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microRNA芯片检测及分析

李英博;赵香琴;姜英虹;陈笛;王莎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microRNA芯片
摘要:目的:采用microRNA芯片技术筛选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的microRNA.方法:首先建立SAH后VSMC凋亡模型.然后采用microRNA芯片筛选差异表达microRNA.后采用qRT-PCR方法对筛选出来的microRNA 145进行验证,并通过生物信息数据库预测其可能的靶基因.结果:通过200 μmol/L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作用24 h,成功建立SAH后VSMC凋亡模型.MTT检测显示200 μmol/L OxyHb组作用24h后吸光度(absorbance,A)值为0.197±0.131,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为30.233±7.231,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然后通过microRNA芯片检测,获得差异表达microRNA 22个,其中显著上调的16个,显著下调的6个.其中microRNA 145差异变化大.经qRT-PCR验证,SAH后VSMC中microRNA145异常高表达.预测结果显示,Bcl-2/腺病毒E1B19000相互作用蛋白3(Bcl-2/E1B 19 kDa-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为其可能的靶基因.结论:microRNA 145可能是调控SAH后VSMC凋亡的分子靶点.microRNA 145可能通过BNIP3相关信号途径,导致了SAH后VSMC凋亡,诱发并加重了脑血管痉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海马神经元无镁致痫性损伤对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无镁人工脑脊液诱发癫痫样放电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所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成癫痫组和对照组,癫痫组中的神经元培养至第10天时,经无镁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处理3h建立癫痫样放电模型,对照组中的神经元培养至第10天时,使用正常人工脑脊液处理3h.使用Western blot检测p-CREB和β-actin的表达,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磷酸化CREB(p-CREB)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显示p-CREB水平在癫痫样放电后2h即较对照组增强且在6h达到高峰,在12h和24 h都维持在增强水平,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癫痫样放电后6h的神经元行免疫荧光检测,其荧光强度绝对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EB水平在海马神经元无镁致痫性损伤后增强,可能在癫痫样放电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周艳;徐平;张骏;雷显泽;徐祖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维生素C佳给予时间的研究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131I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给予维生素C对唾液腺防护的差异,继而探讨维生素C对唾液腺放射性损伤防护的佳给予时间.方法:将120例已行甲状腺全切术的DTC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60人,给予131I行清甲治疗,分别在2、24 h含服维生素C以减轻131I对唾液腺的放射性损伤.6月后行唾液腺动态显像,对所得图像及时间-放射性曲线进分析,勾画出腮腺及颌下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相应组织为本底进行校正,计算腺体大摄取指数(uptake ratios,UR)及大排泄率(maximum secretion,MSR).结果:A、B2组患者UR及MSR如下:A、B组左侧腮腺分别为:3.16± 1.12和(61.13±13.85)%,2.84±1.10和(58.56±12.26)%;右侧腮腺分别为:3.08±1.02和(63.70±14.12)%,2.82±0.95和(59.40±12.27)%;左侧颌下腺分别为:2.10±1.01和(47.52±12.74)%,2.15±0.97和(49.92±12.93)%;右侧颌下腺分别为:2.21±1.05和(49.98±13.20)%,2.15±0.97和(49.37±13.04)%.各组间比较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31I治疗DTC后,不同时间点给予维生素C,对于腮腺及颌下腺的摄取及排泄功能影响不大,对唾液腺放射性损伤防护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王政杰;庞华;胡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前应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临床特点,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r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HB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例HB患儿病历资料,根治性手术前均进行2~3次TACE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及肿瘤大小变化情况,观察其根治性手术成功率及随访临床疗效.结果:经2~3次TACE治疗后1周复查,4例患儿血清AFP下降63.2%~99.7%,平均82.9%,肿瘤缩小28.7%-76.3%,平均61.4%;1例患儿AFP升高69.8%,肿瘤增大84.5%.4例完成根治性手术,随访6~87月(平均35.6月),无瘤存活至今.1例手术前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治疗后1月死亡.结论:对于Ⅰ期根治性切除困难的HB,采取术前TACE治疗,不良反应轻,使大部分患儿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高,可将其作为Ⅰ期根治性切除困难的HB术前治疗主要手段.TACE术后AFP及肿瘤大小变化可间接反映HB的远期预后.

