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性医院儿科应用中药存在的问题

常明荣;温福玲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 儿科用药, 合理用药
摘要:小儿脏腑娇嫩,对药物反应灵敏,因此,用药时必须根据小儿个体特点和疾病轻重区别对待,千万不可过剂,以防伤津、伤气、伤脾、滞胃.用药需注意攻而不猛,补而不腻,重在调理,并做好临床中药学工作,使儿科用药更加合理、安全、有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医院儿科应用中药存在的问题

    小儿脏腑娇嫩,对药物反应灵敏,因此,用药时必须根据小儿个体特点和疾病轻重区别对待,千万不可过剂,以防伤津、伤气、伤脾、滞胃.用药需注意攻而不猛,补而不腻,重在调理,并做好临床中药学工作,使儿科用药更加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常明荣;温福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促进中俄医药贸易的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促进中俄医药贸易的对策.方法 介绍中俄医药市场概况,分析两国医药贸易现状,提出对策建设.结果 与结论提出了加大在俄宣传力度、加强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及抢抓机遇等促进中俄医药贸易的对策.

    作者:逄士萍;孟锐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4R营销理论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

    目的 为选择药品营销方式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在药品营销中应如何应用4R营销理论以决胜药品市场.结果 与结论医药企业应在药品研发、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应用4R理论,建立顾客的忠诚度,形成竞争优势.

    作者:段文海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医疗机构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模式.方法 根据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与结论医疗机构应强化并落实对麻醉、精神类药品的管理责任,并加强制度建设,这样才能真正管理好此类药品.

    作者:苏兰;朱炜炜;曾芝成;唐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体会

    对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完善ADR制度、ADR宣传培训、护理人员在ADR监测中的重要作用、拓宽ADR监测范围,预防ADR发生等几方面工作进行探讨.

    作者:王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平散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妇炎平散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25∶7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17 76~0.310 8m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4%,RSD=1.95%(n=6).结论 该方法检测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妇炎平散中盐酸小檗碱的舍量测定.

    作者:宋愿智;罗世书;杨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布洛芬缓释微丸的制备

    目的 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方法 以药用糖丸为母核,欧巴代为粘合剂和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造粒机撒粉上药及流化床包衣的工艺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结果 制得的微丸均匀圆整,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该微丸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质量要求.结论 采用药用糖丸撒粉上药及流化床包衣的工艺可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

    作者:李德琨;何默忠;蔡治纲;李荣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 考察不同厂家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的释放度,以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 采用转篮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甲双胍的含量,并对释药参数T50,Td,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个厂家的二甲双胍肠溶制荆均符合制剂释放质量规定,但释药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了确保盐酸二甲双胍肠溶制荆的疗效,应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李兴德;田静;钟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滥用抗菌药物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目的 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分析滥用抗菌药物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与结论只要各级卫生机关及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认真执行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就能使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段菊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医疗机构药品的养护与质量管理

    阐述按GSP规定对药品仓库进行改造,并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提高药品质量,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孙建明;汤子孝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

    目的 通过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强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法 回顾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对比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关系.结果 与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药物制度促进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作者:韩在虹;高明;申红强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5种外用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菌落计数方法验证

    目的 建立5种外用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人工污染5种试验菌株测定其回收率,验证是否有押菌作用.结果 5种外用制剂均有抑菌作用,其中肤疾洗剂、擦癣药水抑菌作用较弱,独活止痛擦剂、氯霉素擦荆和顽癣净抑菌作用较强.结论 肤疾洗剂可采用稀释法(0.5 mL/皿)和顽癣净可采用薄膜过滤法(300mL/膜)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擦癣药水可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茵检查,采用稀释法(0.2mL/皿)进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氯霉素擦荆可采用薄膜过滤法(200 mL/膜)和独活止痛擦剂可采用薄膜过滤法(300mL/膜)进行细菌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

    作者:李秋菲;唐振宏;徐长根;徐翔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药品名称等电子信息中生僻字的规范与统一

    由于药品名称等电子信息中生僻字使用不规范,影响到全国范围内药品信息共享的准确性.该文阐述了在全国医药及相关行业内建立规范、统一造字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陈维东;郭惠娟;庄淼;张志强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我院2006-2007年口服中成药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口服中成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检索2006-2007年中成药使用数据,对年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伤科用中成药在销售金额和数量上均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内科用中成药和妇科用中成药.结论 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并对骨伤愈合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水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八珍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八珍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当归、川芎、白术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当归、川芎、白术的特征斑点.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万浪;石克;谢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肺宁合剂提取工艺中甘草和麻黄的配伍规律研究

    目的 研究肺宁合剂处方中甘草和麻黄的配伍规律.方法 以各配伍样品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 方中甘草在提取过程中减少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且麻黄碱的相对减少量多于伪麻黄碱.结论 甘草对肺宁合剂中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影响明显,反映出了提取过程中甘草麻黄的配伍规律.

    作者:戴国友;谢和兵;刘志辉;钱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区别使用亟待重视

    目的 介绍五加皮与香加皮区别使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方法 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和药籍文献等资料,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五加皮的真伪优劣检定方法.结果 与结论市场上五加皮混淆现象严重,特别是将香加皮误作五加皮引起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急需加强管理,并完善相应的质量标准.

    作者:潘莉;李水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磷酸苯丙哌林缓释胶囊的制备

    目的 制备磷酸苯丙哌林缓释胶囊.方法 以苏丽丝、聚山梨酯20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胶囊.结果 缓释胶囊在2,4,8 h时的体外释放度分别为20%~40%,40%~70%及75%以上.结论 磷酸苯丙哌林缓释胶囊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作者:金灵华;郑望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我院中药房1324例药物咨询分析

    目的 总结中药用药咨询情况,为搞好用药咨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期间的用药咨询记录资料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用药问题咨询排前3位的分别是中草药的煎煮、服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所占比例依次为62.84%,15.94%,3.78%.结论 在中药房开展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很有必要.

    作者:赵夕秋;刘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我国传统医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我国传统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我国传统医药发展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与结论提出了开拓创新、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

    作者:王雷;张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