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药用辅料微粉硅胶在药物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苏碧华;王介庆;许激扬

关键词:新型药用辅料, 微粉硅胶, 药剂生产
摘要:介绍了新型药用辅料-微粉硅胶的性能特点以及在药物制剂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微粉硅胶可以取代传统的抗结剂、助流剂,用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溶出度试验方法探讨

    目的: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溶出度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照 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溶出度测定法中第一法(转篮法),以水为溶剂,转速为 100 r/min,45 min时采样;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溶出度.结果:盐酸雷尼替丁线性范围为 6~ 20 μ g/mL(r=0.999 9),回收率为 99.7% (RSD=0.9% ,n=5).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可作为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作者:陈菊;王中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研制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方法:制备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制剂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结论:该滴眼液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适于医院小量配置.

    作者:粟珊;张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与治疗

    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骨代谢,雌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更为重要.目前性激素替代疗法 (HRT)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应全面、深刻地认识 HRT的受益与风险.

    作者:朱兰;潘晓鸥;宋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凝灵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新凝灵注射液中新凝灵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磷酸( 50 : 50 : 0.05)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 220 nm.结果:各组分分离度好,日内精密度 RSD为 0.7%~ 1.0% ,日间精密度 RSD为 0.9%~ 1.4%,平均回收率为 99.7% (n=5),RSD=1.2% ,低检测量为 0.25 μ g/m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且分离度好,可用于新凝灵的常规分析.

    作者:平成斌;宋红萍;刘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进行分析汇总.结果与结论: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中医药治疗中附加精神心理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药,尤其在心身疾病的治疗方面.因此,应充分考虑发挥其优势并探讨其科学机制,对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

    作者:张方;黄泰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 Varlag C18柱( 4.6 mm× 250 mm,5 μ m).绿原酸流动相为乙腈- 0.4%磷酸溶液( 10 : 90),流速为 0.5 mL/min,检测波长为 327 nm;黄芩苷流动相为甲醇- 0.4%磷酸溶液( 47 : 53),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80 nm.结果:绿原酸在 12.8~ 64.0 ng/mL、黄芩苷在 19.9~ 99.5 ng/mL的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7.50%( RSD=1.83% )和 96.88% (RSD=1.18%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简便.

    作者:谷俊峰;徐大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院2002-2004年6月心血管类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类药物临床应用状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 2002 - 2004年 6月我院药房计算机管理数据库有效数据,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结果: 2004年 1~ 6月较 2002年, 2003年心血管药物的用药频度、消耗金额呈增长趋势,而日均费用略有下降,说明我院心血管类用药较为合理.结论:心血管类药物分类复杂,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应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王怀明;殷扬;李慧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痔痛宁油纱条在痔、瘘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痔痛宁油纱条应用于痔、瘘患者术后镇痛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 83例痔、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 2组,分别于术后 12 h、排便时、换药时给予痔痛宁油纱条外用,疗程为术后 7 d.结果:试验组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1);试验组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为 82.3%,对照组为 32.5%.结论:痔痛宁油纱条用于痔、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作者:赵阿娜;王钲珠;蔡晓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感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成分包合工艺优选

    目的:选择感冒清热颗粒中含挥发油成分药材的佳提取条件,用正交试验优选所提挥发油β-环糊精(β- CD)包合工艺的佳条件.方法:通过对提油时间及收油率考察,筛选紫苏叶、薄荷、荆芥 3味药材挥发油的佳提取条件;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用 L9( 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佳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条件为加水量 14倍,蒸馏时间不超过 4 h.佳包合工艺为每 1 mL挥发油用 6 g β-环糊精, 80 mL水,超声包埋 30 min, 40℃干燥 4 h.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合理.

