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酰胺吡咯烷酮片的工艺改进

洪霞

关键词:乙酰胺吡咯烷酮, 正交设计, 工艺, 崩解
摘要:崩解超限是乙酰胺吡咯烷酮在制片过程中突出的质量问题.本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调整处方,优化工艺,可解决该片崩解方面的质量问题.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洛美沙星缓释颗粒研制及体内外相关实验

    洛美沙星(Lomeflozacin LFLX)是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新药.日本北陆制药首先研制[1],国内已有原料片剂、胶囊和注射液等剂型,本品片剂、胶囊每片(粒)为100mg,通常每次口服200~300mg,每天2~3次[2].口服半衰期6h左右[3],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峰谷明显,口服8~9h后失效.我们设计研究口服缓释颗粒,以改善其体内药代学状态,使之口服一次能全日有效.

    作者:黄小玲;黄东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南国商海一颗星

    在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商海沉浮中,不乏脱颖而出的姣姣者,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公司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1992年,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公司(原称中国医药广州采购供应站)还只是一家年销售近4亿元的公司,而后的连续七年里,该公司年销售总额每年以一亿多元的绝对值稳步增长,1997年销售总额突破十亿元大关,1998年销售总额达12.3亿元,1999年销售总额再创14.97亿元新高.面对共同的市场,遭遇同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公司却创造出骄人的业绩,奥秘何在?

    作者:陈海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吸收系数法测定病毒灵片的含量

    采用吸收系数(E1% 1cm)法,在237nm波长处测定病毒灵片的含量,回收率为99.37%(RSD为0.25%),在6~16μg/ml浓度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简单、方便,符合中国药典(二部)主要检测方法的应用指导原则.

    作者:张锦;彭韵余;郁子董;王定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替硝唑制剂剂型与临床应用

    替硝唑(Tinidazole,TNZ或TN)是继甲硝唑之后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组织内阿米巴病;亦可用于治疗急慢性阿米巴痢疾及带虫者,以及各种厌氧菌引起的肺炎、肺脓肿、牙周炎、冠周炎、慢性结肠炎等症.本文就近年替硝唑制剂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现列表如下:

    作者:张淑英;张淑梅;褚衍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开创依法治药工作新纪元

    回首1999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法制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药品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可以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开创了我国依法治药工作的新纪元.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4例

    小儿急性菌痢为儿科常见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科自1998年7月~1999年4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4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道英;沈艳丽;马荣芹;谢云英;朱广美;林祥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近年兴起的一类很有希望的合成抗菌药物,由于具有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反应轻等优点,已迅速成为临床常用药物.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用药合理性方面的问题也愈见突出,本文对此作一简述,供临床参考.

    作者:朱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班布特罗制备工艺的改进

    对文献报道的班布特罗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改进的工艺与原工艺相比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减小,设备要求简单,更加适用于工业生产.

    作者:吴培云;梁玉堂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含淡豆豉中成药片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研究

    淡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属发酵类药材,通常含菌量较高,我国现行微生物限度标准尚未针对含淡豆豉的中成药品的微生物限度作出具体规定.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淡豆豉经煎煮或制成浸膏后,其染菌量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该类药品的染菌情况,提高药品质量,笔者对1992年以来云南省各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该类药品的片剂的细菌数、霉菌数以及控制菌的染菌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

    作者:杜娟;范兵;戴建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玉清抗宫炎片治疗急性宫颈炎60例

    急性宫颈炎常见于产后、流产后或有不洁性交史的妇女,常合并子宫内膜炎.感染的病原体为常见的化脓性细菌或淋球菌、衣原体等.我们选择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60例急性宫颈炎患者采用玉清抗宫炎片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林晓宁;刘小玲;周晓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气管炎片薄膜包衣工艺的研究

    50年代初,美国雅培(Abbot)药厂首先将薄膜包衣产品推向市场,引起国内外制药工作者的重视,后相继出现了大量薄膜包衣产品.由于此项技术具有比糖衣片增重少、包衣时间短、防潮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家采用,特别是我国胃溶丙烯酸树脂IV号的开发成功,为中药片剂薄膜包衣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1].本文介绍我厂将气管炎片由糖衣片改为薄膜包衣片的生产过程和工艺.

    作者:刘晓玲;罗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建议开展全国药品监督检验计算机网络管理

    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里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却相对滞后.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日常的药品监督检验工作中,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药品监督检验计算机网络管理,因为:

    作者:夏春冬;李守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2例

    本文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02例HIE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是围产期窒息,治疗的方法有减轻脑水肿、止惊、纠正代谢紊乱、清除自由基.着重强调早期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既能控制脑水肿,又能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脑损害,延误治疗会加重脑的不可逆损害.

    作者:辛晓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独活与香独活的鉴别

    199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明确指出,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Yuan的干燥根[1],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为常用中药.目前,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毛当归(香独活)Angelicapubescens Maxim.的根冒充独活的情况.对香独活,未见详细的文献报道,故笔者从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方面对独活与香独活进行了鉴别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陆大忠;朱山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熊胆舒喉片中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含量

    采用HPLC法测定熊胆舒喉片中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和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的含量,以μ-BonndapakC18为分析柱(10μm,4.6×250mm),甲醇-磷酸二氢钠溶液(0.03mol/L,65:3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RSD=1.41%,n=5))和101.3%(RSD=0.74%,n=5).

    作者:李开敏;詹世琴;龚土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川芎嗪对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抑瘤作用

    以S180荷瘤BALB/C小鼠为模型,较系统地研究了川芎嗪(TTMP)对瘤重和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TMP在20mg/Kg·d)腹腔注射剂量下,给药8天能显著抑制瘤重,活化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促进NK活性和IL-2分泌水平,提示TTMP抑瘤作用与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姚淑娟;刘伯阳;胡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复方氯霉素滴眼液的研制

    报道在氯霉素滴眼液的基础上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复方制剂的处方设计、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药液粘附力强,增加与眼的接触面积和时间,无刺激性,有湿润作用.

    作者:廖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介明降脂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

    介明降脂胶囊是由茵陈、何首乌、水蛭等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通脉、降脂化瘀、软化血管等功效,主用于高血脂、血清胆固醇增高等症.何首乌是组方的主要药物之一,其有效成分为大黄素[1].为建立该品种的质量控制标准,笔者采用HPLC法测定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能准确反映大黄素的含量,且具有快速、简便、重现性好的特点.

    作者:杨准;刘惠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平胃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

    目的:建立平胃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以乙腈为溶媒,水浴加热回流提取.LUNA 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55:4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8nm.外标峰面积法计算.结果:厚朴酚对照品的线性范围为0.193~1.062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4%,RSD=0.32%(n=5);和厚朴酚对照品的线性范围为0.914~1.067μg,r=0.9997,平均回收率98.45,RSD=3.8%(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平胃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谭生建;胡文祥;康世银;王文明;张金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黎氏白内障眼液的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

    采用D-半乳糖、亚硒酸钠分别在大鼠体内诱发白内障,给予黎氏白内障眼液治疗,并测定晶体内活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酶(MDA)及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该眼液可推迟动物白内障形成的病理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晶体的内源性抗氧化机能,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未见产生溶血、眼睛刺激及毒性反应.

    作者:张黎利;李晨;宋义平;李亦明;周继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