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溴莫普林胶囊剂的稳定性考察

黄双全;衷金生;郑梅琴

关键词:溴莫普林, 胶囊剂, 稳定性
摘要:考察了溴莫普林胶囊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溴莫普林及其胶囊剂须在密封条件下保存,在此条件下贮存期可达3年以上.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红参与朝鲜红参的经验鉴别

    列表介绍国产红参与朝鲜红参的性状、特征,以帮助有关人员对二者进行正确鉴别.

    作者:陈亚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氟罗沙星滴耳剂的研制

    目的:研制以氟罗沙星为主药的滴耳剂.方法:拟定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罗沙星含量,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氟罗沙星测定的标准曲线为C=9.674A+0.034,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RSD 0.32%.结论:该滴耳剂处方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侯金成;王海峰;刘德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孢噻肟钠引起心肌缺血2例

    报道2例罕见的由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所致的心肌缺血病例,提示即使头孢噻肟钠皮试阴性,医护人员也应高度重视并密切监护病情瞬息变化,适时高效地抢救,以防意外发生.

    作者:罗筱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福平的不良反应

    对利福平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作者:张谨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与α-干扰素联合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

    对同一时期内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和小剂量α-干扰素联合较大剂量聚肌胞进行治疗,3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和77.42%,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疗法对缓解症状、改善体征均有较好疗效,对肝功能复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阴转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薛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和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与大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显效率为56.7%(1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显效率为16.7%(5/30),两组间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段雁平;魏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庆市446名青少年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苯二氮类药物(BZ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滥用情况.方法:在重庆市4个区里分别选取两所学校,采用自编BZD使用情况问卷表,对初二至高二年级各两个班共8个班446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446名学生中使用过BZD的有71人(占15.92%),已形成依赖者7人(占1.57%).结论:BZD在青少年中有很高的使用率,这种现象应充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作者:卢殿军;邱建国;付以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TPN的配制及临床应用

    简要综述了TPN的成分、配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曹国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双嘧达莫乳膏的配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自制双嘧达莫乳膏和其对皮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自拟双嘧达莫乳膏的处方、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备方法,以传统疗法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带状疱疹、疱疹性唇炎,有效率100%;治疗小儿水痘,有效率100%.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均可缩短治疗时间,用药方法简单易行,经济且安全可靠.治疗扁平疣,总有效率83.3%.结论:自制双嘧达莫乳膏对皮肤病毒性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粟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护肝解酒含片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研究

    目的:主要研究护肝解酒含片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对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标准、药理作用、毒理试验、临床应用进行研究.结果:实验表明,护肝解酒含片制备方法简单科学,临床上作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保健用药,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经毒理试验,未发现有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本品能从各个环节抑制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并促进肝组织修复再生,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如伟;詹鸿鹏;李颂华;岩崎纯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素钙皮下注射佐治小儿肺炎62例

    目的:探讨肝素钙皮下注射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小儿肺炎12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肝素钙皮下注射,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咳嗽停止、罗音消失时间及总疗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退热时间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素钙皮下注射佐治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霞平;沈文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方氯甲硫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研制了复方氯甲硫霜,并观察其对痤疮的疗效.结果:该制剂制备简便、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肖科武;李伟;易运辉;熊正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用羟苯乙酯作防腐剂,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0~7.0,配制了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波长为(293±1)nm,浓度在2~1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得回归方程为A=1.83×10-3+0.07415C,r=0.9991,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标准差为100.18%±0.94% 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舒德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纳洛酮在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盐酸纳洛酮(Naloxone Hydrochloride)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纯拮抗剂,无任何激动活性,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在临床急救中应用广泛.

    作者:张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对住院处方中抗生素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0年1月~6月每月中的两天住院处方,共计10 547张,进行逐一统计分析.结果:用抗生素的处方数占调查处方总数的59.11%,单用抗生素处方数占用抗生素处方总数的50.51%,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处方数占用抗生素处方总数的27.35%.结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作者:陈萍;程昌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8例

    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心肌炎,与同等条件下同期住院患者作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用药后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肌酶谱,促进心电图恢复,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邹凡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活性炭对雷尼替丁的吸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雷尼替丁氯化钠注射液中雷尼替丁的吸附作用.方法:从不同用量、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结果:随着活性炭用量增加,注射液中雷尼替丁含量明显下降,而温度、pH值对活性炭吸附影响不大.结论:不同用量的活性炭对雷尼替丁的吸附影响不同,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活性炭的加入量酌情增加雷尼替丁投入量,并注意生产工艺的设计.

    作者:应中和;徐哲;施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巴韦林与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用利巴韦林与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以考察其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下,观察混合液的外观性状,pH值,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室温下,配伍液48h内澄明,12h内pH值、含量、紫外扫描光谱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室温下,两药可以配伍.

    作者:崔梅;钟远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炉甘石洗剂制备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提高混悬液的物理稳定性.方法:加入0.25%的枸橼酸钠作为反絮凝剂.结果:改进后的炉甘石洗剂稳定性良好.

    作者:林美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组人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

    目的:观察重组人α干扰素(rhIFN-α)联合羟基脲(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6例先用rhIFN-α 3×106U皮下注射,隔日1次,于10~30天后改为每日皮下注射1次;4例用rhIFN-α 3×106U每日皮下注射1次.10例均同时合用Hu 2.0~3.0g/d,维持量为0.5~1.0g/d.结果:完全缓解(CR)率70%,部分缓解(PR)率20%,总有效率90%;获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1例,获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40%,未发生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确诊后6个月内即开始长疗程(治疗时间>3个月)连续使用rhIFN-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细胞遗传学反应.

    作者:钟福高;叶纪沟;张洁;谢万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