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符巍;霍钢;杨刚;王晓澍;郑履平

关键词:颅咽管瘤, 第三脑室, 手术入路
摘要:目的:总结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经终板和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2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和适应症.结果:2种手术入路在全切肿瘤率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907),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比经终板入路更容易出现尿崩(P=0.027)、电解质紊乱(P=0.033)等并发症.经终板入路适用肿瘤主体位于视交叉后上第三脑室底前部的肿瘤切除,而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适用于完全位于第三脑室内或肿瘤主体位于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切除.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影像学特征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和垂体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

    目的:应用改良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模型.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1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2)和SAH(n=65)模型组,2组又随机分为1、3、5、10d和14 d组.SAH组经改良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用等量灭菌生理盐水代替非抗凝自体血注入枕大池.观察各组动物自发活动、脑含水量、脑组织学及基底动脉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各组大鼠自发活动评分在手术后第3天明显降低(P=0.001),脑含水量在SAH后1d明显增加(P=0.000).光镜下,SAH 1、3、5d组基底动脉管径(P=0.001)、管腔面积明显减小(P=0.002),管壁厚度明显增大(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SAH后CVS模型.

    作者:李英博;竹梅;陈笛;王莎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鼻外科手术联合上气道射频消融术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慢性鼻塞患者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鼻外科手术联合上气道射频消融术用于伴慢性鼻塞的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依从性等进行研究,证实该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治疗的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鼻外科手术联合上气道射频消融术予以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研究对象的嗜睡、鼾声、血氧饱和度等数据的变化进行比较及组间比较,就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嗜睡、鼾声和血氧饱和度的比较中,治疗前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嗜睡评分P=0.062、鼾声评分P=0.058、血氧饱和度P=0.052);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研究对象均有有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差异(嗜睡评分P=0.042、鼾声评分P=0.044、血氧饱和度P=0.040);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78.9%)高于对照组(57.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的比较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率及复发率分别为21.1%、92.1%和15.8%均优于对照组(44.7%、78.9%、36.8%),具有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发生率P=0.028、治疗依从性P=0.035、复发率P=0.032).结论:鼻外科手术联合上气道射频消融术用于伴慢性鼻塞的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具有症状改善快,疗效显著、安全性和治疗依从性高等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瑞珊;王佳蓉;陈翊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肾血管成像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肾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需要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20例术前行肾血管CTA,20例仅作一般增强CT.了解肾动脉变异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降低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A组术前发现肾动脉分布情况与术中解剖情况一致.CTA组1例改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照组2例改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CTA组中有7例在术中选择性阻断肾动脉.2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组术后病检均未见切缘阳性.CTA组和对照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7.4±6.2) min和(29.2±5.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322);CT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GFR降低值分别为(33.3± 11.0) ml、(4.2±0.8)d、(6.1±2.1)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01,t=2.85、P=0.007,t=3.06、P=0.004).结论:CTA能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提供有效指导,可以成为术前常规检查.

