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矩阵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金钰钧;袁涛;张宝洲

关键词:颈椎病, 椎动脉型, 矩阵针刺法, 颈部血管彩超
摘要:目的:观察矩阵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组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2组治疗后Vs、Vm均明显提高,RI、PI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矩阵针刺可显著提高Vs、Vm值(P<0.05),降低阻力指数(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作者:唐玉英;李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疆昌吉地区238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目的:探讨新疆昌吉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证候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所有资料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高的证候是寒哮,其次是虚哮和热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疾病的状况因证型不同存在差异;哮喘发作的诱因以外因为主;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前三位的病性要素是痰、风和气虚;病位要素是肺、脾和肠。结论: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寒热是辨证的关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中医证型表现出由实证向虚证及虚实夹杂证转化。气虚是哮喘的一种基本病理状态。外因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哮喘发作期病位以肺、脾、肠为主,病性要素则以痰、风、气虚为主。

    作者:玛丽亚;孙学健;严兴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通冠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

    目的:观察通冠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冠丸,20丸/次,口服,3次/d。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临床疗效及HCY、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2.5%,2组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HCY、hs-CRP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通冠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UA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

    作者:孙涛;朱成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对医院预约挂号系统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预约诊疗服务具有节约时间、降低医疗管理成本、防止倒卖门诊号等优势,能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改善医院系统服务功能;但存在患者爽约、医生停诊、知名专家少、网络拥堵、系统支持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趋于人性化,确保预约诊疗服务可持续发展,真正改变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局面。

    作者:马郑萍;苗凤华;张晓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参附注射液对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肥大过程中有关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病理改变以及参附注射液对其的药理作用。方法:提取原代心肌细胞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共培养,BCA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拍摄并测量细胞直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肌细胞内ATP、ADP、AMP含量并计算腺苷酸含量及能荷水平。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药理作用。结果:在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心肌细胞ATP、ADP含量、总腺苷酸含量、能荷水平显著降低(P<0.01),AMP含量显著增加(P<0.01)。参附注射液组较同期模型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直径减少(P<0.05),心肌细胞ATP、ADP含量著提高(P<0.05),AMP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总腺苷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能荷水平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心肌肥大过程中,存在能量代谢的紊乱。参附注射液在抑制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对能量代谢有益。

    作者:于妍;王硕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通痹活络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龄后循环脑梗死75例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通痹活络汤治疗高龄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均给予依达拉奉静脉输注,治疗组同时加服通痹活络汤,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1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活络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龄后循环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包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循证护理在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36例接受传统护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63%,对照组为52.7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颈椎骨折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护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巧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

    目的:探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依据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的差错率,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制定的对策、方案,调配差错率同比减少52.15%。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减少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减少发药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作者:温明铃;张兰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97例

    目的:观察三黄灭菌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观察组9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服三黄灭菌汤,每日1剂。2组均于连续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54%和90.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时和治疗后1年时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灭菌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写国斌;武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归芪三七口服液联合恩替卡韦在HBV相关性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归芪三七口服液联合恩替卡韦(ETV)在HBV相关性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在行TACE治疗前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同时加用归芪三七口服液治疗,行TACE治疗后1月监测血常规、肝脏功能、HBV 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常规、肝脏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HBV DNA定量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归芪三七口服液联合恩替卡韦在HBV相关性肝癌行TACE治疗后,可以降低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预防肝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马永华;唐育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联疗法单用与联合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与联合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治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治疗组同时服用消溃愈疡汤。2组均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75.00%,对照组为50.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8%,对照组为0.45%。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腹痛、烧心、反胃、反酸、嗳气等症状积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以消溃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上述西医者。

    作者:翟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探讨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指征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下,在整体调节人体脏腑阴阳的基础上,临证时只要辨证准确且方证相应,不仅可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的浓度,提高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率、控制率、甚至增加治愈率,而且在减少复发率、减少终点事件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作者:令丽梅;王智先;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等级医院评审中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模式

    就中医护理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中医护理现状进行阐述,由此展望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阐述几点思考,以达到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30例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张小荣;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裴正学教授“心脑同治”学术思想初探

    探求裴正学教授“心脑同治”学术思想的内涵。临床应强调培补元气,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痰瘀同治,标本兼顾;辛香宣通,引经透络;虫类走窜,搜邪剔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取类比象,藤类入脉等方药的应用;尤其重视药物归经入脑和痰瘀同治及化瘀药物层次性选择问题,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杨涛;杨瑞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洗剂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60例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枕颌带牵引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洗剂外敷。2组均以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75.00%,对照组为53.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起效时间观察组平均(5.36±0.25)天,对照组平均(9.68±0.38)天。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疗效显著。

    作者:陈志龙;徐霞;李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后第4天开始,连续7天给予曲马多电针和针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大鼠冷诱发持续性疼痛和机械性痛阈的变化。在开始治疗后的第0、1、3、7天处死动物,取整段脊髓组织,测定TNF-α、IL-lβ、PGE2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给予电针、曲马多及针药联合治疗后,手术组动物的冷板抬足次数均有明显下降,50%缩足阈值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7天后,针药联合组冷板抬足次数明显低于其他手术组(P<0.05),50%缩足阈值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组(P<0.05);治疗3天后,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TNF-α、IL-1β、PGE2水平均降低(P<0.05),针药联合组TNF-α、IL-1β、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IL-10的水平均升高(P<0.05),而针药联合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脊髓中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发挥镇痛效应。

    作者:谢朝晖;李艳萍;安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加强中医院科研管理

    围绕如何提高中医院科研申报水平,加强科研管理,阐述了科研管理部门应从科研规划、管理人员、资源配置、科研协作、项目库等方面进行加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以使医院的科研工作得到提高与发展。

    作者:罗向霞;俞小艳;李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甘肃乌拉尔甘草有效菌株内生细菌活性物质初步研究

    目的:考察甘肃乌拉尔甘草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细菌的活性物质。方法:利用HPLC检测,以甘草苷、甘草酸单铵盐标准品为参照,对甘草有效菌株内生细菌JTYB-001、JTYB-053、JTZB-001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三菌株代谢产物出峰时间分别为(RT=21.071分钟)、(RT=21.041)、(RT=21.067),与甘草酸单铵盐标准品的出峰时间(RT=21.031分钟)相近,采用面积法对其定量,产量分别约为0.033、0.005,0.013 mg/mL。结论:甘肃乌拉尔甘草野生与栽培品有效菌株内生细菌JTYB-001、JTYB-053、JTZB-001三菌株分别含有与宿主相同药理活性的甘草酸类物质。

    作者:邓毅;丁仁伟;任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30例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疗效确切。

    作者:陆军伟;顾春英;薛君平;张新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