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溴莫普林胶囊剂的稳定性考察

黄双全;衷金生;郑梅琴

关键词:溴莫普林, 胶囊剂, 稳定性
摘要:考察了溴莫普林胶囊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溴莫普林及其胶囊剂须在密封条件下保存,在此条件下贮存期可达3年以上.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与α-干扰素联合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

    对同一时期内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和小剂量α-干扰素联合较大剂量聚肌胞进行治疗,3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和77.42%,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疗法对缓解症状、改善体征均有较好疗效,对肝功能复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阴转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薛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消炎止痢灵薄膜衣基片工艺研究

    通过正交法对消炎止痢灵薄膜衣基片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选,确定淀粉浆浓度为14%;苦参生药粉与浸膏粉比例1:4;原辅料细度140目为佳工艺条件.用该工艺条件生产的消炎止痢灵基片硬度与光洁度均符合消炎止痢灵薄膜衣技术要求,为消炎止痢灵糖衣片改为薄膜衣片提供基础材料.

    作者:黄桂雅;王海蜂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8例

    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心肌炎,与同等条件下同期住院患者作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用药后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肌酶谱,促进心电图恢复,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邹凡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方环丙沙星喷鼻剂的制备

    目的:介绍复方环丙沙星喷鼻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丙沙星的含量,旋光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9%.

    作者:梁红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试论在药学监护中强化用药心理调整

    在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的心理学问题普遍存在,并对药物防治疾病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药学监护的全过程中,药师应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方面调整病人用药心理,满足病人用药的基本心理需求.同时,药师还应加强药物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增强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作者:韩守智;唐立尧;薛秉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乳泉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乳泉膏并探讨其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可行性及对母儿的安全性.方法:制备乳泉膏.治疗组选择300例单胎足月分娩的健康初产妇,其中200例于产后24h内开始口服乳泉膏30g,每日2次,共3天;100例于产后3天后因乳汁分泌不足口服乳泉膏3~5天,剂量同上.以300例同样条件的产妇不服用(抗生素除外)任何药物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服药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无变化.结论:乳泉膏制备简便,安全有效,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秀;孟瑞雪;方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双嘧达莫乳膏的配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自制双嘧达莫乳膏和其对皮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自拟双嘧达莫乳膏的处方、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备方法,以传统疗法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带状疱疹、疱疹性唇炎,有效率100%;治疗小儿水痘,有效率100%.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均可缩短治疗时间,用药方法简单易行,经济且安全可靠.治疗扁平疣,总有效率83.3%.结论:自制双嘧达莫乳膏对皮肤病毒性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粟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庆市446名青少年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苯二氮类药物(BZ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滥用情况.方法:在重庆市4个区里分别选取两所学校,采用自编BZD使用情况问卷表,对初二至高二年级各两个班共8个班446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446名学生中使用过BZD的有71人(占15.92%),已形成依赖者7人(占1.57%).结论:BZD在青少年中有很高的使用率,这种现象应充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作者:卢殿军;邱建国;付以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长效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斑秃60例

    目的:为了长效皮质激素(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得宝松1ml+2%利多卡因1ml在针筒内混合摇匀后,在脱发处作点状局部注射.结果;与用醋酸确炎舒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40例患者作对照,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疗效可靠,且使用方便.

    作者:何慧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氟罗沙星滴耳剂的研制

    目的:研制以氟罗沙星为主药的滴耳剂.方法:拟定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罗沙星含量,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氟罗沙星测定的标准曲线为C=9.674A+0.034,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RSD 0.32%.结论:该滴耳剂处方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侯金成;王海峰;刘德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易出现的不合理配伍

    简述了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易出现的几种不合理配伍,供临床合理用药时参考.

    作者:王心愉;高志成;王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35例

    目的:探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3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转氨酶、消退黄疸方面疗效明显(P<0.05),总有效率为85.7%,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安全可靠,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经良;张晓莉;田桂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试验

    采用经典恒温试验法对呋喃西林溶液进行稳定性试验,得出1gk对1/T的回归方程式为lgk=7.8930-3759.79/T,t=0.9931,活化能E=72.59kJ//mol,K25℃=1.8528×10-3,室温(25℃)贮存期为8个月.

    作者:沈建飞;姜纪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活性炭对雷尼替丁的吸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雷尼替丁氯化钠注射液中雷尼替丁的吸附作用.方法:从不同用量、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结果:随着活性炭用量增加,注射液中雷尼替丁含量明显下降,而温度、pH值对活性炭吸附影响不大.结论:不同用量的活性炭对雷尼替丁的吸附影响不同,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活性炭的加入量酌情增加雷尼替丁投入量,并注意生产工艺的设计.

    作者:应中和;徐哲;施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我院开展药学监护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开展药疗保健,提高合理用药非常必要.方法:查阅我院1545例用药咨询记录和737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咨询内容中指导合理性用药比例占57%,病历调查合理性用药比例占92%.结论:开展药疗保健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者:苏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用羟苯乙酯作防腐剂,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0~7.0,配制了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波长为(293±1)nm,浓度在2~1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得回归方程为A=1.83×10-3+0.07415C,r=0.9991,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标准差为100.18%±0.94% 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舒德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和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与大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显效率为56.7%(1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显效率为16.7%(5/30),两组间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段雁平;魏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薄层色谱法鉴别速效伤风胶囊中的人工牛黄

    为有效控制速效伤风胶囊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胶囊中人工牛黄进行鉴别,方法简便、可靠、实用.

    作者:沈惠琴;何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开展药师临床药学服务的体会

    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已成为临床药学发展的必然.本文小结药师下临床工作的体会.

    作者:高岩芳;赵爱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组人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

    目的:观察重组人α干扰素(rhIFN-α)联合羟基脲(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6例先用rhIFN-α 3×106U皮下注射,隔日1次,于10~30天后改为每日皮下注射1次;4例用rhIFN-α 3×106U每日皮下注射1次.10例均同时合用Hu 2.0~3.0g/d,维持量为0.5~1.0g/d.结果:完全缓解(CR)率70%,部分缓解(PR)率20%,总有效率90%;获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1例,获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40%,未发生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确诊后6个月内即开始长疗程(治疗时间>3个月)连续使用rhIFN-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细胞遗传学反应.

    作者:钟福高;叶纪沟;张洁;谢万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