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亮;王国金;王维剑
目的 了解膏方在医院的发展状态与特色优势.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膏方资料及相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及抽样电话回访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医院膏方就诊人次呈递增趋势;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青年组和中年组是膏方使用的核心人群;岭南名医中医内科、治未病和中医妇科是膏方临床应用的主要科室;单张膏方处方的药材及加工费用合理,处方的疾病诊断呈集中分布的特征;膏方服用人群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中医膏方专科特色明显,临床使用科室分布集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冯小权;丘振文;蔡庆群;梁文能;唐洪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2012年医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调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305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91株,占62.6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标本来源主要有痰液(44.92%)、伤口分泌物(24.92%)和脓液(11.15%);感染科室主要以骨外科、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老年病房和呼吸内科多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MRSA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为36.36%.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付维婵;邱红;赵德军;龚红;姜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9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分别对两组手术情况、疗效、贫血状况、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贫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等激素水平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干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16 ~20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患者230例,选用相同药物干预的同时,给予不同深度孕期健康教育及不同强度的心理干预.结果 随访至妊娠结束1周,两组坚持药物干预治疗患者百分率存在差异,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医护人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患者干预治疗中,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减少母婴危害,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孙桂君;刘小丽;赵磊;沈爱红;贡莉滨;冯秋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同样的基础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和孟鲁司特片,同时对两组患儿用药效果、肺功能改善、细胞学指标及免疫功能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用药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CD3+,CD4+,CD4+/CD8+,IgA,IgG指标水平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匹多莫德颗粒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燕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药品损耗.方法 2011年10月医院成立品管圈并确立降低药品损耗为主题,分析药品损耗居高不下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药品损耗明显降低,由原来的每月2 404.12元降至1 151.96元,下降了52.08%.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损耗,还提高了科室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瑞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皮下持续泵入门冬胰岛素和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两种方案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l型糖尿病患儿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6例和B组41例,A组患儿持续皮下泵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并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胰岛素的用量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治疗3个月,期间监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血糖波动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个月后,两组患儿FBG及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24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全天血糖值标准差、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日均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于B组;两组均未见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控制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但皮下持续泵入门冬胰岛素可使患儿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更少.
作者:王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男,20岁,于2013年7月10日行膝关节手术,术后遵医嘱予维生素K1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1 mL:10 mg,批号为1302242)2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及克林霉素注射液1.8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当维生素K1组静脉输入5 min时,突发胸闷,诉恶心、心慌,呕吐1次,胃内容物,继之喉头水肿,欲说不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测血压85/55 mmHg,心率50次/分,意识清楚.立即停止维生素K1组输入,保留静脉通道,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 mg肌肉注射,氧气吸入2 L/min,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氢化琥珀酸注射液250 mg静脉滴注.
作者:郭安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优选临床中药验方化癓止痛巴布剂的乙醇提取佳工艺.方法 采用Lg(34)正交试验法,以丹皮酚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 该提取工艺所得丹皮酚和浸膏得率均较高,经验证,稳定、合理可行,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罗德祥;梁晓燕;陈丽;雷凯君;李子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优福宁、微卡及健脾润肺丸联合化学治疗(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近期效果.方法 将76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卡22.50μg,肌肉注射,化疗1周后每2周用药1次;优福宁每次4粒,1日3次;健脾润肺丸每次4丸,1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9%(X2=3.897,P=0.048 <0.05);观察组显效率为6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21%(X2=4.266,P=0.039 <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X2=3.934,P=0.047 <0.05);观察组胃肠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47,P=0.033 <0.05);观察组饮食改善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r=10.580,P=0.001<0.01).结论 优福宁、微卡及健脾润肺丸联合化疗药物治疗MDR-TB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赵丽芬;党会丽;米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肝脏病理学变化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将107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口服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20 mg,每日3次;观察组54例,加用硫普罗宁注射液0.2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不再服用其他药物,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改善有效率分别为100.00%,92.59%,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8%,58.49%,50.94%(P<0.01).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学改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彦芳;张娜;陆萍;徐会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酒石酸唑吡坦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6-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并[1,2-α]吡啶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还原、甲酯化、胺解、成盐5步反应合成酒石酸唑吡坦.结果 酒石酸唑吡坦总收率由30% ~ 35%提高到45%左右,副反应少,杂质简单.结论 优化后的合成工艺,操作简单、易行,工艺稳定,可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作者:吉锁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的大肠癌同步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164例胃癌患者和328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非胃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的发病率在胃癌组为32.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46% (P <0.01).大肠癌胃癌患者的比值比(OR)为3.11;95%置信区间(CI)为1.70 ~ 5.62.特别是大肠癌发病率的差异更加突出,在50岁以上的患者OR为3.53; 95% CI为1.78 ~6.97.结论 胃癌患者大肠癌的同步患病率高于非胃癌患者,故胃癌患者应视为大肠癌的高危险群,应进行筛选推荐和大肠镜检查.
作者:谭扬;汪荣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62例行LEEP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随机分为尖吻蝮蛇血凝酶组(试验组)和氨甲环酸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及术后发热和腹痛发病率并评价止血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试验组为(25.2±3.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4±4.4)mL(t=2.4,P<0.05);手术时间试验组为(7.3±0.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9±1.0)min(t =2.2,P<0.05);术后出血试验组为(73.9±5.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8.7±8.5)mL(t =2.4,P<0.05).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发热和腹痛发病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尖吻蝮蛇血凝酶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止血药物,可用于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术中、术后止血.
作者:雷翠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氨基酸静脉输注改善严重创伤患者氮平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氮平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5d后观察组患者氮平衡的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且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 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促进严重创伤患者机体负氮平衡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晓静;张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1,男,9岁,因“双侧眼眶上部阵发性疼痛3月”入院,入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00 mL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30203,规格为每支5 mL) 10 mL静脉滴注,约2 min后突发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烦躁不安等不适,立即停用该药,换用0.9%氯化钠注射液1 00 mL静脉滴注并更换输液管,5 min后上述症状消失.
作者:刘凤荣;衣艳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早餐前1h口服60 mg;对照组早餐前30 min口服奥美拉唑20 mg,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复发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和36.67%(P<0.05).结论 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通过双层缓释技术,发挥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何丽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医院病区口服降压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口服降压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病区口服降压药用量呈上升趋势,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为临床一线药,ARB用量及比例逐年上升,ACEI用量及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 医院病区口服降压药临床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胡正波;谢梅;徐春红;陈路佳;刘立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0.1%普拉洛芬滴眼液、0.03%的欧可芬滴眼剂、0.025%的地塞米松滴眼剂治疗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炎症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在术前、术后滴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0.03%欧可芬滴眼剂,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3组均同时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术后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压检查,并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 术后第1,3,7,14天3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时间3组患者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d地塞米松组患者的眼压和术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炎性反应中具有和激素类药物类似的疗效,且不会导致眼压升高,值得推广.
作者:丁艳红;殷志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伊柔抗皱美白精华素的安全性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小鼠皮肤刺激性试验、毒性试验及大白兔眼刺激性试验.结果 伊柔抗皱美白精华素对小鼠完整、破损皮肤均无急性吸收毒性和刺激性,对大白兔眼睛无眼刺激.结论 伊柔抗皱美白精华素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陈雅;杨征;徐果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