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友
以中药材滇桂艾纳香为实验对象,分别对其根、茎、小枝和叶等不同部位的提取率进行比较,以指导原料的采收.
作者:黄忠儒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90岁,一般情况良好.1998年9月20日,因左脚踝扭伤,为尽快止痛消肿,自购正红花油一瓶于当天傍晚对患部边按摩边涂抹后休息,待到夜里12时即发现患部红肿,并有密集大面积水泡形成.
作者:贾丽芳;贾庭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几年来,作者发现一些临床诊断为感染症的患者轮番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数月不等,可是临床感染症状未见改善,有时甚至加重.常见有发热、浆膜腔炎及肺片异常或出凝血异常,实验室检查往往找不到病原菌,有些患者的症状酷似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表现.停用抗菌药,改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为此,就感染症及其抗感染治疗中的免疫学问题,进行文献复习,并予讨论如下.
作者:姜玲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GSH(还原型谷胱甘肽)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具有促进肝功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及肝脏酶的活性,具有良好的肝细胞保护作用.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0年2月,采用GSH(阿拓莫兰,重庆药友制药公司)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文杰;徐方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木香顺气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不同生产厂家的样品从含量上给以评价.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结果:本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产品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不同,建议增加含量测定一项,作为质量控制.结论:建立的定量方法可用于木香顺气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晓云;吴爱英;曹志胜;韩福友;陈同坡;刘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脱水灵注射液与传统脱水药20%甘露醇和甘油氯化钠的利尿及毒副作用.方法:取家兔18只,随机分3组,分别测定给予不同药物后家兔尿量的变化;通过BUN实验,比较脱水灵注射液与20%甘露醇注射液对大白鼠肾脏的影响;比较脱水灵注射液与甘油氯化钠的溶血差异.结果:在利尿作用方面,与20%甘露醇相比给予脱水灵后60min、90min,差异显著和非常显著(P<0.05和P<0.01),与甘油氯化钠相比,在给予脱水灵30min、60min、90min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毒副作用方面,脱水灵注射液对肾脏的毒性低于20%甘露醇,对溶血性影响优于甘油氯化钠.结论:脱水灵注射液疗效优于20%甘露醇和甘油氯化钠,毒副作用低于20%甘露醇和甘油氯化钠,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新药.
作者:李建恒;张杏红;周文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对使用蒺藜新鲜全草治疗28例痛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方法: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尿酸值进行了比较,随访3个月和2年.结果:总有效率3个月为100%,两年为92.30%.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P<0.05),血尿酸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蒺藜新鲜全草对治疗痛风的急性发作关节炎症状有明显疗效,并可改善痛风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尿酸水平.
作者:段斐;赵燕燕;范学宁;陈首英;唐路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粉萆薢与绵萆薢是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两种药材,粉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绵萆薢为同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ub.或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uensis Uline ex R..Kunth的干燥根茎.两者利湿去浊、祛风通痹之功效较为相似,名称也易混淆,所以本实验从植物性状、显微结构、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四个方面对两者作了对比鉴别,现表述如下.
作者:李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制订角膜炎合剂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角膜炎合剂中大黄、麻黄和黄芩3味中药材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3味中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结论:该方法对3味药材的分离鉴别效果较好,且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李进华;詹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节约金钱和时间,越来越趋向于不进医院而进药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顺应这种趋势,各种各样的药店应运而生.自行购药虽然方便了患者,但由此而产生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注意,也向药房的药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周冰;刘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这给医院药学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医院药学建设.
作者:刘世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23例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9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对急性肝炎的各项症状及有效率两组无差异,均达90%~100%.对慢性肝炎的症状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肝炎治疗1周后谷丙转氨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5);治疗组白蛋白升高,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1);慢性肝炎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复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变化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或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尤其对慢性肝炎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卢水英;余永湘;郑成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对山络麻、苦参的性状、显微、理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两者有明显区别.
作者:杨式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猪苓pdyporus umbellatus(pers).Fr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化学成分主要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生物素(Biotin)、蛋白质、糖类等.从猪苓中提取出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猪苓多糖(多溶性多聚糖聚6-支链β-1,3-葡萄聚糖)[1].现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综述如下.
作者:王林丽;吴寒寅;罗桂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骨与齿结构的重要成分,钙还参与许多生理功能,如神经兴奋、肌肉收缩、心脏活动、血凝过程等.近来许多学者经调查指出,国人普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对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儿童来说,缺钙可造成多汗、夜啼、牙齿和骨骼发育不良,导致佝偻病、软骨病的发生等.因此儿童补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常用钙剂的比较及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就儿童如何合理补钙进行了探讨.
作者:何葵葵;沈月芳;王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分析和研究已广泛见诸报刊,各行各业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行业生产能力优势、产业比较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等状况的分析,以及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收支平衡将受到的影响等方面.其理论依据偏向应用经济学范畴,如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来自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建立在李嘉图比较利益原则上的比较优势学说、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出口乘数效应学说等.近年来,开放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新的理论尚在形成过程中,但其新颖性和生命力不容忽视,比如开放经济利益论、现代国际贸易比较学说、创新发展学说等.经济学研究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研究WTO问题从形式上看是对外开放,但实质则是经济利益,因此,应当把加入WTO作为对外开放整体来考虑,从利益与成本对比角度来考察对外开放的影响和作用,重视通过对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分析来考察开放过程中的经济利益.
作者:王越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胶囊的含量,线性范围为5~4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69%,RSD为1.14%,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曾令高;龚士学;李开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瑞格列奈(repaglinide)是甲基苯甲胺苯甲酸(CBMA)家族的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与β-细胞的结合位点和磺脲类药物不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主要在肝中代谢,绝大部分由粪便排泄,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不会在组织中蓄积,具较好的安全性,且与双胍类药物有协同作用.因此,在饮食治疗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既可作为一线抗糖尿病药物单独应用,也可与其它降糖药联合应用增加疗效,有可能为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龙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考察头孢噻肟钠(CTX)与临床常用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条件,选择病毒唑等7种常用的注射剂,在pH 5.0、10%葡萄糖注射液中与其配伍,考察在25℃、37℃下8h内的稳定性.结果:混合液的含量、pH、澄明度及外观等稳定性指标受温度与放置时间的影响较显著(P<0.05).结论:CTX与丁胺卡那、妥布霉素、维生素K1(VitK1)等配伍的稳定性在3h内未见变化,5h稳定性指标发生明显变化.CTX与双黄连粉针剂不宜配伍.
作者:王刚;李德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建立西吡氯铵含漱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参照USP.24版和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实验显示,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地去除西吡氯铵含漱液中的杀菌成分,使污染的微生物得以生长.结论:用薄膜过滤法对西吡氯铵含漱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认为该法可行性强,能较好地对细菌数和控制菌进行检测.
作者:刘咏梅;邵惠琴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