    作者:吴艳梅;王珊;胡显良;张利兵;张英姿;陈联盟;谭培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跑台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Reelin、PI3KCA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缺血大鼠跑台运动训练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α亚单位(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 isoform,PI3KCA)、Reelin及突触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及运动训练组.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运动训练组于造模后第3天进行16 d的跑台训练(15 m/min,每日30 min).运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对3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形态;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Reelin及PI3KCA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缺血皮质Reelin及突触素蛋白水平.结果:MCAO术后19 d,运动训练组mNSS评分较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海马神经细胞结构完整;缺血对照组海马神经细胞出现异常变化,细胞体积缩小,核不规则,细胞排列散乱,大量变性;运动训练组海马神经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细胞排列尚整齐.免疫组化显示,运动训练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Reelin及PI3KCA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7±4.03 vs.7.53±2.03,P<0.01;10.27±1.62 vs.5.40±1.84,P<0.01).Western blot检测运动训练组Reelin及突触素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组较假手术组Reelin及突触素蛋白的表达水平虽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跑台运动训练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上调脑组织Reelin、PI3KCA及突触素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杨婉;李光勤;蓝晓芳;曾倩;刘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补肾壮骨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溶骨性骨转移放疗患者骨相关事件及再次出现骨转移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壮骨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溶骨性骨转移患者放疗后疼痛控制、骨相关性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及再次出现新的骨转移灶时间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9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29).对照组行骨转移灶放射治疗及双磷酸盐治疗,治疗组在放疗期间服用补肾壮骨类中药.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02,对照组P=0.001).治疗组SRE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6).治疗组患者出现新的骨转移灶的时间间隔长于对照组[(24.81±1.99)周vs.(19.57±1.61)周,P=0.026].结论:中药补肾壮骨法不能控制放疗及双磷酸盐治疗的止痛效果,但能够降低SREs的发生率,并延长出现新骨转移灶的时间.

    作者:王志光;李新;王三虎;范先基;张定进;王志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0T MRI上腹部常规FSE序列与PROPELLER序列的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桨(periodically rotated overlapping parallel lines with enhanced reconstruction,PROPELLER)技术在降低上腹部各种伪影及提高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间97例拟作上腹部3.0T MRI扫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3.8岁),常规FSE T2WI序列与PROPELLER FSE T2WI序列的扫描参数一致.2位读片医师对图像的呼吸运动伪影,胃肠管蠕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肝、胰腺边缘的锐利度进行3等级的评分.等级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Wilcoxon's秩和检验;读片医师之间判断结果一致性用Cohen's Kappa检验评估.结果:常规FSE T2WI与PROPELLER FSET2WI相比,后者降低了呼吸运动伪影,胃肠蠕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增加肝、胰腺边缘锐利度,2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931、-6.245、-6.481、-6.164、-5.745,P值均<0.05);2位读片医师对上述指标的判断一致性上,结果显示为均在中等及以上一致;PROPELLER FSE T2WI的扫描时间较FSE T2WI减少5~15 s.结论:与常规FSE序列相比,PROPELLER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呼吸运动、胃肠蠕动、血管搏动等运动伪影,增加了解剖细节的显示,提高了图像诊断质量,缩短了扫描时间.

    作者:王秋霞;陈亮;罗馨;胡道予;万常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SR-BⅠ和ABCA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3-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早老蛋白1dE9基因(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Ⅰ,SR-B Ⅰ)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A1)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10只6月龄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饲喂组,每组5只.姜黄素饲喂组每天饲喂500 ppm姜黄素,6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SR-B Ⅰ和ABCA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饲喂组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表达明显增加(t=-10.805,P=0.000),但2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均未见SR-B Ⅰ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提高APPswe/PSEN1 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的表达,而SR-B Ⅰ在神经元中未见表达.

    作者:孙洁芸;李丹;滕志朋;田茗源;张雄;李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联合逍遥丸治疗实习女护生肝郁型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逍遥丸治疗实习女护生肝郁型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将48例肝郁型月经不调的实习女护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逍遥丸治疗,实验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以3个月为1疗程,观察2组1疗程后月经不调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1疗程后2组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焦虑、自卑、抑郁、社交退缩等因子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焦虑、自卑、抑郁、社交退缩等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除抑郁因子、社交退缩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逍遥丸治疗实习女护生肝郁型月经不调的效果优于单纯逍遥丸治疗.

    作者:陈金金;闫翠环;刘云肖;桂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和手术下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各型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和常规手术下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各型骨折疗效比较.方法:我院从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收集20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标准共126例,其中在关节镜下治疗有67例(S组),在常规手术下治疗共59例(O组).除2例外,其余病例均获得11~16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结果: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Ⅰ~Ⅲ型比常规手术具有诊断准确、创伤小、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在Ⅳ~Ⅵ型骨折中,常规手术比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功能恢复要更加满意.

