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袁瑞
目的:评估血清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olon cancer-specific antigen-2,CCSA-2)检测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随访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9例CRC住院患者(含结肠癌14例、直肠癌35例)术前3d、术后7d的血液样本各3 m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CCSA-2的含量.术后每3~6月检测血清CCSA-2含量1次,观察其含量变化与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第7天CRC患者血清中CCSA-2的含量明显较术前降低(t=26.53,P<0.001).肿瘤复发转移后其血清CCSA-2的含量再次升高,高于术后第7天水平(P<0.01).发生了复发转移者的术前血清CCSA-2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的术前含量(t=4.94,P<0.001).结论:血清CCSA-2有望成为CRC患者术后随访的一个有用的监测指标,同时也有望成为判断CRC患者预后的一个血清标志物.
作者:薛刚;周均;曹永宽;王晓娟;蒋金恒;杨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静脉化疗2种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1 1年1月至2013年1月初次诊断为卵巢上皮性癌并接受化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一天给药组62例,分2d给药组74例,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2种给药方案治疗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各级骨髓抑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患者各级恶心呕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组患者各级肝功损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2组患者各级肾功损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2组患者各级神经感觉异常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结论:静脉分2d给药这种方案可以作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可替代的理想的给药方案.
作者:徐晶;黄冬梅;孙欣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1和HO-2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MB组织和23例对照脑组织标本中HO-1和HO-2的表达,分析HO-1和HO-2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MB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肿瘤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1例MB中,HO-1和HO-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32/41)和73.2%(30/41),高于对照脑组织(P=0.002、0.001),且二者在MB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77,P=0.009);HO-1和HO-2在MB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等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1X2=0.118、0.000、2.903,P=0.732、1.000、0.424;HO-2;x2=2.737、1.191、1.169,P=0.098、0.662、0.945),但HO-1和HO-2在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的MB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HO-1:x2=12.570,P=0.002; HO-2:x2=6.677,P=0.044).结论:HO-1和HO-2的高表达在MB的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HO-1和HO-2的表达与MB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密切相关,提示HO-1和HO-2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新指标及治疗新靶点.
作者:唐俐;何密斯;郑维萍;陈黎;李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8例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患者,分为FOLFOX组(F组)和DC+CIK+FOLFOX组(DCF组),每组9例,F组采用FOLFOX方案进行静脉化疗,而DCF组采用DC-CIK治疗方案联合FOLFOX方案进行治疗.结果:F组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总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为28.6%;DCF组中CR 2例,PR 5例,有效治疗率为87.5%,高于F组(P<0.05);2组临床受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判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在免疫学指标检测中,DCF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比值相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无明显变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测发现F组在治疗过程中变化不明显,治疗结束后明显升高,而DCF组治疗过程中缓慢下降,治疗结束呈稳定状态;2年生存率F组为0,而DCF组为33.3%,高于F组(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方案联合FOL-FOX方案进行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光艺;李洋;陈振海;陈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确诊的15例VAIN患者临床资料与CO2激光治疗诊疗情况.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0岁,12例(80.00%,12/15)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10例(66.67%,10/15)既往因宫颈病变行子宫切除,治疗后3个月11例(73.33%,11/15)病灶完全消失;4例病变持续,再次CO2激光治疗,其中3例病灶消退,另1例1年后进展为阴道浸润性鳞癌,住院化疗.术后1年HPV转阴率达到83.33%.结论:VAIN发病年龄较大,与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病史密切相关;CO2激光可用于VAIN治疗,应重视术后随访,警惕病灶复发或进展为浸润癌.
