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XCR1/CXCR2受体拮抗剂(G31P)对人前列腺癌增殖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刘欣;邓国英;杨淑凤;李芳

关键词:G31P, 前列腺癌, CXCR1, CXCR2
摘要:目的:探讨CXCR1/CXCR2受体拮抗剂-G31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研究不同浓度G31P对PC-3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体内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G31P对裸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100 ng/ml G31P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作用1、3 d和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d P=0.007、3 d P=0.001、5 d P=0.028,均为P<0.05).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模型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100 μl N.S)相比,G31P处理组(0.5 mg/kg)从给药第18天起能显著抑制前列腺肿瘤的体积(P=0.026,P<0.05);与对照组相比G31P处理组在抑制前列腺肿瘤重量方面有明显作用(P=0.027,P<0.05).结论:G31P体内外实验均能抑制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增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61例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90~460 min,平均(365.65±45.48) min.术中中转小切口开胸1例,中转开胸率1.6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颈部吻合口瘘2例(3.28%),肺部感染2例(3.28%),空肠梗阻1例(1.64%).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1.91±2.91) d,食管癌患者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29.13±9.18)枚.结论: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治疗食管癌安全可行.

    作者:邓帆;康明强;陈舒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探讨白介素18结合蛋白对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白介素18结合蛋白(Interleukin 18 binding protein,IL-18BP)对高脂饮食兔髂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内膜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高脂饮食3周后行球囊损伤术.术时低剂量及高剂量组在夹闭近端髂总动脉之前分别给予5、10 μg IL-18BP快速耳缘静脉注射,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术后继续高脂饮食,分别在球囊损伤后2周和4周将兔处死,终共有43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纳入实验.取髂总动脉,行HE染色,观察髂总动脉病理变化及内膜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血管内膜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蛋白的半定量表达.结果:模型组动脉血管内膜明显增生,内膜下和中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有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均有内膜增厚明显减轻,内膜下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NF-κB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IL-18BP可明显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管内膜NF-κB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郭蓓蓓;黄晶;朱悫;杨刚;李波;邓昌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侧示指伸肌变异1例

    1 结果左侧示指伸肌起自前臂骨间膜后面下缘,桡骨下端后部,以扁圆形肌腱止于示指中节指骨底尺侧份,该肌肌腹长5.8 cm,宽1.1 cm,厚0.2 cm;肌腱长6.2 cm,直径0.2 cm.该肌由骨间后动脉分支供血;骨间后神经发肌支下行于拇长伸肌深面,穿过第一骨纤维管分布于该肌(图1).右前臂后部指伸肌深面和拇长伸肌内侧无任何肌肉连于桡、尺骨至示指,亦未发现该处遭破坏迹象,故认为右侧示指伸肌缺如(图2).

    作者:李京;景爱红;任振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妊娠期肾绞痛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索妊娠期肾绞痛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临床治疗措施的相关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0例妊娠期肾绞痛患者中79例(87.8%)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石组患者更多需要外科干预(P<0.05),7例(7.8%)患者采用输尿管置管,4例(4.4%)输尿管镜术+弹道碎石或取石治疗.所有患者肾绞痛都得到有效缓解,并顺利度过围产期.结论:目前B超是临床首选的诊断方法.妊娠期肾绞痛患者经保守治疗大部分可以获得缓解.对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患者采用输尿管置管、输尿管镜术安全、有效.