    作者:陈强;叶哲伟;夏天;张怡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芍药苷对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SOD、Nrf2表达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F)对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tase,SOD)、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在3、6、12、24、48、72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0D活性,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Nrf2 mRNA、蛋白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Nrf2的表达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予PF(20 mg/kg)能使模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SOD活性有所升高,Nrf2的表达持续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能通过提高机体消除自由基能力和增加Nrf2表达来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作用,从而对缺血性脑组织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何锦悦;饶梦琳;唐蜜;董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合并高血压患者开颅手术的研究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术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开颅手术,观察其循环的稳定性.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否有助于开颅手术的安全性,能否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实验组).在实验组中,根据手术切口的范围,选择性阻滞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枕小神经.记录围手术期重要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量、苏醒与拔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循环在围手术期更加平稳,波动较小.实验组丙泊酚(P=0.00)、舒芬太尼(P=0.00)及瑞芬太尼(P=0.00)的使用量低于对照组,其拔管时间(P=0.00)及苏醒时间(P=0.00)也相应缩短.实验组二次手术发生0例,对照组二次手术发生率为2例(P=0.492).结论: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开颅手术术中心率和血压的稳定,使患者能够早期恢复,可能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

    作者:黄福森;吴超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联性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的关联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BIOsis Previews、Medline、EBSCO、CBM、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03-2013年公开发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合格文献,包括737例病例和866例对照.病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合并标准化均数差值及其95%CI为0.92(0.57,1.27),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结论:血浆Hcy浓度的升高可能是MCI发病的危险因素,但其病因关联性仍有待于在人群中开展大规模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进一步深入论证.

    作者:曾晓龙;钟朝晖;唐晓君;任思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PZ诱导精神分裂症样模型小鼠海马脱髓鞘改变与行为学变化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C57BL/6小鼠建立的精神分裂症样模型小鼠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改变及其与行为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9只雄性6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用含0.2%(质量分数百分比,w/w)CPZ的混合鼠饲料饲喂6周,建立精神分裂症样小鼠模型;对照组用标准鼠饲料饲喂6周.运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转棒实验和探孔实验测试行为学改变;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定性观察髓鞘结构变化;体视学方法测量并计算海马总体积及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统计学方法分析行为学改变与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体质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存在异常的焦虑行为(P=0.018)及空间认知能力障碍(P=0.037),但运动能力(P=0.443)、探索习性(P=-0.306)及学习记忆能力未见受损(P=0.462);MBP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海马区域免疫阳性染色变浅;透射电镜定性观察发现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存在脱髓鞘改变;体视学定量测定发现,实验组小鼠海马总体积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955),而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减小(P=0.009);统计学相关分析发现,闭臂路程百分比和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呈正相关(rs=0.83,P=0.003),开臂路程百分比和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呈负相关(rs=-0.65,P=0.043).结论:进一步证实CPZ模型小鼠可以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症状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存在脱髓鞘改变,并且发现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和行为学表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芸;李永德;彭超;程国华;陈林;卢伟;孔吉明;肖岚;唐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脑缺血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C57小鼠,3月龄时行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对照.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模型有效性.于术后l、2、4、5、6个月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检测脑内GFAP表达量变化.结果:甲苯胺蓝灌注后,模型0h组大脑冠状切面苍白色,假手术对照组呈深蓝色.慢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肿胀肥大,突起增多,变粗,变长.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从模型2个月组开始,GFAP阳性细胞数量持续性增多,染色加深,累计光密度增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2、4、5、6个月组脑内GFAP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持续性增生,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的不可逆病理改变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凌晞;刘刚;贺桂琼;楚亚楠;宋冲;周泽芬;姚秋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多维生素补充疗法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sy drugs,AEDs)对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影响,以及多维生素补充疗法对癫痫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癫痫发作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据服药种类,将105例患者分为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MZ)组25例、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组23例,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组30例、托吡酯(topiramate,TPM)组12例,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组15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并选择同期就诊的未口服AEDs的癫痫患者30例为癫痫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Hcy、叶酸(folacin,Fol)、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水平测定,比较各AEDs药物组与健康对照组、癫痫对照组患者间各指标的差异;从HHcy患者中随机选取32例进行叶酸和VitB 12补充治疗,随访观察6月,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6月的Hcy、Fol及VitB 12水平;比较维生素辅助治疗患者和单一AEDs治疗患者间癫痫发作改善情况.结果:CMZ组、PHT组、TPM组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癫痫对照组(FHcy=31.581,P=0.000),VPA组、LTG组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癫痫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x2=0.077,P=0.782);癫痫对照组、VPA组、LTG组发生HHcy症患者均为2例,分别占6.67%、8.70%和13.33%,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MZ组、PHT组、TPM组HHcy患者分别为20例(占80.00%)、20例(占66.67%)、8例(占66.67),发生比例均高于癫痫对照组(x2=30.556,P=0.000);30例接受AEDs药物治疗的HHcy患者服用维生素干预后不同时间点Hcy、Fol和VitB12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Hcy=482.541,P=0.000; FFol=48.123,P=0.000; FVitB12=26.286,P=0.000),服药后血浆Hcy明显下降,Fol和VitB 12则明显升高;给予维生素干预治疗的30例HHcy患者中,12例完全控制癫痫的发作,13例显效,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3.33%,1例无效,1例恶化;仅给予AEDs治疗的22例患者中,7例完全控制发作,9例显效,3例有效,总有效率84.34%,2例无效,1例恶化,2组间疗效经非参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26,P=0.001).结论:服用AEDs可引起HHcy,维生素补充疗法可有效减低癫痫患者Hcy水平,减少患者癫痫发作次数.