作者:周德平;林川;王晓燕;李成志;杨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改变在雌激素促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CCK-8法检测17-β雌二醇(173-estradiol,17β-E2)对MCF-7细胞增殖影响,根据增殖率确定后续实验处理浓度;应用CCK-8法检测Garcinol对17β-E2促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根据抑制率求取其中效抑制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乙酰化H3(acetylated histone 3,ac-H3)、乙酰化H4(acetylated histone 4,ac-H4)、细胞周期蛋白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 cell lymphoma/leukemia-xl,Bcl-xl)蛋白水平表达;RT-PCR检测CyclinD1 mRNA、Bcl-2 mRNA、Bcl-xl mRAN水平.结果:17β-E2的促MCF-7细胞增殖作用受到乙酰化酶抑制剂Garcinol抑制,使细胞周期转化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0);17β-E2促进MCF-7细胞ac-H3、ac-H4的表达(P=0.007、P=0.013),促进CyclinD1、Bcl-2、Bcl-xl蛋白表达(P=0.000、P=0.002、P=0.000),Garcinol能抑制17β-E2对ac-H3的促进表达(P=0.006),对ac-H4无显著影响(P=0.347),17β-E2的促CyclinD1、Bcl-2、Bcl-xl表达亦受到Garcinol抑制(P=0.000、P=0.001、P=0.001);相应可见,17β-E2促进CyclinD1、Bcl-2、Bcl-xl mRNA转录(P=0.007、P=0.044、P=0.007),该作用受到Garcinol抑制(P=0.001、P=0.017、P=0.002).结论:17β-E2促MCF-7细胞增殖、凋亡抑制作用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有关,Garcinol对雌激素促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叶霞;邓华瑜;张力;赵敬;袁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变前后ADAM23、MIMT1、FAM 150B、GRIN2A、LRRC4甲基化特征.方法:12例鼻咽癌10例鼻咽炎作为研究对象,抽提鼻咽组织DNA,以特异识别5-甲基胞嘧啶的抗体免疫沉淀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5个基因含量,并设置不用5-甲基胞嘧啶抗体(非MeDIP-qPCR实验)及使用非特异性抗体IgG进行免疫沉淀作为双重对照.结果:无论鼻咽癌还是鼻咽炎患者,5个基因在使用非特异性抗体IgG实验时均未检验到甲基化,非MeDIP-qPCR实验显示5个基因在鼻咽癌及鼻咽炎荧光定量值无明显差异(P>0.05);MeDIP-qPCR实验显示,鼻咽癌5个基因均呈现明显的甲基化,ADAM23、MIMT1、FAM 150B、GRIN2A、LRRC45在鼻咽癌校正值分别为:3.39±2.28、6.03±3.93、3.68±1.81、7.12±3.17、3.10±1.94,在鼻咽炎分别为0.00±0.00、0.01±0.01、0.25±0.49、0.20±0.20、0.00±0.00(均P<0.01).结论:ADAM23、MIMT1、FAM 150B、GRIN2A、LRRC4 5个基因甲基化为鼻咽癌变的重要特征.
作者:周小军;陈江华;王士贞;王书芹;张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寻找并鉴定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进一步阐明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收集10例新鲜的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抽提总RNA,利用miRNA芯片技术寻找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与结直肠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上调2.3倍以上的miRNA有32个,下调2倍以上的miRNA有10个;real-time PCR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较吻合.结论:筛选得到结直肠癌miRNA差异表达谱,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严秀蕊;王立斌;李玉奎;杨银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miR-9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93反义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93的表达;通过miR-93ASO降低乳腺癌细胞中miR-93的表达,利用MTT、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观察miR-93 ASO对乳腺癌细胞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无义干扰组和miR-93 ASO组.结果:在120例乳腺癌病例中,63.33%(76/120)的乳腺癌组织miR-93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miR-93 ASO可以显著降低miR-93的表达(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转染miR-93 ASO 24、48h和96 h后的细胞存活数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无义干扰组(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93 ASO组克隆形成率比空白对照组和无义干扰组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93ASO组较2个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5);另外,降低miR-93的表达后发现Bcl2的mRNA和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miR-9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降低miR-93的表达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miR-93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表达调控的新靶点.
作者:骆萍;钟晓鸣;谢春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苷对紫外线照射的人皮肤相关原癌基因c--Fos和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空白大鼠血清和绞股蓝含药血清.将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 skin keratinocytes,HaCaT)40瓶随机分为4组(A~D组),每组10瓶,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60瓶随机分为6组(Ⅰ~Ⅵ组),每组10瓶.分别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对HaCaT细胞B~D组、用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对HSF细胞Ⅱ~Ⅵ组进行照射.将HaCaT 4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加入HSF细胞的Ⅲ~Ⅵ组.终制成用于检测的6组细胞,分别为空白对照组(Ⅰ组)、UVA模型组(Ⅱ组)、Ha-CaT培养上清液A组(Ⅲ组)、HaCaT培养上清液B组(Ⅳ组)、HaCaT培养上清液C组(Ⅴ组)、HaCaT培养上清液D组(Ⅵ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RC,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Ⅰ~Ⅵ组细胞c-Fos和c-Ju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细胞c-Fos和c-Ju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各组P值均为0.000);与Ⅱ组比较,Ⅳ组c-Fos和c-Jun基因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c-Fos基因=0.016、Pc-Fos蛋白=0.001、Pc-Jun基因=0.005、Pc-Jun蛋白=0.000),而Ⅲ组变化不明显;与Ⅳ组比较,Ⅵ组c-Fos和c-Jun基因和蛋白表达均下调(各组P值均为0.000),而Ⅴ组变化不明显(Pc-Fos基因=0.081、Pc-Fos蛋白=0.088、Pc-JUn基因=0.109、Pc-Fos蛋白=0.026).