    作者:唐国强;张融融;蒋冬;徐敏;张唯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国内冠心病介入诊疗健康教育的文献评析

    目的:评价国内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介入诊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据一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而后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在疾病知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出院指导的掌握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CI)依次为2.56(1.85,3.54)、1.34(1.19,1.51)、1.39(1.18,1.64)、1.58(1.37,1.82).在术后并发症尿潴留、局部红肿、拔管综合征、伤口出血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CI)分别为0.17(0.10,0.29)、0.13(0.04,0.42)、0.09(0.02,0.31)、0.35(0.21,0.59).结论:国内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CHD介入诊疗患者在疾病知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出院指导知识方面的掌握率,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如尿潴留、局部红肿、拔管综合征、伤口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贺启莲;李斌;顾焕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联用酶反应过程分析法和初速度法测定谷胱甘肽-S-转硫酶活性

    目的:考察联用谷胱甘肽-S-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产物抑制反应过程分析法和初速度法测定GST活性的有效性.方法: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猪肝碱性GST同工酶.在25℃,用1.0 mmol/L 2,4-二硝基氯苯(1-Chloro-2,4-dinitrobenzene,CDNB)和50.0 mol/L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跟踪产物在340 nm吸收的变化.5.0 min内底物消耗比例低于设定界限时测定初速度;否则,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且包含产物抑制的积分速度方程分析反应过程确定大反应速度,再换算成优化GSH浓度下的初速度.结果:优化GST产物抑制常数后,只要被分析数据中GSH消耗55%以上,所得大反应速度对被分析数据范围不敏感.用48 mol/L GSH将大反应速度换算成初速度,联用策略所得GST活性的线性下限略高于初速度法,而线性上限提高4倍.结论:用积分速度方程分析酶反应过程并优化大速度换算成初速度所需底物浓度,联用策略测定酶活性线性范围更宽,有望成为测定酶活性的新方法.

    作者:廖娟;赵利娜;龙高波;杨晓兰;蒲军;廖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同型半胱氨酸致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过程中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用0、50、100、200、500 μmol/L Hcy和100 μmol/L Hcy+30 μmol/L(维生素B12+叶酸)分别与HUVECs培养72 h后,采用MTT法观察Hcy对HUVECs活性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各组HUVECs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免法检测NF-κB;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TLR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Hcy可抑制HUVECs的活性,各Hcy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活性均降低,其中100、200、500 μmol/L Hc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Hcy浓度增加MDA和NF-κB含量和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各实验组SOD活性明显降低,其中,100、200、500 μmol/L Hc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NF-κB可能是Hcy致 HUVECs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MDA和SOD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支芳;于海娇;马琳娜;巩慧慧;梁宇;姜怡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牙体预备时机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牙体预备时机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纤维桩粘结后何时进行牙体预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新鲜下颌单根前磨牙35颗,截冠,完善根管治疗并进行桩道预备,使用ParaPostR ParaCoreTM双固化桩核-复合树脂水门汀粘结玻璃纤维桩(Tenax fiber white)并形成桩核.将形成桩核后的35颗下颌单根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在粘结结束后分别即刻、15、30 min、24 h时间点进行牙体预备,余下1组为空白组,不进行牙体预备.室温下贮存24 h后,将所有5组下颌单根前磨牙的牙根部切割为1 mm厚的试件,按照根管的深度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测试纤维桩推出强度.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组试件纤维桩的断裂方式.结果:纤维桩粘结后不同时机进行牙体预备,其粘结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粘结后即刻、15、30 min 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牙体预备时机延后,牙体预备对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影响逐渐减小,24 h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不同粘结部位进行比较,显示根管冠1/3部的粘结强度显著高于根尖1/3(P<0.05).结论:为了获得大的粘结强度,应尽量在纤维桩粘结结束后24 h后进行牙体预备,尤其要注意根冠1/3处的粘结质量.

