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荚;许红璐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麻醉、治疗、检查并担负抢救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护士又是工作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群体,这种特殊的环境存在着许多工作压力因素,这些因素对护士的心理、生理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的设备、新的仪器、新型医疗材料应用于手术中,对手术室护士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面临的应急因素也随之越来越多,使之承受的压力很大,造成身心平衡失调,极易并发器质性疾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及防护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王勤;杨丽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先天性无阴道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之一,足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约15%合并泌尿道畸形,手术方法很多,以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效果较好[1].青岛市立医院从2000-01/2006-01采用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患者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振华;张国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对我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干预措施总结分析如下.1 母婴同室中常见的安全隐患1.1 查对制度不严格,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新生儿入母婴同室后护士不按要求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手条和胸牌上的记录与母亲相互查对不严格,新生儿的各种登记不及时、不齐全;沐浴时易造成手条丢失或标记不清又未及时补写,护士值班时不按护理级别进行病房巡视,床头交班不严格,医嘱查对不认真,易给护理、治疗埋下隐患;个别护士不按标准和护理工作流程实施护理,如剖宫产术后卧床患者不及时指导按摩身体受压部位或协助翻身,导致压疮的发生.
作者:岳秀云;王少坤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加强CT室护理质量管理,使各项工作更安全、便捷、有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法律法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优化工作流程,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果: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安全意识培训、护士素质的培养、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CT检查的过程中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护理,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作者:马璇;张秀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安全、观察和护理应急措施尤为重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是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以下,且昏迷时间超过6 h的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评估,在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制定防范措施.护士通过对护理风险识别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风险的发生[1].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科自2005年至今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患者38例,护理方法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7例.年龄18~64(平均45.18)岁.高位颈椎(C1~2)损伤10例,均为不完全性四肢瘫;低位颈椎(C3~7)损伤28例,其中完全性四肢瘫7例,不完全四肢瘫21例.
作者:吕卫华;于翠香;刘桂枝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遇到病情变化及发生各种急症时,通过静脉给药可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不注重合理安排静脉输液的顺序,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譬如:延误化验标本的留取,或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医生缺乏诊断治疗的依据;没有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致药物的浪费;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增加患者的痛苦,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为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根据本人多年临床护理实践,对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丁美幸;张艳丽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28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28例腹膜透析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未经干预的患者.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卢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们观察了沈阳地区农民工眼外伤患者的各项心理护理工作量指标,并同时与治疗的非农民工眼外伤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04-10/2007-12前来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眼外伤患者195例,病例纳入标准:(1)有近期眼部外伤史.(2)农民工眼外伤患者.
作者:吴艳玲;山冬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方法及CPM的作用.方法:运用心理护理、早期CPM锻炼、主动功能锻炼、止痛处理等手段进行康复.结果:CPM组30例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均超过115°,非CPM组26例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90°,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手段的介入及CPM的应用是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护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碧玉;王翠娥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点部门,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的单位,具有供应的品种多、周转快,接触面广、无菌要求严格等特点,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点科室.
作者:龚道淑;朱幼君 刊期: 2008年第35期
2002/2006年我院共完成食管癌根治术351例,发生吻合日瘘12例,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42~78(平均62.4)岁,手术经胸行食管胃吻合术,其中颈部吻合口瘘8例,胸内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牛时时间为术后4~10 d,平均6.2 d.1.2发生吻合几瘘的原因
作者:兰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索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和佳的管理方法,以保证气道的畅通.方法:对NICU住院66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采取了规范的护理措施,加以总结分析.结果:66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减少了并发症,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论:科学管理和使用人工气道,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兰莫莉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76例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7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全切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90~120 min.平均住院3~5 d,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全切术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并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必须熟悉盆腔、输尿管及血管解剖,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
作者:许银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总结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围术期监护经验.方法:对33例复杂性心内膜炎行赘生物彻底清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监护,做好患者心理及高热的护理,预防赘生物脱落;防治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综合征,严防感染复发;认真做好健康指导是关键.结果:本组早期无死亡,无感染复发,瓣膜置换者无瓣周漏.结论: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加强围手术期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兰仙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本院2001-08/2007-05应用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89例,疗效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51例;年龄61~96岁.左侧48例,右侧41例.致伤原因均为摔伤.骨折分型:无移位骨折12例,外展型骨折21例,内收型骨折25例,粉碎型骨折3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的9例.
作者:樊永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挫伤性前房积血主要为虹膜大环和睫状体撕裂所致,其发生机制和转归与前房组织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从解剖生理看,前房积血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小梁网和巩膜静脉窦,房水可以从前房→Schlemn管→房水静脉→睫状静脉→外流[1],它是眼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我科2005-01/2008-01收治此类患者22例,经积极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晏华;张云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2006-04/2008-02以来对16例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及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均为单侧.年龄70~82(平均75.5)岁.骨性关节炎儿例,风湿性关节炎2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2 结果本组术后3~4周均能自行扶拐行走,疼痛明显缓解,膝关节屈伸>90°,生活能自理.术后随访4~24个月,取得良好效果.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8例,良7例,可1例.
作者:江海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将近年文献报道中药注射剂致药疹摘要如下.1 双黄连注射液男,16岁.因上感给予双黄连注射液静滴,次日胸部发现红色皮疹,末在意,随之皮疹渐增,瘙痒明显,后出现面部、胸部散在水疱,触痛明显,偶见破溃,脓性渗出物.给予对症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本品所致药疹与所含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有关[1].2 蟾酥注射液女,21岁.因右耳后淋巴结炎给予蟾酥注射液20 ml静滴.次日用药后感皮肤瘙痒,出现红斑.第3天全身皮疹增多,颜面潮红,躯干、四肢散在或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淡红色斑疹或丘疹.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1周后皮疹完全消失.本品所含的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内与大分子载体结合后可激发免疫反应.此外本例患者属过敏体质,导致药疹出现[2].
作者:李伟华;王月军;杨亦君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就医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成为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神经内科的疾病特点导致住院患者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护理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我们针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新平 刊期: 200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