    作者:刘银;余志海;李风;杨忠新;胡莉蓉;夏忠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生命早期暴露于中国饥荒年(1959年至1961年)人群认知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暴露于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至1961年)的人群认知功能.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以本院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共计718例.按出生日期分为3组:出生于1956年10月1至1958年9月30日定义为婴幼儿期暴露于饥荒年组(G1组),共236例;出生于1959年10月1日至1961年9月30日为胎儿期暴露于饥荒年组(G2组),共240例.出生于1962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为未暴露于饥荒年组(G3组),共242例.对3组人群进行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华山版(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AVLT-H)、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测试以及一般情况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在AVLT-H量表的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线索回忆、再认方面以及MMSE、MoCA量表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且G1组、G2组得分低于G3组.G1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病率为5.08%、G2组MCI患病率为5.00%,高于G3组MCI患病率3.72%,但无统计学差异(G1 vs.G3,x2=0.527,P=0.468;G2 vs.G3,x2=0.471,P=0.492).结论:生命早期不同时期暴露于营养不良环境有可能影响成年后的认知功能.对于这部分人群采取必要措施防止MCI的发生以及MCI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瑶;王永红;陈霞;陈国俊;王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总结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经终板和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2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和适应症.结果:2种手术入路在全切肿瘤率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907),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比经终板入路更容易出现尿崩(P=0.027)、电解质紊乱(P=0.033)等并发症.经终板入路适用肿瘤主体位于视交叉后上第三脑室底前部的肿瘤切除,而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适用于完全位于第三脑室内或肿瘤主体位于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切除.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影像学特征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和垂体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符巍;霍钢;杨刚;王晓澍;郑履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60例抑郁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浆BDNF的含量,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BDI)评定.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血浆BDNF水平(931.10±250.04) 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 348.06±192.67) pg/ml(t=--8.013,P=0.000).首发型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1 007.57±277.52) pg/ml高于复发型抑郁症患者(854.63±195.15) pg/ml(t=2.469,P=0.017);早发型抑郁症患者与晚发型抑郁症患者HDRS得分(t=1.009,P=-0.317)、BDI得分(t=1.743,P=0.087)以及BDNF水平(t=-0.281,P=0.77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HDRS得分(t=3.917,P=0.000)和BDI得分(t=3.482,P=0.001)明显高于无自杀行为患者,而血浆BDNF水平(778.88±230.71) pg/ml明显低于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1 055.64±191.00) pg/ml(t=-5.085,P=0.000);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与HDRS得分(r=-0.337,P=0.008)和BDI得分(r=-0.431,P=0.00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血浆BDNF水平的改变与抑郁症及自杀行为有关,可能参与了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陈小容;操军;王俊;况利;陈建梅;艾明;王我;吕臻;王恒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段雌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病理特征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雌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内特征性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3月龄、8月龄、12月龄、16月龄雌性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各6只,断头取脑后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月龄AD模型小鼠脑内神经细胞外偶尔可见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peptide,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且SP体积很小;随着年龄的增长,AD模型小鼠脑内SP不仅数量增多,而且体积明显增大M3--0.600±0.235,M8=8.933±1.730,M12=28.470±1.841,M16=94.130±4.287;P1=0.025,P2=0.000,P3=0.000 (M3、M8、M12、M16分别代表3月龄、8月龄、12月龄、16月龄,P1、P2、P3分别代表M3同M8、M8同M12、M12同M16比较所得P值,下同)];AD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元标志物NeuN的阳性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M3=1 919.00±58.21,M8=1 717.00±65.83,M12=1 689.00±45.66,M16=1 529.00±45.36;P=0.011,P2=0.712,P3=0.043);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阳性细胞数量则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多(M3=9.2±6.7,M8=1 053.0±171.3,M12=2 058.0±210.8,M16=3 283.0±240.30;P1=0.000,P2=0.000,P3=0.000);而促进Aβ生成的关键酶β-分泌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的阳性细胞数量随年龄不断增长增多(M3=2 183.00±85.43,M8=3 466.0±142.5,M12=4 555.00±83.23,M16=5 237.00±133.40;P1=0.000,P2=0.000,P3=0.000),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结论:雌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3月龄开始出现典型AD病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理改变逐渐加重,无逆转迹象.

    作者:刘刚;廖娥;钟国超;王凌晞;周泽芬;贺桂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EV71入侵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入侵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机制.方法:将临床EV71分离株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D)细胞,扩增和纯化病毒;MTT法检测不同病毒胞吞途径阻断剂对SK-N-SH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特异性的化学阻断剂预处理靶细胞后,TaqMan real-time PCR验证其对EV7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RD细胞能够成功扩增出EV71病毒,病毒滴度为1×105 TCID50.随着药物浓度梯度的增加,SK-N-SH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TaqMan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能够抑制EV71 mRNA的表达(P<0.05),制霉菌素(nystatin,NT)对其影响不大(P>0.05).结论:初步推测EV71入侵SK-N-SH细胞是通过网格蛋白依赖性的内吞作用入胞.

