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阴凉血、清利导热法治疗肾性血尿疗效观察

陈新政;马宝梅;杨兰文;杨永超;孔琳;孙晨

关键词:血尿, 肾性, 滋阴凉血, 清利导热
摘要:目的:观察滋阴凉血、清利导热法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肾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滋阴凉血、清利导热法治疗。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41%,对照组为8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乏力、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耳鸣、小便清长、足面部浮肿等症状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凉血、清利导热法治疗肾性血尿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幅改善临床症状。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亢害承制”临证应用

    “亢害承制”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五运六气变化过程中出现太过、不及时所表现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是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亢害承制”之说肇始于《内经》,历代医家均有发展,且应用于临床,在疾病的诊疗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摘取古代医案数则阐发该理论之运用,以飨读者。

    作者:崔晓敏;宋琨;齐向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红外止咳贴辅助治疗老年患者喘息性支气管炎32例

    目的:观察红外止咳贴辅助治疗老年患者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外止咳贴,2组均连续治疗10天,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4%,对照组为90.63%,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外止咳贴辅助治疗老年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戴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实践带教差评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临床实践中带教差评数的影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定“降低临床实践中带教差评率”为主题,逐步开展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效果分析。结果:通过7个月有序的品管圈活动,使临床实践中带教差评率由改善前的68.9%降为改善后的28.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临床实践中带教差评率效果显著。

    作者:刘冬梅;甘培英;胡晓莲;陈晓芸;汪炜玲;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抗感合剂治疗邪郁阳明型流行性感冒60例

    目的:观察抗感合剂治疗邪郁阳明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80 mg,2次/d;治疗组口服抗感合剂100 mL/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3天。结果: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4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咽痛、鼻塞、咳嗽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抗感合剂治疗邪郁阳明型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王兰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敦煌《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与横向经脉

    分析敦煌石窟《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的特色及临床意义,背部腧穴取2.3寸所揭示的膀胱经内外还有经,脏腑之腧内外还有脏腑之腧的经穴现象与其他古典经络理论共同揭示了横向经脉概念。探讨夹脊穴、腧募穴、带脉、循经感传、人体躯干横向皮节过敏带与横向经脉的关系。这些横向循行经脉与传统上下循行的经脉共同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网状结构经络系统。

    作者:汤志刚;杨继若;白晶梅;张瑞;李晖霞;王天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低盐、优质高蛋白饮食及利尿、保护肾功能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汤,水煎分服,1剂/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福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治疗肾病综合征60例

    目的:观察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联合激素口服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双侧肾俞、膀胱俞及膏肓俞。2组总疗程均为半年,治疗期间均未采用其他针对本病的治疗措施。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半年时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8.46%,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Alb、TC、TG、Plt及Fib治疗前后组内比较,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lb、TC、TG、Plt及Fib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TC、TG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Plt、Fib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Alb、TC、TG、Plt及Fi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能够改善患者的高凝倾向。

    作者:张继波;覃娜莎;熊有明;邓晓蔚;蒋背乐;丁世永;陈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小鼠抗应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四氧嘧啶腹腔注射造成小鼠糖尿病模型,分为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20、10、5 mg/kg),模型组,正常组。腹腔注射给药7天后,分别通过爬绳、负重游泳、耐缺氧、耐高/低温实验,评价白藜芦醇对小鼠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糖尿病小鼠的爬绳时间(5.2~6.9 min)、游泳耗竭时间(17.9~20.0 min)和常压耐缺氧下的生存时间(15.9~16.7 min),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增强小鼠耐高温、耐低温能力(P<0.05),降低死亡率(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提高糖尿病小鼠的抗应激能力。

    作者:马毅;徐丽;曹军平;李霞;孙慧萍;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纽曼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纽曼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纽曼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SAS、SDS评分护理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护理后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纽曼护理可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慧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督脉穴位注射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赵俊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0例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崔志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的启示

    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及亚健康思想的内涵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治未病思想对防治亚健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指导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思路和防治方法。

    作者:范延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措施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给予51例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5例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26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治疗期间给予循证护理,即采用循证护理-循证支持-循证评价-循证应用步骤。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24小时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24小时后,新生儿PaCO2、PO2、PH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同时给予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相关指标。

    作者:陈英;张谷雨;黄丽;王春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达立通联合三联杀菌疗法根除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达立通联合三联杀菌疗法根除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达立通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Hp根除情况。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为84.48%,对照组为6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个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疼痛、烧心反酸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胀痞满、纳呆食少、嗳气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烧心反酸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立通联合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刘启泉;王志坤;李博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眩晕的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眩晕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眩晕症患者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本组病例663例,治愈258例,好转357例,总有效率达92.8%。结论:眩晕在不同的时期可出现不同的证候,在实施辨证施护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同病异护的原则,辨明证型再施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夏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溺水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溺水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给予23例溺水患者现场急救护理及院内急救护理措施。结果:23例溺水者除1例现场死亡外,其他22例经过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迅速转运。入院后开展绿色通道,除了2例轻度溺水留在急诊科观察外,其他20例均收入内科病房继续抢救治疗。经跟踪观察,20例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平均9天。结论:及时的急救护理及院内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晓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刘沈林教授运用健脾化瘀法治疗癌性腹水验案举隅

    刘教授认为:气血阻滞、水瘀互结是癌性腹水形成的主要病机,但其关键是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中枢转运受阻,临床常以健脾化瘀法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谷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斑马鱼模型及其在血管生成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

    斑马鱼基因与人类高度相似,其模式生物正广泛应用到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多项研究以及新型药物的筛选中,就目前斑马鱼模型及其在血管生成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状况进行阐述。

    作者:冯康虎;方鹏飞;张文贤;韩立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苍肤洗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苍肤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苍肤洗剂中的蛇床子、黄柏、黄连的有效成分分别进行色谱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蛇床子、黄柏、黄连药材,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所建立的TLC能有效地控制苍肤洗剂的质量。

    作者:杜崇民;韩乃巍;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针对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的特殊使命,分析了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统筹考虑了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就如何创新发展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案和举措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作者:孙东东;周景玉;史文川;程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