结论:经UVB照射的HaCa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经UVA照射的HSF细胞原癌基因e-Fos和c-Ju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绞股蓝总皂苷对UVB照射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的UVA照射HSF细胞中原癌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马月丹;张燚;王继慧;吴景东;马贤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 μg/ml)作用胃癌细胞(1、2、4、6、8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在胃癌细胞中的摄取情况;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0、2、4、8、16、32 μg/ml)作用胃癌细胞4h后,不同能量紫外光处理(紫外光波长为430 nm,连续输出方式,功率密度40 mW/cm2)胃癌细胞,光能量密度分别为:0.0、0.8、1.6、3.2、6.4、12.8、25.6 J/cm2,采用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率的变化;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 μg/ml)作用胃癌细胞4h后,能量密度为(6.4J/cm2)紫外光处理(紫外光波长为430 nm,连续输出方式,功率密度40 mW/cm2)胃癌细胞,采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在胃癌细胞中的吸收时间在4h达到高峰;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作用胃癌细胞4h后,浓度低于8μg/ml时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P=0.074);单纯光照组与单纯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组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介导的光动力(6.4 J/cm2)作用胃癌细胞12h后,胃癌细胞凋亡率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PDT组高于空白对照组、纳米脂质体组;Hoechst33342细胞核荧光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固缩、碎裂,可见凋亡小体.结论: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作用能有效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新方法.
作者:段勤勤;高青;李开庭;白定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CCTC-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CTC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其中15例增殖期内膜组织,15例分泌期内膜组织)为对照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标本为实验组.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CTCF蛋白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中CTCF基因mRNA及hTERT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CTCF和hTERT在各组中均有表达.实验组CTCF蛋白和hTERT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分别88.89% vs.60%x2=8.57,P=0.005;80% vs.26.67%,x2=21.11,P=0.000;t=50.039,P=0.000;t=10.662,P=0.000)间存在差异;实验组CTCF基因mRNA和hTERT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分别t=67.448,P=0.000;t=65.908,P=0.000)间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性.CTC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手术分期均有关(分别=8.613,P=0.007;x2=1 1.739,P=0.001),与病理类型无关(x2=4.906,P=0.086);hTER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均无关(分别x2=0.352,P=0.258;x2=1.568,P=0.457;x2=0.000,P=l.000).子宫内膜癌中CTCF和hTERT的异常表达存在相关性(x2=5.625,P=0.018),并呈正相关(r=0.354,P=0.017).结论:CTCF与端粒酶hTERT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具有差异性,不同临床参数下CTCF与hTERT表达情况各异,CTCF和hTERT在预测与临床参数关系密切的子宫内膜癌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胡俊;袁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α,ERRα)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探讨ERRα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P53],以及与乳腺癌分级、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及对应乳腺癌旁组织标本87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Western blot检测ER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ERRα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ERRα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乳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且ERRα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指标Her-2、ER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PR、P53等无明显相关.结论:ERRα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作为乳腺癌一个预后不良的新的分子标记物,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鹍鹏;刘胜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微小RNAs(microRNAs,miRs)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主要在翻译水平负性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循环血游离miRs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具有潜在的诊断作用.CRC患者具有特异性的循环血游离miRs表达谱,其中,miR-18a、miR-21、miR-29a和miR-92a等miRs均具有潜在的CRC诊断价值,而miR-7具有潜在的CRC早期诊断价值.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血游离miRs有可能成为新的CRC分子诊断标志物.