    作者:胡娜;徐凌;王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振动反应成像系统对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振动反应成像系统(Vibration response imaging system,VRI)对肺不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期间同时参与VRI检测和胸部CT检测的502例患者,分析应用VRI诊断肺不张的可行性.结果:健康志愿者与肺不张患者之间平均值的比较,除右中叶肺野肺部定量数据(Quantitative lung data,QL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肺野QL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志愿者与肺不张患者变异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3±0.838 vs 6.816±1.878).采用Kappa分析VRI与CT诊断肺不张的一致性,当肺不张患者变异度在80%区间估计值(x±1.28s)时,Kappa系数为0.734(P<0.05),振动反应成像系统对肺不张的诊断与CT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VRI对肺不张的诊断与胸部CT检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肺不张的诊断中,CT可提供肺不张患者肺部病变的影像学客观资料,而VRI则更多提供患者功能评估方面的参考依据,VRI在肺不张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作者:戴百章;李梅华;杨艳霞;任朝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27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0年10月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27例的疗效.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124例,中转开腹3例.结论: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汪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人胚胎生殖细胞饲养层的制备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HFF)饲养层培养体系,用于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方法:取4~5岁小儿包皮,采用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法、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筛选丝裂霉素C作用的佳浓度和时间.分离5~11周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并培养于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HFF饲养层上,观察人EGCs生长情况.结果: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结合分离HFF方法可靠,纯度高,细胞生长活性好,能快速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周期与细胞生长曲线保持一致,细胞可以传60代以上,P3~P30代均适宜作饲养层;丝裂霉素C抑制细胞增殖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12.5 mg/L作用2.5 h;分离的人PGCs在该饲养层上培养可形成典型的EGCs集落,体外连续培养超过3代.结论:HFF饲养层能有效地支持人EGCs的生长.

    作者:姜蓉;黎晓莉;吴宏;王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无血清悬浮培养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及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筛选

    目的:比较有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emented medium,SSM)培养的细胞中和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培养的肿瘤干细胞球体中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的比例,以期获得较好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SFM培养细胞,观察形成肿瘤干细胞球过程中的细胞形态;更换培养基为SSM诱导其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SSM组细胞和SFM培养的肿瘤干细胞球分化前、后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表达.结果:Tca8113细胞能在SFM中存活、增殖并形成肿瘤干细胞球;SFM和SSM培养的细胞中ALDHhigh细胞比例分别为0.297 0±0.009 0和0.010 7±0.002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分化后细胞与SSM组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用SFM培养舌鳞癌Tca8113细胞可形成肿瘤干细胞球,而且这种细胞球富集了肿瘤干细胞.

    作者:孙守娟;季平;邹波;邓诚;杨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后路矫形侧连续置钉矫形结合n-HA/PA66人工骨粒植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目的:讨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矫形、结合n-HA/PA66人工骨粒植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12~20岁,平均15.2岁;主弯Cobb 角为40°~63°,平均为51.4°.本组患者的Lenke分型: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1例,Ⅴ型1例.21例患者均采用经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n-HA/PA66人工骨粒结合自体骨粒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侧凸Cobb 角为5°~31°,平均13°,平均矫正率为79%,21例患者植骨后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术后近期随访以及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3.4%,术后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患者可参加一般性体育锻炼,且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及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AIS患者,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钉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率,n-HA/PA66人工骨粒结合自体骨粒植骨可用于AIS患者的后外侧植骨融合.

    作者:张乐;欧云生;权正学;蒋电明;安洪;唐可;罗小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前交通动脉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有关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报道病例的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和夹闭治疗对比的病例报道资料进行检索,经严格筛选后后纳入的文献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无异质性.对比开颅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其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以及预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数据漏斗图分析对称,提示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应结合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合理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大程度地提高生存率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程崇杰;周帅;孙晓川;张晓冬;熊学华;郭宗铎;夏湘平;杨理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错误发现率及其扩展和应用

