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李真
目的:观察补脑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形态学及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探讨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补脑膏大剂量组、补脑膏小剂量组各24只。其中模型组、补脑膏大剂量组、补脑膏小剂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24、48和72小时3个亚组,各亚组8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1小时后,灌胃给药补脑膏,2次/d;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于再灌注72小时末断头取材,制备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匀浆待测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测定脑组织VEGF含量。结果:①再灌注72小时末,模型组及补脑膏大、小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5);再灌注24、48、72小时各时间点,补脑膏大、小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而补脑膏大、小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②再灌注24、48、72小时各时间点,补脑膏大、小剂量组VEGF的含量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而补脑膏大剂量组VEGF的含量高于小剂量组(P<0.05)。③组织形态学改变: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结构模糊,部分细胞变性坏死;补脑膏大、小剂量组海马区神经细胞较模型组集中,变性细胞水肿缓解,细胞排列较有序。结论:补脑膏可通过减轻脑组织水肿及组织形态学改变,增加脑组织VEGF含量而起到脑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妍怡;东红;杨瑞龙;巩婷;邵亚;杜改焕;朱若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864例患者。10篇文献报道均未见患者死亡情况,其病死率为0%。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组的临床疗效[RR=1.21,95%CI(1.13,1.29)]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MD=-3.28,95%CI(-5.27,-1.29)]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的10篇文献中,4篇文献报道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篇未提及安全性或不良反应,2篇有不良反应报道,但具体组别未知,仅有1篇报道试验组出现轻度腹泻2例和身体局部瘙痒1例。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组药物,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药物安全性不明确,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王晓怀;寇嘉宁;潘文;柳树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殷克敬教授经络诊查选穴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经络诊查发现的异常经脉的腧穴选穴为主,再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辨证选穴治疗;2组均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Fugl-Meyer评分2组治疗后均升高,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Ashworth评分2组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Ashworth分级情况2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络诊查选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较好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作者:丁天红;王瑞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早期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证型分布的因素。方法:通过对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早期先兆流产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肾虚证、脾肾两虚证、血热证、肾虚血瘀证、气血虚弱证。证型分布与年龄、流产次数、月经史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早期先兆流产常见证型有肾虚证、脾肾两虚证、血热证、肾虚血瘀证、气血虚弱证5种,以肾虚证为多。证型分布与年龄、流产次数、月经史、职业有一定内在联系。
作者:邸文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联合多靶点激素治疗方案对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味联合多靶点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多靶点激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治疗后2组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治疗后2组均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联合多靶点激素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肾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张永科;马天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3个月后,观察2组血糖、血压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IEF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夏海萍;黄琴清;李志英;张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生活质量。结果: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及疼痛、精力、睡眠、情绪反应、社交隔离、躯体活动、总指数等生活质量评分2组干预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丽;刘海荣;王媛;刘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由问卷调查入手,结合深度访谈,对高职学生厌学行为详细分析,探求根源。有针对性地从更新观念,转变认识;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传授方法,提高能力;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性;加强督导,培养毅力;从易处入手,以点带面,常抓不懈等方面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地改变了厌学现象。
作者:张重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散外敷治疗兔骨性关节炎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关节冲洗液中白介素-β1(IL-β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热敷散对兔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建立兔骨性关节炎模型: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10)、模型对照组(B组,n=10)、热敷散组(C组,n=10)。造模后1周,在3组动物中各随机抽取1只实验动物,空气栓塞法处死后进行患膝关节病理观察,明确造模是否成功。A组每天热水袋热敷膝关节2次;B组造模成功后每天热水袋热敷膝关节2次;C组造模成功后,每天用热敷散热敷治疗2次。在治疗4周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抽取膝关节液后,切开兔的膝关节,观察膝关节股骨髁关节面大体病理变化及股骨髁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并检测关节冲洗液中IL-β1与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在造模成功,给予3组实验动物相应治疗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抽取膝关节液后,做病理观察见A组动物关节及关节软骨正常;B、C组动物关节肿胀,关节软骨面破坏。②B、C组动物关节冲洗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C组动物关节冲洗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热敷散能通过降低关节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进而起到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立亚;刘德玉;李福林;邹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在中医院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辅助支持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69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外科实习的护生67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观察组开展辅助支持教学管理,比较2组护理教学质量、护生满意度。结果: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小讲课考核成绩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57人(85.07%),满意9人(13.43%),不满意1人(1.49%);对照组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42人(60.87%),满意20人(28.99%),不满意7人(10.14%)。2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辅助支持管理改进了中医院护理实习教学模式,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专科中医护理教学水平,提高了护生中医临床护理学习效果。
作者:唐锐;李晓娟;王颖;张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状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调查并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某中医院检出多重耐药菌住院患者的特点和耐药趋势。结果:共调查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19例次,检出耐药菌799株,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28.85%)、鲍曼不动杆菌(12.66%)、铜绿假单胞菌(8.62%)、金黄色葡萄球菌(7.70%)、肺炎克雷伯菌(7.44%)、表皮葡萄球菌(7.31%);MDRO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32.68%)、手术部位(24.20%)、泌尿系统(20.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工作,临床医师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石丽丽;周毓萍;程麦莉;权金林;乔登嫣;张民;毛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王自立主任医师认为胃痞属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以肝郁、痰湿、胃火、寒凝等致胃气失降为标,辨证多属虚实夹杂证候,治疗时主张标本同治,对于脾虚者王老提出“以运为补,以运为健”,从动态的观念出发以调理脾胃,对于肝郁、痰湿犯中者应祛其邪,扶其正。
作者:王煜;赵统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新一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通过学习标准、领会标准、贯彻标准、自查自纠、反复整改等几个阶段,使我院护士参与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增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氛围浓厚,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冯庆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论述了道、儒、易及孙子兵法诸家理论在中医学中的渗透,认为诸子百家理论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曾镛霏;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安神解郁胶囊治疗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抗焦虑剂、抗抑郁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安神解郁胶囊,6粒/次,3次/d。2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情绪、神志、语言、行为、睡眠等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神志、语言、行为、睡眠等症状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安神解郁胶囊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
作者:史建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观察2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SAS、SDS和SRS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邓向花;曹亚;徐玲亚;王燕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头清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治以微调手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头清胶囊,4粒/次,3次/d,2组均以10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痊愈率观察组为12.00%,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眩晕、头痛、头昏、恶心、耳鸣、耳聋、视物程度等症状评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清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孙其斌;张参军;王天宝;尤从新;唐治霞;李彦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估不同年资护士的步态。方法:采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分别对工作1年以内和10年以上各24名护士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结果:所有护士的足部大压强都在2、3跖骨区,大冲量在前足。同一名护士,其早晨上班时的足底压力压强与下午下班时的足底压力压强有明显差异(P<0.05)。下午时压力压强冲量明显高于早晨(P<0.05)。年资高的护士压力压强冲量明显高于年资低的护士(P<0.05)。结论:护士的职业特点使其足底压力压强相对较高,易造成足部损伤。
作者:王彦斐;程如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32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肝功能衰竭211例,慢性肝功能衰竭115例,急性肝功能衰竭306例,均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等指标变化。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比较黄疸指数、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愈率为72.97%;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英;王维;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卫生标准》,对10所二级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清洗灭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10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均未实现集中管理,器械清洗地点均在使用科室,清洗质量差,缺乏基本的清洗消毒设备,清洁剂、润滑剂配备不符合要求,无水处理系统,清洗灭菌监测不到位。结论: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国家卫计委要求差距很大,主要是设备投入的不足,应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尽快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
作者:张俊瑕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