    作者:潘强;仲华;高晖;孙燕;吴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影响.方法:选择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 CHF患者 62例,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 80 mg, 1次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的心功能、 ECG等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运动功率增加.结论:缬沙坦可改善 CHF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志和;颜永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室温 8 h内注射用加替沙星与维生素 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 0~ 8 h内混合溶液外观、 pH值、紫外吸收光谱及其中两药含量的变化.结果:室温 8 h内外观、含量与 pH值均无显著变化,但维生素 C含量随时间推移而缓慢下降.结论:室温 4 h内注射用加替沙星与维生素 C注射液配伍后基本稳定, 4 h后维生素 C含量有所变化,建议两者配伍后在 4 h内使用完毕.

    作者:郑海岚;李水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卡马西平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 1995 - 2003年国内报道的 257例卡马西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亦复杂多样,以药疹、皮疹等过敏反应为常见( 148例),其次为神经系统( 41例)、心血管系统( 22例)、血液系统( 16例)、消化系统( 12例)、肝胆系统( 7例)、死亡( 2例)等不良反应.结论:应重视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护.

    作者:李瑞珍;宋伟峰;刘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常用中药注射剂与输液的配伍

    目的: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期刊有关文献.结果:双黄连粉针在含钾盐的配伍液中含量下降或不溶性微粒剧增,在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与阿米卡星产生沉淀,与氨苄西林钠颜色加深;穿琥宁注射液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刺五加注射液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在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均可产生沉淀;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6 h内外观、 pH值及含量均有变化;茵栀黄注射液在含氯化钠配伍液中和肿节风注射液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或 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均超标.结论:某些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时不稳定,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

    作者:陆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替硝唑注射液冬季结晶现象的研究

    分析替硝唑注射液冬季结晶的原因,通过对替硝唑理化性质的研究、对替硝唑过饱和溶液稳定性的试验研究,提出解决替硝唑注射液结晶问题的相关注意点及解决办法,以利于该品种的临床使用.

    作者:王启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52例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将 102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52例,予加替沙星 0.4 g口服, 1次 /d;对照组 50例,予环丙沙星 0.25 g口服, 2次 /d.两组疗程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尿路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 95.6%和 70.8% (P < 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6%和 82% (P <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4%和 9.8%,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在治疗尿路感染中较环丙沙星更为有效.

    作者:康健民;施卫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ADR)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关注用药安全.方法:对该院 2003 - 2004年临床上报的 ADR病例 (105例 ),依照药品种类和临床表现归纳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种中药注射液 ADR发生率较高的药品依次为清开灵注射液 (23例 )、刺五加注射液 (18例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 (15例 )、双黄连注射液 (13例 ); ADR多为变态 (过敏 )反应,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但无死亡病例.结论:中药注射液易发生 ADR,临床上应慎用.

    作者:郭彬;刘志承;郭燕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健脾肥儿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健脾肥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法 )对莲子、山楂、茯苓、山药进行鉴别,用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 TLC法可鉴别莲子、山楂、茯苓、山药;用 NaOH滴定液 (0.01 mol/L)滴定,方法回收率为 100% ,RSD为 0.62%.本品总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低于 0.12 mg/mL.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健脾肥儿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校合香;邹阳;邓芬;张丽萍;万明;聂诗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院门急诊处方的用药合理性抽查与分析

    目的:抽查本院门急诊处方合理配伍情况,以提高处方质量.方法:随机抽查 2003年 3月至 2004年 2月中每月的某天门急诊处方书写和配伍.结果与结论:抽查了 7 759张处方的用药合理性,发现其中一些处方在配伍上确实存在不合理问题,有必要提醒医师和药师注意.

    作者:张毅;陈志东;张剑萍;宗黎琼;郁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益肾养元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益肾养元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C18柱,以甲醇- 0.2%磷酸( 75 : 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91 nm.结果:大黄素与其他组分峰的分离度 > 1.5,理论塔板数以大黄素峰计算为 4 100;大黄素线性范围是 0.053~ 0.840 μ g, 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 100.17%, RSD为 2.12%.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益肾养元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兰燕宇;王爱民;何迅;李勇军;刘丽娜;王永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型药用辅料微粉硅胶在药物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介绍了新型药用辅料-微粉硅胶的性能特点以及在药物制剂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微粉硅胶可以取代传统的抗结剂、助流剂,用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

    作者:苏碧华;王介庆;许激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