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龙;徐霞;李卫平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4周,之后改为口服,80 mg/次,3次/d,连续4周。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66.67%,对照组为51.1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2.22%,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白介素-6(IL-6)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效。
作者:陈士利;宗强;卢朝辉;卜晓刚;胡艳芹;高洪斌;苏利国;卫青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肩胛骨骨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同时针对治疗的不同阶段施以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6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护理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临床治疗。
作者:张永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调脂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于PCI术后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调脂汤,水煎分服,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脂汤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各项检测指标。
作者:王瑞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积长期学习、探索与思考,创立既能使多姿多彩的中医学术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又能使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得以有效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尤其是用之于中风病预防、治疗与护理,实能全面展示其诸多优势,使当代中医救治中风病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进而为中医事业全面走出困境提供良好的借鉴。
作者:赵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从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治疗及中药离子导入4个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状,指出中医药治疗该病是在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三因制宜的基础上体现的个性化治疗。
作者:李兴勇;徐霞;麻虎;姚兴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组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2组治疗后Vs、Vm均明显提高,RI、PI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矩阵针刺可显著提高Vs、Vm值(P<0.05),降低阻力指数(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作者:金钰钧;袁涛;张宝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实施明晰职责、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实行弹性排班等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考评指标。结果: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三基及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差错事故发生例数、患者投诉例数等指标2012年与2011年相比,差异明显(P<0.05),2012年全科护理质量考评结果优于2011年。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开展对护理质量控制成效显著。
作者:陈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按肛肠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肛肠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温水足浴、腹部按摩、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饮食调理、情绪调控、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危害认识等便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饮食调理、情绪调控、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危害认识等便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8.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赵君健;方健;彭洪;张璇;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硝酸酯类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L+5%葡萄糖20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0例,药物不良反应0例,对照组并发低血压2例(占5.88%),头痛、面红等不适者3例(8.82%),药物不良反应15例(14.7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万兰;苏昶才;熊新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认为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CAG)疗效显著,相对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优势;且积极治疗CAG对防止癌变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加强中医治疗CAG的研究,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晓燕;王四兵;程秋实;汪龙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高冬来老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源于气虚、痰阻、血瘀,在治疗上应本着“治病求本”的思想,以“益气化痰,祛瘀通脉”为治法。用生脉散加减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外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手外1病区,对照组患者入住手外2病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分别在入院第4天比较2组患者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明显减轻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就中医护理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中医护理现状进行阐述,由此展望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阐述几点思考,以达到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羊水过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无药物干预,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羊水指数变化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分析其安全性。结果:羊水指数及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妊娠期糖尿病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上存在差异(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产程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的发生率上无差异(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羊水过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作者:许晓英;田莉;马临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归芪三七口服液联合恩替卡韦(ETV)在HBV相关性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在行TACE治疗前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同时加用归芪三七口服液治疗,行TACE治疗后1月监测血常规、肝脏功能、HBV 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常规、肝脏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HBV DNA定量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归芪三七口服液联合恩替卡韦在HBV相关性肝癌行TACE治疗后,可以降低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预防肝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马永华;唐育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风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口服中风膏+阿司匹林。对照组88例,仅口服阿司匹林,2组均连续使用14天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来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中风膏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刘超;李成山;李妍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海口人民医院麻醉药品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2116张麻醉处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使用频率高(DDDs=1232.33),其次是盐酸布桂嗪注射液(DDDs=573.50),盐酸哌替啶片使用频率低(DDDs=3.33);限定日费用高的是美施康定片(DDDc=27.84),盐酸布桂嗪片限定日费用低(DDDc=1.68)。结论:海口市人民医院需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合理应用水平,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吉训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舍尼通片,1片/次,2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0天后评估治疗结果。观察组采用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10天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接续下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NIH-CPSI症状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和卵磷脂小体计数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徐秀梅;徐彦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双氯芬酸钠,50 mg/次,2次/d,口服,连续用药1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晨僵时间、15 m步行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观察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刀治疗AS疗效显著,并可降低ESR、CRP水平,缩短晨僵时间、15 m步行时间。
作者:鄢卫平;李景周;强天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