用方面优于盐酸川芎嗪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作者:梁周;王大伟;陆兰兰;龙朝阳;陈双辉;陈明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藏药十八味欧曲膏皮肤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接触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后的毒性反应.方法:以大鼠为试验动物,将大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组并造模,用藏药十八味欧曲膏涂于创面,与对照组对照,观察各组皮肤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各组大鼠的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未引起大鼠皮肤刺激反应.结论: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大鼠皮肤接触实验未见急慢性毒性反应.

    作者:柳文红;王思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红花和甘草黄酮的协同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血管通透性、血栓形成实验考查红花和甘草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发现单独应用红花或甘草,无明显抗炎镇痛活性,两者联合应用抗炎镇痛活性明显增强,表明两种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且两者按1∶1比例组方时活性强.此外还初步研究了其优选组方制备成凝胶剂的抗炎镇痛活性.

    作者:安晓晶;王晓娜;马成俊;李刚;王振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需要层次理论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需要层次理论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对926例患者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分阶段、分层次提供护理服务,设法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结果:优质护理服务中,需要层次理论与患者实际相结合,满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上的需求.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和赞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雒生梅;田广芳;杨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针刀配合低浓度药物治疗跟痛症4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低浓度药物局部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6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加 0.9%盐水配成10 mL混合液进行局部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刀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3.02%,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率为51.16%,总有效率69.7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低浓度药物局部注射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菁;乌英别兢;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224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地西泮2.5~5.0 mg睡前30分钟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停用或减少地西泮的剂量,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口服,3次/d,2袋/次.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深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头昏脑胀及头痛症状改善时间、其他伴有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改善患者深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头昏脑胀、头痛及其他伴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4.64%,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确切可靠,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王海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脾导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健脾导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型伴排便不尽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健脾导滞汤治疗,对照组用洛哌丁胺及双歧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4周.结果:腹泻症状各组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腹痛、排便不尽感、腹胀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导滞汤治疗IBS疗效确切.

    作者:信楠;杨培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罗才贵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浅析

    从典型病例入手,对罗才贵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着重介绍罗才贵教授针灸取穴及其运用中药内服配合膏药外用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作者:李庆兵;郑鑫磊;冯跃;罗才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命名规律分析

    从中草药药名入手,以药名中直接显示功用,暗喻功用,以古今传闻、医话故事来说明功用,从五色、五味、五行来揭示其功用6个方面,对中草药的命名与其功用的内在联系做了认真的分析,从中找出规律,为初学中医中药的人提供借鉴.

    作者:赵中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40例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固定矫治中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含漱4次,每次用15 mL,每次含漱时间30分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西帕依固龈液、金栀洁龈含漱液,每日早晚各含漱2次,每次用15 mL,每次含漱时间30分钟.2组患者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血糖生成指数(GI)、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治疗后2、4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67.50%.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涛;冯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脐疗法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127例

    目的:观察脐疗法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对照组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通过口服补液盐(ORS)或静脉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酸中毒等一般常规治疗,同时用胃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止泻;治疗组在上述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粉剂调敷脐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脐疗法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李晗怡;董亚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