    目的:介绍多重假设检验中的错误发现率控制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q值和局部错误发现率.方法:将Benjamini和Hochberg(BH)控制程序、q值和局部错误发现率应用于一个前列腺癌微阵列数据的基因差别表达分析,控制和估计错误发现率.结果:当错误发现率为0.10时通过BH程序得到60个差别表达基因,q值小于0.10的有74个基因,局部错误发现率小于0.10的有31个基因.结论:高维数据多重假设检验中能同时控制或估计错误发现率,BH控制程序、q值和局部错误发现率的联合应用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王婷;曾平;黄水平;赵华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氮末端-前脑钠肽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评估意义及乌司他丁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氮末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关系,探讨Nt-proBN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及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性心功能障碍的干预效应.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中心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资料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C组在确诊严重脓毒症后接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U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同时给予乌司他丁干预,用法为30万IU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5 d后减为10万IU每天2次,连用2 d;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第7天3个时间点采血测定Nt-proBNP,同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结果:2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于治疗后第4天达峰值,至治疗后第7天明显下降,U组峰值低于C组(P<0.05),2组治疗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LVEF值均于治疗后第4天降至低值,C组较U组降低更明显,至治疗后第7天明显回升,U组回升显著(P<0.05),2组治疗后第7天LVEF值均高于治疗前,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按LVEF值分组,LVEF≤50%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50%组(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Nt-proBNP与LVEF均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与LVEF负相关,可作为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心功能障碍的指标之一;乌司他丁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

    作者:陶杨;马渝;周发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重庆儿童医院539份0~12岁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每份血清进行EBVCA-IgG及EBVCA-IgM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血清标本是否存在EBV感染.Excel软件储存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地区12岁以下儿童EBV新发感染率为9.7%,累计感染率为51.2%.0岁~、0.5岁~、1岁~、3岁~及6~12岁新发感染率分别为20.0%、8.2%、12.4%、4.9%、7.0%;累计感染率分别为70.9%(由于胎传抗体的影响,实际感染率低于该值)、17.6%、33.1%、57.4%、71.6%.结论:重庆地区12岁以下儿童EBV的感染率低于目前公认的我国3~5岁儿童的感染率(90%);也低于2006年北京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71%),但仍高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EB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在学龄前期.

    作者:汪洋;许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黏膜损伤部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招募及定居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在食管黏膜损伤部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招募及定居,探讨MSCs对食管黏膜损伤部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将传代MSCs经DAPI标记后移植入实验大鼠体内.2周后取食管组织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植入MSCs的招募及定居情况.结果:局部移植组,食管损伤且给予rhEGF组可见较多量DAPI标记的细胞,未给予rhEGF的损伤组见少量DAPI标记的细胞,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移植组:仅有极少量DAPI标记的细胞.给予rhEGF的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rhEGF的损伤组与未给予rhEGF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给予rhEGF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可在损伤的大鼠食管组织中被招募并定居,局部移植与尾静脉移植途径有差别,rhEGF对于MSCs在损伤的大鼠食管组织招募及定居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哈伟杰;温剑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创液在浅Ⅱ度烧(烫)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护创液在浅Ⅱ度烧(烫)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创面保护剂即护创液试验组8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80例浅Ⅱ度烧(烫)伤患者.用药后观察创面感染情况、全身变化情况、局部过敏情况、创面红肿渗出消退情况、创面结痂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创面红肿渗出消退时间分别为(2.6±1.0) d和(3.2±0.9) d(P<0.05),有显著差异;试验组与照组创面结痂时间分别为(2.7±0.8) d和(3.4±0.9) d(P<0.05),有显著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0.0±1.9) d和(10.5±2.1) d(P>0.05),无明显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换药时间分别为(98.6±42.4) min和(169.0±82.2) min(P<0.05)显著缩短;两组均未出现创面感染、全身不良反应和过敏情况.结论:护创液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外用创面保护剂,适用于浅Ⅱ度烧(烫)伤创面,能安全有效地隔离创面、抗菌以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李颖;张恒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630例住院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分离出病原菌3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2%,革兰阳性菌14.8%,真菌20.9%;本组病原菌中前5位依次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3.5%)、铜绿假单胞菌(15.9%)、金黄色葡萄球菌(13.1%)、白色念珠菌(13.1%)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0.3%);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这几类菌株呈多重耐药性.结论:2010年与2009年相比,本院ICU中VAP常见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呈上升趋势,提示临床中应及时监测ICU病原菌耐药趋势变化,以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曾慧;陈淼;权明桃;罗映红;谌宏军;万洁;罗安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