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目的:探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依据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的差错率,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制定的对策、方案,调配差错率同比减少52.15%。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减少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减少发药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作者:温明铃;张兰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44例,观察组主要以焦氏头针区为主,参考靳三针,结合电针治疗;体针组主要采用传统针刺法。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52%,对照组为82.6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头电针治疗中风效果显著,且具有取穴少而精、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薛媛;付玮;杨继若;卢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舍尼通片,1片/次,2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0天后评估治疗结果。观察组采用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10天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接续下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NIH-CPSI症状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和卵磷脂小体计数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徐秀梅;徐彦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考察甘肃乌拉尔甘草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细菌的活性物质。方法:利用HPLC检测,以甘草苷、甘草酸单铵盐标准品为参照,对甘草有效菌株内生细菌JTYB-001、JTYB-053、JTZB-001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三菌株代谢产物出峰时间分别为(RT=21.071分钟)、(RT=21.041)、(RT=21.067),与甘草酸单铵盐标准品的出峰时间(RT=21.031分钟)相近,采用面积法对其定量,产量分别约为0.033、0.005,0.013 mg/mL。结论:甘肃乌拉尔甘草野生与栽培品有效菌株内生细菌JTYB-001、JTYB-053、JTZB-001三菌株分别含有与宿主相同药理活性的甘草酸类物质。
作者:邓毅;丁仁伟;任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将3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系统性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血糖、血脂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干预前血糖等指标和生活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干预有助于控制病情,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张艳玲;高文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后第4天开始,连续7天给予曲马多电针和针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大鼠冷诱发持续性疼痛和机械性痛阈的变化。在开始治疗后的第0、1、3、7天处死动物,取整段脊髓组织,测定TNF-α、IL-lβ、PGE2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给予电针、曲马多及针药联合治疗后,手术组动物的冷板抬足次数均有明显下降,50%缩足阈值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7天后,针药联合组冷板抬足次数明显低于其他手术组(P<0.05),50%缩足阈值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组(P<0.05);治疗3天后,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TNF-α、IL-1β、PGE2水平均降低(P<0.05),针药联合组TNF-α、IL-1β、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IL-10的水平均升高(P<0.05),而针药联合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脊髓中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发挥镇痛效应。
作者:谢朝晖;李艳萍;安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单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与联合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治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治疗组同时服用消溃愈疡汤。2组均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75.00%,对照组为50.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8%,对照组为0.45%。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腹痛、烧心、反胃、反酸、嗳气等症状积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以消溃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上述西医者。
作者:翟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HPLC法建立伤科洁肤液的指纹图谱。方法:以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0 mL/min。结果:建立了伤科洁肤液的HPLC指纹图谱。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靠,为控制伤科洁肤液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刘效栓;张小华;陈二林;李喜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通冠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冠丸,20丸/次,口服,3次/d。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临床疗效及HCY、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2.5%,2组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HCY、hs-CRP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通冠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UA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
作者:孙涛;朱成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阴生肌膜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养阴生肌膜组给予养阴生肌膜口腔患处贴敷,3次/d。养阴生肌散给予养阴生肌散组口腔患处贴敷,3次/d。奥硝唑膜组给予奥硝唑膜口腔患处贴敷,3次/d。3组均以用药10天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后进行病例回访,随访时间1.5年。结果:临床疗效养阴生肌膜组、养阴生肌散组与奥硝唑膜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养阴生肌膜组与养阴生肌散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复发间隔时间养阴生肌膜组、养阴生肌散组与奥硝唑膜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养阴生肌膜组与养阴生肌散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阴生肌膜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晋凤;李新翔;查成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认为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CAG)疗效显著,相对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优势;且积极治疗CAG对防止癌变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加强中医治疗CAG的研究,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晓燕;王四兵;程秋实;汪龙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按肛肠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肛肠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温水足浴、腹部按摩、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饮食调理、情绪调控、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危害认识等便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饮食调理、情绪调控、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危害认识等便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8.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赵君健;方健;彭洪;张璇;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作者:唐玉英;李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就中医护理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中医护理现状进行阐述,由此展望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阐述几点思考,以达到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疗效确切。
作者:陆军伟;顾春英;薛君平;张新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实施明晰职责、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实行弹性排班等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考评指标。结果: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三基及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差错事故发生例数、患者投诉例数等指标2012年与2011年相比,差异明显(P<0.05),2012年全科护理质量考评结果优于2011年。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开展对护理质量控制成效显著。
作者:陈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海口人民医院麻醉药品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2116张麻醉处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使用频率高(DDDs=1232.33),其次是盐酸布桂嗪注射液(DDDs=573.50),盐酸哌替啶片使用频率低(DDDs=3.33);限定日费用高的是美施康定片(DDDc=27.84),盐酸布桂嗪片限定日费用低(DDDc=1.68)。结论:海口市人民医院需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合理应用水平,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吉训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观察组)和1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肠系膜淋巴结影像资料,观察其高频超声表现特点。结果:高频超声筛查出腹痛患儿所显示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均为多发,其中以右下腹和脐周为多见,具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肿大淋巴结体积均有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彩色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能为临床明确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客观的影像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正顺;高翠霞;林潇;王桂玲;牛思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4周,之后改为口服,80 mg/次,3次/d,连续4周。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66.67%,对照组为51.1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2.22%,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白介素-6(IL-6)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效。
作者:陈士利;宗强;卢朝辉;卜晓刚;胡艳芹;高洪斌;苏利国;卫青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探求裴正学教授“心脑同治”学术思想的内涵。临床应强调培补元气,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痰瘀同治,标本兼顾;辛香宣通,引经透络;虫类走窜,搜邪剔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取类比象,藤类入脉等方药的应用;尤其重视药物归经入脑和痰瘀同治及化瘀药物层次性选择问题,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杨涛;杨瑞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