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增生病195例疗效新探

果永宽;戴瑞君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中药, 维生素, 针刺, 艾灸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乳腺增生病发病率亦随之提高,其恶变成乳腺癌的几率也日益增高.现代医学用激素类药物(雌激素、雄激素、溴隐亭等)以及手术等方法治疗该病,毒副反应大.我课题组于2002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针灸、中药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病6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新世纪的高职语文教学

    21世纪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注重人文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格底蕴,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刘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妊娠巨细胞病毒目前被公认为是常见导致宫内感染的病毒,与孕妇异常产和新生儿先天畸形密切相关,应予以高度重视.故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谈几种中西药物的药理性配伍禁忌

    临床上为了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常采用中西药并用的方法,以达治标又治本、增强疗效之目的.本文将中西药并用时在药理方面的拮抗作用综述如下.(1)中药中含有机酸的药物,如乌梅、山茱萸、山楂丸等,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时伍用,因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易在酸性环境下结晶,对肾脏产生毒副作用.对氨苯甲酸能减弱磺胺药的抑菌效力,所以对氨苯甲酰基药物如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苯佐卡因等不宜与磺胺合用[1].

    作者:张冬青;王洪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性传播性疾病尖锐湿疣与宫颈癌的关系

    简述了尖锐湿疣(CA)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说明了HPV感染既可能是宫颈癌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尖锐湿疣的致病因素.提示:尖锐湿疣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宪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新思考

    当今开放式的、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和挑战,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常教常新,这必然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以全新的目光去重新审视这项工作,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寻求更科学的工作方法,开创德育工作新格局.笔者基于多年来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和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新理念的认识,在此对学生德育工作方法略陈管见.

    作者:何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对护理伦理学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伦理学的应用情况,为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上查阅及图书馆查阅,分析有关护理伦理学方面的论文.结果在所查阅的3 135篇论文中,有关护理伦理学方面的仅占总数的0 32%,其中一般疾惠的护理伦理占0.19%,临终病人的护理伦理占0.13%.结论护理伦理学在整个护理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亟待提高,尤其在护理教育中应加强护理伦理学教学力度.

    作者:赵静;李丹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蟾蜍治疗痤疮118例

    笔者于2003年3月试用蟾蜍治疗痤疮(俗称粉刺)11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18例均为在校学生.他们的颜面及颈部有散在的或群集性分布的大小不等、色红的痤疮.男生56例,女生62例,年龄16~21岁,病期1天至3年.痤疮大似黄豆粒,小如米粒.治疗方法:局部消毒后,用棉签蘸蟾蜍液(蟾蜍研细粉,醋调)于痤疮体上直至痤疮体表皮变白,可有轻度灼痛继而发痒,每日1~2次.如果先用针挑破表皮再涂药液,效果会更好.

    作者:周淑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建立小孩家庭保健档案之拙见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及人们档案意识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档案工作的领域亦随之拓宽,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和普通百姓的家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年轻的父母,在注重优生优育的同时,若能较详细地记录下孩子生活、学习、锻炼、成长等情况,建立起家庭保健档案,必有利于孩子茁壮成长.

    作者:樊小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预防与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措施

    艾滋病、后天梅毒、淋病、尖锐湿疣主要是通过性接触感染,故称为性传播疾病(STD).胎传梅毒系孕妇通过胎盘或母乳将螺旋体传染给胎儿,引起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其他的传播方式[1]: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以及经使用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引起的血源传播.

    作者:韩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找准切入点努力搞好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是医院办院宗旨的具体化,也是医院整体实力的外在表现.医德医风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事.面对新的形势,我校紧紧围绕育人目标,以医德医风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医院培养了一大批医德医风高尚、医术精良的高素质医护人才.

    作者:穆云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皮血管内置支架形成术实验的探讨

    随着社会变化加剧,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冠心病的并发症--心肌梗塞致死率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中的1支或2支甚至3支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堵塞了血管而发生狭窄或闭塞,使心脏血流量减少,随之引起心肌缺氧缺血,临床上便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当前,普遍采用的冠脉血管形成术或血管内置放支架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的主要方法.我们仿照临床用家兔做血管内置放支架实验,探讨如下.

    作者:黄黎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论述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对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么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利用因特网提高德育实效的尝试

    探讨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教育信息化与德育改革的关系,并就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提高德育实效进行了论述.

    作者:宋建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现就当前形势的要求,浅谈一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牢固树立为事业献身精神,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对事业的献身精神是领导者创业成功的基础和灵魂,是首先要重视的.新时期必须增强改革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因而一定要强化对校长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及灵魂的净化,使其牢固树立敬业献身精神.

    作者:张国辉;党同斌;马文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科护理学教学体会浅谈

    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时间不长,对如何教好这门课缺乏经验,正处在逐渐摸索中,现把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想法提出来,望各位前辈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工作.1讲授知识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刚开始讲课时,笔者备课很充分,尤其是对疾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等内容,不仅按照医学本科教材来备,而且添加许多研究生课程中的新医学动态,备得很辛苦,但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听得很累并且不积极.课后笔者总结出,备课没有很好备学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不够.于是笔者大概翻看了一下学生学过的一些基础课程,讨教了一些病解病生、护基学教师,了解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作者:雷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析自我适应和适应环境的心理

    分析中专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并就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作者:孟昭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职业医学教育应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对职业医学院校增设健康教育方法课的设想

    健康教育是指增进人们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使其达到生理、心理在社会上的完美状态,即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述的健康教育方法课是指导学生如何选用一定的内容、方法或手段对人们实施健康教育的课程,也就是如何进行健康教育才能使受教育对象了解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

    作者:方茹;刘君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就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教育同行的关注并付诸实践.

    作者:谢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放射科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放射诊断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柱之一,自从发现X射线并在医学上开始应用以来,放射诊断技术已几经更新换代,并日益广泛和普及,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放射科室如何提高X线影像质量、提高X线诊断水平、减少受检者和放射工作者受照剂量,日益引起放射界同仁的重视和探讨,于是提出了放射科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理论.

    作者:宋文斌;张彦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学校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分析学校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特点及其关系,阐释它对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和新生劳动力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并结合目前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做好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作者:何少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