    作者:郭晓丽;刘泉波;张祯祯;毛华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化疗在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化疗在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拟诊GCTs患儿根据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n,AF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 gonadotropin beta,β-HCG)检查结果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瘤(non-germinoma germ cell tumors,NGGCTs),生殖细胞肿瘤行CE方案(卡铂+依托铂苷),诊断性化疗2个疗程后复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判断化疗效果,肿瘤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或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临床确诊为GCTs后,≥3岁的患者行降低剂量的放疗及后续化疗,<3岁的患儿继续化疗,待3岁后延期放疗,排除诊断的则行手术,根据病理检查进一步治疗;内胚窦瘤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分别采用BCE(博来霉素、卡铂、依托铂苷)和ICE方案(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化疗,同时均联合足量全中枢放疗,视情况行二期探查手术.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20例拟诊生殖细胞瘤患者诊断性化疗后PR19例(95%),临床确诊为生殖细胞瘤后,≥3岁组(15例),经后续放化疗后100%CR,随访生存率100%,平均随访时间2年,<3岁组(3例),1例化疗第6个疗程肿瘤发生全脑全脊髓转移,放弃治疗,2例化疗6个疗程后均顺利完成延期放疗,放化疗结束后均CR,目前随访中肿瘤稳定1例,排除生殖细胞瘤诊断,经手术后病检确诊为畸胎瘤,肿瘤全切,目前无事件生存(event free survival,EFS)2年.诊断NGGCTs(5例),其中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2例,1例化疗4个疗程,放疗期间复发死亡,1例手术完整切除后顺利完成化疗及放疗,目前已EFS 2年;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均行化疗+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EFS1~3年.结论:GCTs对CE方案的化疗非常敏感,诊断性化疗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但单纯化疗后复发率较高,治疗必须联合放疗,化疗联合降低剂量及范围放疗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3岁的患者仍是治疗的难点和研究的重点.化疗对NGGCTs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化疗联合全中枢放疗是治疗NGGCTs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禄生;梁平;李映良;翟瑄;周渝冬;于增鹏;邹彬;纪文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聚焦超声对斑马鱼神经胶质瘤模型的治疗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聚焦超声对斑马鱼神经胶质瘤模型治疗后肿瘤组织和肿瘤血管的变化,探讨其对神经胶质瘤及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将72只转基因斑马鱼(fli:GFP)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分别是对照组(Fli组)、肿瘤组(U87组)、治疗组(U87+HIFU组).在受精2d后,对肿瘤组和治疗组注射神经胶质瘤细胞(U87-RFP),注射1d后对治疗组进行聚焦超声治疗.在治疗后连续2d用荧光显微镜观察3组斑马鱼的肿瘤大小及肿瘤血管增生情况,q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2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U87组斑马鱼卵黄内有大量神经胶质瘤细胞且肿瘤血管明显增生,VEGF Aa和VEGFR2的mRNA表达升高(VEGF Aa:Fli:1.01±0.13 vs.U87:1.45±0.10,P=0.002; VEGFR2:Fli:1.01±0.12 vs.U87:1.41±0.07,P=0.001);经聚焦超声治疗后,斑马鱼卵黄内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显著减少,血管增生不明显,VEGF Aa和VEGFR2的mRNA表达也较U87组降低(VEGFAa:U87+HIFU:1.14±0.05 vs.U87:1.45±0.10.P=0.009; VEGFR2:U87+HIFU:1.16±0.06 vs.U87:1.41±0.07,P=0.012).结论:聚焦超声能有效杀灭神经胶质瘤细胞,并且能减少肿瘤血管的生成,对治疗神经胶质瘤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潘珠玛;邢扬帆;李发琪;黄慧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血栓的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通过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调控,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监测20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前及术后1、3、5、7d的凝血功能并进行分析,术后用肝素5~20 U/(kg·h)持续泵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 ml/(kg·d)调节凝血功能;前列腺素E1 5 ng/(kg·min),持续泵入2h,每天3次扩张肝血管.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为正常值的1~2倍,如果过长,则减少或停用肝素,或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18.72±4.40)s,P=0.001]、第3天[(16.96±3.03)s,P=0.043]PT明显延长,而第5天[(16.42±4.75)s,P=0.101]、第7天[(15.50±5.94)s,P=0.332]延长不明显;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均无明显变化[APTT术前(44.21±24.16)s,术后第1天(55.74±20.47)s,术后第3天(55.19±23.80)s,术后第5天(54.59±23.84),术后第7天(40.35±12.63),F=1.810,P=0.1334,TT术前(19.44±8.29),术后第1天(18.80±4.74)s,术后第3天(20.58±4.54)s,术后第5天(19.81±3.56)s,术后第7天(18.62±4.16)s,F=0.44,P=0.779],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术后第1天[(1.48±0.54) g/L,P=0.005]、第5天[(1.37±0.63) g/L,P=0.001]及第7天[(1.56±0.46)g/L,P=0.012]明显降低,而第3天变化不明显[(1.73±0.75) g/L,P=0.071],血小板在术后第1天(107.70±51.82)×109个/L、第3天(132.00±70.25)×109个/L、第5天(175.70±73.89)×109个/L及第7天(158.40±60.83)×109个/L明显下降(F=15.43,P=0.000),所有患儿没有引起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没有血栓形成.结论: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是可用药物调控的,调控的目的是控制出血倾向,防止高凝状态、避免血栓形成;同时彩色多普勒检查是诊断肝脏血管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应富;刘晓;许峰;胡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跑步锻炼对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的作用