作者:杨得志;唐石伏;柳满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相关基因4(esopageal cancer related gene 4,ECRG4)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choroid plexus epithelial cells,CPECs)中表达的情况.方法:分离纯化培养新生1d斯泼累格·多雷大鼠(Sprague-Dawley rats,SD Rats)CPECs,并进行传代培养,分为原代培养组(A组)、传1代培养组(B组)和传2代培养组(C组)、原代培养干预组(D组,使用氯化锰给予毒化),并应用qRT-PCR法、Western blot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ECRG4在各组CPEC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qRT-PCR法检测ECRG4 mRNA在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CPECs中的表达:B组ECRG4 mRNA表达高于A、C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C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D组与A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Western blot法ECRG4蛋白在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CPECs中的表达:B组ECRG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及C组,C组ECRG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ECRG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组,A、D2组ECRG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ELISA方法检测ECRG4在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CPECs中的分泌情况:B组高于A、C2组,A组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A、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结论:通过对ECRG4在CPECs中的表达研究,提示ECRG4可能参与CPECs对损伤的反应,并影响了CPECs的生物学特性,为ECRG4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研究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作者:陈博;谢延风;师蔚;濮璟楠;刘重霄;王芳茹;唐文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国内外miR-130a和miR-130b在肿瘤学领域研究的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microRNA、miR-130a、miR-130b和肿瘤”等为关键词,联合检索1993-01-2013-12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microRNA在肿瘤研究中的新进展;2)miR-130a;3)miR-130b;4)肿瘤.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7篇.结果:miR-130a和miR-130b是高度同源的microRNA,通过干扰靶mRNA转录或降解靶基因来调控基因表达,它们在不同的肿瘤中差异表达,并在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和肿瘤耐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miR-130a/b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其在肿瘤耐药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多重耐药的患者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吕娟;宋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三基序蛋白25 (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5,TRIM25)过表达对人肺癌细胞株H1299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TRIM25高表达质粒载体,瞬时转染人肺癌细胞株H1299,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TRIM25蛋白表达水平及其过表达时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蛋白水平的变化.用顺铂分别处理转染前后的H1299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同H1299空白组和转染pGCMV/neo空载体组比较,pGCMV-trim25转染组细胞中TRIM2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3,P=0.005);且TRIM25过表达时,细胞中PKM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P=0.003).用顺铂处理后,pGCMV-trim25转染组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显著下降(P<0.001),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亦明显降低(P<0.001).结论:TRIM25在肺癌细胞H1299中高表达时,可能通过下调PKM2而降低对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屈灿;邱峰;陈世知;粟林;敬怀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as-miRNA-96(miR-9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real-time PCR方法检测52例宫颈癌、2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R-96的表达,分析miR-96表达与宫颈癌常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9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27.045±235.424)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995±0.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中、低分化癌的相对表达量(137.778±249.981)高于高分化癌中的相对表达量(75.766±147.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腺癌中相对表达量为(196.213±172.519),明显高于鳞癌(110.576±246.910)(P=0.004);临床Ⅰ期、Ⅱ期、Ⅲ~Ⅳ期子宫颈癌患者组织中miR-96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614±25.828)、(122.493±78.043)、(672.902±476.169),Ⅲ~Ⅳ期高于Ⅰ期、Ⅱ期(P=0.000、P=0.001),Ⅱ期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相对表达量为(142.537±104.67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9.787±26.204,P=0.000);浸润深度:≥1/2间质相对表达量为(75.323±94.822),高于<1/2间质者(27.449±49.728,P=0.025);而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P=0.385).结论:miR-96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异常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并且与宫颈癌的演进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周雯;郝辰珺;关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人MCPH1 (microcephalin 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建立稳定过表达MCPH1基因的宫颈癌HeLa细胞株.方法:将MCPH1基因重组到pLenO-DCE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LenO-DCE-MCPH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后,感染HeLa细胞,用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的细胞克隆,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MCPH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MCPH1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成功包装慢病毒,滴度为1.24×109 TU/ml;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经有限稀释法成功筛选到MCPH1稳定表达细胞株pLenO-DCE-MCPH1-HeLa;real-time PCR证实pLenO-DCE-MCPH1-HeLa细胞株较正常组HeLa (P=0.000)和pLen0-DCE-HeLa组(P=0.000)的MCPH1 mRNA水平显著地增高;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pLenO-DCE-MCPH1-HeLa细胞株过表达MCPH1.结论:成功构建MCPH1重组慢病毒,并建立了稳定表达MCPH1基因的细胞株pLenO-DCE-MCPH 1-HeLa,为进一步研究MCPH1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麦力;张冀;刘革力;卜友泉;李韵;樊建军;宋方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初步分析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Golgi alpha-mannosidaseⅡ,GMⅡ)在低中不同分化人胃癌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以探讨GM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合成的靶向GMⅡ基因的pGPU6/GFP/Neo-GMⅡ-1406质粒载体,分别转染至低分化胃癌细胞MGC-803和中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中,然后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计算转染率,后经过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GMⅡ和E-cadherin、α-caten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来测定GMⅡ被沉默后两株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GMⅡ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转染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后GM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抑制,而E-cadherin和α-catenin的2种因子检测结果明显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GPU6/GFP/Neo-GMⅡ-1406组(GMⅡshRNA组)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GMⅡ被沉默后的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中GMⅡshRNA组胃癌细胞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都明显降低,18h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分别为:(65±5)、(197±6)、(186±5),(72±4)、(178±4)、(184±5)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MGC-803:P=0.000,SGC-7901:P=0.000).结论:GMⅡ基因沉默后的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可能与上调E-cadherin、α-catenin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璐;杨雅莹;黄子洋;易永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