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权
目的:观察糖脂消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合并2 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1 片/d,连用12 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糖脂消,1 剂/d,连用12 周.观察2 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脏B 超的变化.结果:2 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的40.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脂消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尚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花红胶囊口服及花红颗粒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病例分为花红胶囊组24 例、花红颗粒组18 例和抗生素组20 例.7 天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停药后随访2 月.结果:治疗7 天,花红颗粒组愈显率高于抗生素组(P<0.05);治疗14 天,花红胶囊组愈显率高于抗生素组(P<0.05).花红胶囊组、花红颗粒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腰腹疼痛症状积分改善在治疗7 天、14 天时均优于抗生素组(均P<0.05).结论:花红胶囊口服及花红颗粒(无糖型)结肠保留灌注为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有效方法,且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片和替硝唑片口服治疗,同时花红颗粒组起效时间早于抗生素组.
作者:黄叶芳;袁野;陆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绝经后冠心病妇女冠脉血流及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将92 例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 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46 例,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观察组)46 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深部肌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14 天后观察血液黏度、冠脉血流以及影响血管弹性功能的各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以及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前列环素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期峰值和收缩期峰值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绝经后冠心病妇女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提高其冠脉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弹性,对提高疗效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乔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针对超临界萃取(SFE)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查阅大量文献,从SFE 技术的原理、特点出发,重点综述SFE 技术在中药及中药复方中的应用及发展近况,并简述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作者:柏立浩;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用药认知能力,为药物知识宣传与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编医学生用药认知水平调查问卷;采用五级量化制(即完全、较完全、不确定、较不完全和不完全)对医学生用药认知水平进行评定;结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71 种中成药),进行医学生中成药种类熟悉程度调查;采用Excel录入数据,并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回收的1 112份调查问卷中,医学生选择药品的方式为咨询医生或药店工作人员;而医学生的购药方式主要有4 种,其中药店占54.7%,医院占21.9%,随机占21.9%,超市占1.6%;我校60%~70%以上的医学生在购药时不注意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识,同时新药知识和中成药知识缺乏.结论:我校医学生用药认知水平为中等程度,在药物知识宣传与教育中应侧重于新药知识、用药依从性、用药不良反应及中成药知识等方面.
作者:王金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论述<推拿治疗学>引入PBL 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法,探讨实际运用时的问题.期望通过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
作者:刘键;王福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文献资料的整理,就现代医家辨病治疗本病的经验做了较系统的总结论述,为临床医师治疗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并提出提高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努力方向.
作者:高舒迪;扈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检索近几年文献,发现卵巢早衰中医治疗的药物多数含有四物汤的组成成分,且疗效确切;通过对卵巢早衰基本病因病机、免疫因素作用及四物汤组成成分免疫作用的研究,对四物汤免疫作用改善卵巢早衰症状做一综述,以期为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康开彪;王贵霞;王晓萍;潘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结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论述内镜、血管介入、中医药等临床诊疗手段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及其进展情况,提出上述诊疗手段的相互配合必将有利于提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作者:李方圆;韩树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桂枝汤的煎煮方法、服用方法、调护方法、现代药理学研究等方面剖析其精髓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作者:张丽萍;周莉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C)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作用及缺血性中风病的发病机制,酸感受离子通道(ASIC)与磺酰脲类受体1(SUR1)在缺血性中风中表达的意义角度分析了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可能机制,提出利用激光共聚焦、膜片钳等技术可望进一步揭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金海;杜小正;姜华;张武德;赵敏;商俊芳;鲍存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的影响,为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08 只SPF 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茴香枳术汤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依法制备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并于造模后第8 天开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3、5、7 天,共3 个时间点,每时间点6 只大鼠股动脉取血,放免法测定血浆NO含量、DAO 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NO含量、DAO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组,茴香枳术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浆NO含量,DAO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茴香枳术汤具有良好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肠屏障功能有关.
作者:杨宏武;李亮;唐晓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测定麻疼丸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初步探讨麻疼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 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麻疼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 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按20 mL/kg 体质量容积灌胃给药,于72 小时及20 天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浓度,用冷热痛觉测试仪测定热刺激时小鼠舔后足时间和反应温度,及冷刺激时小鼠抱前爪时间和反应温度,用恒温水浴测定各小鼠甩尾时间;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各小鼠耳廓主动脉口径.结果:麻疼丸可不同程度地升高糖尿病模型小鼠尾痛阈和冷、热痛阈;麻疼丸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耳壳血管口径有扩大作用,小鼠耳廓动脉微血管交叉数量明显增多.结论:麻疼丸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尾痛阈和冷、热痛阈,明显改善小鼠动脉微血管的循环,为麻疼丸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作者:王海;张世龙;薛树涌;张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9 例与西药对照组25 例,1 个疗程28 天,治疗6 个疗程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优于西药对照组的84.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肝功能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较西药对照组疗效好,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樊红;冯彦虎;张德奎;王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外敷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方法:将98 例胫骨平台骨折适合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 例,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于术后3周配合中药熏洗.每个疗程10 次,共熏洗3 个疗程;对照组48 例术后行功能锻炼,2 组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 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70.8%.结论:中药洗剂外敷能有效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作者:李卫平;陈志龙;王华明;裴生太;代长泉;陈世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将中药拔罐疗法临床研究、近期文献及相关进展进行整理和总结,指出目前对中药拔罐法的报道多为临床疗效观察,对此疗法治疗病种、临床疗效等方面鲜有报道,且中药拔罐法在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普及,属特色疗法范畴,所使用中药汤剂亦是医师凭借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缺乏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作者:张耀巍;毛林焕;廉安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封闭联合辅助生殖技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应用穴位针刺及封闭至该治疗结束,卵泡成熟时加用封闭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观察2 组治疗前后激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LH、LH/FSH、T 水平均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LH、LH/FSH、T 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其中T 值降幅大,2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针刺及封闭联合辅助生殖技术能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内分泌LH、LH/FSH、T 的代谢,是治疗PCOS 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荣伟;刘新雄;李学余;刘艳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易经>的精神实质、中医理论整体架构取法方面论述易学思想在中医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敏雯;郭建生;姬爱冬;刘兴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出处、穴名、定位、穴位解剖、操作方法、古今针刺安全性报道和主治等方面对大椎穴进行全面考证,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给予总结和展望.
作者:秦娴;申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检索近10 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符合要求的37篇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以头面部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对顽固性面瘫定义的界定,所有文献缺乏统一标准;37 篇文献中有18篇设立了对照组,但为随机对照者16 篇;文献证据质量分级较低;干预措施多样化,不能很好地判定临床疗效与某一治疗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结论: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少,其效果尚需更多高质量RCT 进一步验证.
作者:左帮平;王兴丽;王维佳;徐玉琴;冯飞;乔荣斌;周红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