    目的:运用新的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跑步锻炼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行为学、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的作用.方法:将6月龄雌性APP/PS1双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n=7)和跑步组(n=12),跑步组给予4个月的跑步锻炼干预.跑步后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用精确的三维体视学方法来定量测定小鼠白质总体积、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白质内有髓纤维、髓鞘和轴突的总体积.结果:经过4个月的跑步锻炼后,跑步组小鼠的定位航行实验显示其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0),空间探索实验表明跑步组穿台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时间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0,P=0.009).与对照组小鼠比较,跑步组小鼠白质总体积、白质内有髓纤维总体积和轴突的总体积明显增加(P=0.026,P=0.042,P=0.027),而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和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P=0.901).结论:跑步锻炼对白质体积和有髓神经纤维的作用可能是跑步锻炼延缓AD学习和记忆力下降的重要结构基础之一.

    作者:周春妮;蒋林;张毅;张蕾;晁凤蕾;罗艳敏;王飞飞;谭川雪;陈林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有序排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纺纳米纤维作为大鼠原代雪旺细胞负载支架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有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电纺纳米纤维作为雪旺细胞负载支架的潜力.方法:构建有序PMMA电纺纳米纤维,以随机PMMA电纺纤维作为对照,纯化大鼠原代雪旺细胞并在纤维结构上进行培养,利用慢病毒技术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显色手段,观察有序PMMA电纺纤维的拓扑线索在定向引导SCs生长上的作用,分析细胞对纤维结构的依从性;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动态观察雪旺细胞对有序电纺纤维的依从性,从而评价有序PMMA电纺纳米纤维作为神经损伤后植入性雪旺细胞负载支架的潜力.结果:雪旺细胞在随机及有序PMMA电纺纤维上均能顺利贴壁并生长;较之随机电纺纤维,雪旺细胞对有序纤维具有更好的依从性,能够受其接触引导形成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定向生长,并能够生成更长的细胞突起(P=0.0079);动态的观察则进而显示SCs对有序电纺纳米纤维的拓扑线索能维持稳定的依从性.结论:有序PMMA电纺纳米纤维具有作为神经损伤后植入性雪旺细胞负载支架的潜力.

    作者:夏海坚;孙晓川;刘丹;钟东;夏永智;晏怡;唐文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控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882例神经内科ICU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患者VAP的发生率、呼吸机连接方式、病原菌特征、高危影响因素.结果:使用呼吸机176人(有创168人,无创8人),共发生感染42例(有创41例,无创1例),其中有创97.62%,无创2.38%,VAP感染率为23.86%,有创VAP感染率为24.4%,无创VAP感染率为12.5%;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5.71%,代表菌属为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9.53%),代表菌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4.76%);VAP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性疾病、高龄、住院时间过长、侵袭性操作、滥用抗生素.结论:神经内科ICU是VAP的高发科室,主要以有创呼吸机为主,V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严格无菌观念,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邢凤;刘光维;梅畅;刘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家族性圆柱瘤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家族性圆柱瘤基因(cylindromatosis,CYLD)在病理性瘢痕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皮肤标本72例,分为正常皮肤组(20例)、正常瘢痕组(14例)、瘢痕疙瘩组(25例)、增生性瘢痕组(13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织中CYLD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另收集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10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Western blot测定CYLD蛋白在3种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YLD蛋白在A组(0.762±0.039)与B组(0.721±0.042)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组(0.173±0.069)与D组(0.213±0.072),(F=213.832,P=0.000);C组、D组分别与A组比较(P值均为0.000),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YLD蛋白在正常皮肤(0.550±0.030)与正常瘢痕组织(0.442±0.016)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瘢痕疙瘩(0.068±0.013)与增生性瘢痕(0.178±0.009)(F=424.685,P=0.000);③CYLD蛋白在正常成纤维细胞(0.564±0.037)中的表达同样明显高于瘢痕疙瘩(0.240±0.022)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0.256±0.038)(F=90.306,P=0.000).结论:CYLD蛋白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皮肤与正常癜痕,说明CYLD的低表达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唐小清;贺光照;俞泽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致感染性心内膜炎长奈瑟菌的鉴定和临床分析