    作者:单峤;王世勋;李培栋;吴建珩;王新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鼠海马ABCA1、apoA1的表达和血清TC、HDL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鼠海马组织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A1,ABCA1)和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的表达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的影响.方法:用APP/PS1双转基因鼠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不同浓度姜黄素饲料喂养6个月.免疫组化SP法检测转基因鼠的海马组织CA1区ABCA1和apoA1的表达变化.胆固醇酶法比色法检测血清中TC和HDL的含量.结果:经过不同浓度姜黄素饲喂转基因鼠后,其海马组织CA1区ABCA1和apoA1的表达增加(P=o.005和0.003; P=0.025和0.001),且血清中HDL的含量也随之增加,TC的含量逐渐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和0.010;P=0.046和0.002).结论:ABCA1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姜黄素可能是通过增加ABCA1表达和升高apoA1和HDL含量降低胆固醇水平.

    作者:滕志朋;王晨;张雄;李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不含GLuR2的AMPA受体在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中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尤其不含GluR2的AMPA受体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针对性调控BDNF及AMPA受体,保护海马神经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孕17~18 d SD大鼠8只,取胎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爬片,同批细胞爬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BDNF实验组(BDNF组)、特异性阻断不含GLuR2的AMPA受体的阻断剂1-萘乙酰精胺三盐酸(1-naphthylacetyl spermine Trihydrochloride,NASPM)对照组(N+NASPM组)、BDNF+NASPM实验组(BD-NF+NASPM组)4组,各组随机选择爬片2张,共3批细胞爬片应用于实验.各组应用Synapto GreenTM C4(FM1-43)结合激光共聚焦标记突触囊泡,活体追踪同一视野给予相应处理前后2次染色突触囊泡变化;应用膜片钳记录AMPA受体mEPSCs频率及幅度变化.结果:BDNF组与N组第2次染色比较,荧光强度BDNF组(750.23±137.81)明显高于N组(554.41±16.42) (x2=7.22,P=0.030);而BDNF组添加NASPM后,荧光强度(525.93±72.64)较BDNF组有明显减少(x2=13.18,P=0.000),表明BDNF对不含GLuR2的AMPA受体调控可能是BDNF使功能突触囊泡增多的机制之一.BDNF组较N组AMPA受体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从(1.730±0.217)增长到(3.340±0.280) (P=0.000),幅度从(-16.30±1.98)增加到(-25.00±2.57)(P=0.000).BDNF组使用NASPM后,频率(1.740±0.207)(P=0.000)及幅度(-15.50±2.52) (P=0.000)均减小,表明BDNF能通过对不含GLuR2的AMPA受体调控来增加AMPA受体的功能.结论:BDNF可能部分通过调节不含GLuR2的AMPA受体,来参与BDNF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的作用.

    作者:胡巧;罗媛媛;陈恒胜;程莉;蒋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庆市某机关单位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的重庆市某机关单位875人,测量其CAVI、身高、体质量、血压及空腹状态下的血脂和血糖等项目;根据CAVI结果分为AS组102人和非AS组701人,对不同组别的不同人群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S组的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等高于非AS组(P<0.05);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甘油三酯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对AS的影响作用大(OR=4.375).结论:AS的发生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通过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降低AS的发生率.

    作者:唐兰;罗蓉;王小林;王永红;彭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种类型隐裂纹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牙隐裂纹树脂粘接修复术后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1例患者的95颗发生隐裂的上颌第1磨牙根据隐裂纹类型分为3组,磨除隐裂纹后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比较术后2年不同裂纹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2年定期随访,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成功率单端裂纹组为86.1%,贯通裂纹组为76.7%,混合裂纹组为48.1%,贯通裂纹组与其余两种裂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混合裂纹组和单端裂纹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牙髓保存效果和充填体保存效果两个方面.结论:隐裂牙树脂粘接修复的预后效果与隐裂纹的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刘浩;赵河川;张一;彭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阴道B超在监测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阴道B超(B-transvaginal ultrasound,TVS)在诊断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中的特异性作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500例不孕不育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排卵期行TVS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形态,将TVS所见分为无明显异常、内膜厚度≤8 mm、≥16 mm、及内膜回声不均4类,并联合宫腔镜检查.结果:TVS方法较宫腔镜法对子宫内膜异常的检出率无差异(x2=4.824,P=0.185).结论:TVS在筛查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中是一种佳、无创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王炼炼;丘彦;桂文武;李维宏;李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