    目的:鉴定从心内膜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并鉴定至亚种,并初步探索其引起心内膜炎的机制.方法:按常规鉴定方法进行细菌表型特征的鉴定,16 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量生化管分型,体外建立细菌生物膜.结果:常规细菌学与16 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长奈瑟菌,微量生化管分型为硝酸盐还原亚种,此菌在体外能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论:国内首次发现长奈瑟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并且此菌易与其它细菌相混淆.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应加强对长奈瑟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认识,并提高对该菌鉴定的准确性.

    作者:张利军;张秀瑜;瞿渝佳;王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Apo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测定,了解其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发生及斑块易损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结果将238人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测定,分析ε4等位基因与斑块易损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rnal-media thickness,IMT)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关系.结果:①易损斑块组ε4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高(x2=5.78,P=0.020).②ε4等位基因携带者平均IMT较非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为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调整年龄、性别、血脂等相关因素后,ε4依然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相关因素.④ε4等位基因携带者Hs-CRP(t=4.868,P=0.000)、MCP-1(t=7.223,P=0.000)较非ε4等位基因携带者高.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ε4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易损斑块的概率更高;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体内炎性活动强于非ε4等位基因携带者.ApoE基因遗传多态性除了通过调节血脂来介导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影响体内慢性炎症状态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张东平;张波;胡长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眼烧伤后睑球黏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眼烧伤后睑球黏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27眼烧伤后睑球黏连的患者进行睑球黏连松解后,行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重建球结膜和角膜表面.结果:27眼术后睑球黏连的病变均有好转,其中21眼术后恢复好,占77.8%,6眼虽然睑球黏连部分复发,但较术前明显改善,占22.2%,没有无效的病例.结论:对于眼烧伤后睑球黏连,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重建眼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鸿;赵敏;辜凤娟;刘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危重症甲型流感并发塑型支气管炎1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症甲型流感并发塑型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的诊治特点.方法:对2012年至2013年2年重庆儿童医院收治的15例危重症甲型流感并发PB的患儿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及吸出物的病理、治疗经过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甲流患儿均为危重症病例,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均行机械通气支持,从发病到应用机械通气平均(2.5±0.9)d;影像学大多早期由一叶肺或单肺实变不张迅速累及余肺(病程第2~3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大多数升高;所有患儿均使用纤支镜吸出白色胶冻样痰栓,其中11例呈支气管树样;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有严重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气胸4例,惊厥1例.所有患几经纤支镜吸出胶冻样痰栓及呼吸机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PB是一种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危重症甲流患儿易并发PB.在甲流流行季节,临床上出现急性起病、短期内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肺不张或实变时,应想到本病,如果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应尽早行纤支镜检查治疗.同时掌握好机械通气的指征及策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白科;林晓娟;刘成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早期诊断

    目的:分析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寻找可能早期提示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指标.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婴儿共129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129例无硬膜下积液化脑婴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单因素分析提示:院外有发热、入院时前囟张力增高、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意识障碍,入院后首次脑脊液蛋白、糖的水平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前囟张力增高、入院后首次脑脊液糖<1.5 mmol/L、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00×106个/L可能作为提示婴儿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指标.结论: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转归与辅助检查相结合是确诊的保证,而对入院时前囟张力增高、入院后首次脑脊液糖<1.5 mmol/L、脑脊液白细胞>200×106个/L的婴儿,应警惕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

    作者:蓝明平;蒋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