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胚胎生殖细胞饲养层的制备

姜蓉;黎晓莉;吴宏;王璐

关键词:人胚胎生殖细胞, 包皮成纤维细胞, 饲养层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HFF)饲养层培养体系,用于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方法:取4~5岁小儿包皮,采用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法、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筛选丝裂霉素C作用的佳浓度和时间.分离5~11周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并培养于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HFF饲养层上,观察人EGCs生长情况.结果: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结合分离HFF方法可靠,纯度高,细胞生长活性好,能快速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周期与细胞生长曲线保持一致,细胞可以传60代以上,P3~P30代均适宜作饲养层;丝裂霉素C抑制细胞增殖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12.5 mg/L作用2.5 h;分离的人PGCs在该饲养层上培养可形成典型的EGCs集落,体外连续培养超过3代.结论:HFF饲养层能有效地支持人EGCs的生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终点平衡尿酸酶法与动力学尿酸酶法联用测定尿酸

    目的:考察终点平衡尿酸酶法和动力学尿酸酶法联用测定尿酸的可行性和线性范围.方法:在25℃下1.2 ml硼酸钠缓冲液(0.20 mol/L,pH 9.2)中用293 nm吸收跟踪尿酸酶反应;测定加入5 μl尿酸酶液前反应体系吸收,加入5 μl苛求芽孢杆菌尿酸酶液后记录5.0 min内吸收变化.终点平衡法以尿酸酶反应前吸收为起点而尿酸完全氧化后吸收为本底,二者之差为尿酸净吸收且同尿酸浓度成正比;动力学法分析尿酸酶反应过程预测本底.分析模拟尿酸酶反应曲线,探索从终点平衡法转换为动力学法的尿酸浓度界限值;实验测定联用法的可行性和线性范围.结果:分析40 U/L苛求芽孢杆菌尿酸酶模拟反应曲线,发现两种方法转换的尿酸浓度界限值可为5.0 μmol/L;分析实验反应曲线证实此界限值可行.在40 U/L尿酸酶时终点平衡法测量范围1.0~6.0 μmol/L;联用法测量范围1.5~60 μmol/L且对30 μmol/L黄嘌呤有抗性;在5.0 μmol/L以下变异系数小于10%而5.0 μmol/L以上可小于5%.结论:这种联用法测定尿酸成本更低、线性范围更宽且效率高.

    作者:龙高波;杨宪峰;刘红博;蒲军;杨晓兰;廖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血糖致单侧肢体运动障碍

    高血糖(Hyperglycemia)引起单侧肢体运动障碍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多为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以单侧肢体痉挛为表现的罕有报道.近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发作性右上肢痉挛9 d于2011年4月9日入院.9 d前患者晨起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痉挛,右手握拳,肘关节屈伸,持续约20 s后自行缓解,不伴颜面抽动,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大小便失禁.痉挛停止后感右上肢乏力.未予诊治.

    作者:赖智勇;李光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庆市成年男性工人包皮环切知识干预效果的评价

    目的:筛选出适合重庆地区该人群包皮环切的推广方式,以达到有效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新发感染率,并提高生殖健康.方法:随机抽取4家工厂,分为3个干预组,分别为普通干预组、特殊干预组1、特殊干预组2,3组分别给予3次、2次、1次干预,并在每次干预后1个月内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各种干预方式干预前后包皮环切术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干预方式2的知晓率均高于复合干预方式1、复合干预方式3以及单一干预方式1,并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趋势卡方检验,普通干预组、特殊干预组1包皮环切知识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干预组:*9字2趋势=9.362,P<0.05;特殊干预组1:*9字2趋势=22.476,P<0.001);喜欢的宣传方式是音像材料,感兴趣的宣传内容是包皮环切与艾滋病预防的关系.结论:普通干预组较其它两干预组后知晓率的上升幅度高,达20.81%,复合干预方式2为好的干预方式;包皮环切与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相关知识是主要宣传内容;多种强化相结合的宣教方式是有效的干预方式.

    作者:文静;唐晓君;钟朝晖;李君;刘晨煜;李革;秦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错误发现率及其扩展和应用

    目的:介绍多重假设检验中的错误发现率控制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q值和局部错误发现率.方法:将Benjamini和Hochberg(BH)控制程序、q值和局部错误发现率应用于一个前列腺癌微阵列数据的基因差别表达分析,控制和估计错误发现率.结果:当错误发现率为0.10时通过BH程序得到60个差别表达基因,q值小于0.10的有74个基因,局部错误发现率小于0.10的有31个基因.结论:高维数据多重假设检验中能同时控制或估计错误发现率,BH控制程序、q值和局部错误发现率的联合应用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王婷;曾平;黄水平;赵华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黏膜损伤部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招募及定居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在食管黏膜损伤部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招募及定居,探讨MSCs对食管黏膜损伤部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将传代MSCs经DAPI标记后移植入实验大鼠体内.2周后取食管组织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植入MSCs的招募及定居情况.结果:局部移植组,食管损伤且给予rhEGF组可见较多量DAPI标记的细胞,未给予rhEGF的损伤组见少量DAPI标记的细胞,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移植组:仅有极少量DAPI标记的细胞.给予rhEGF的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rhEGF的损伤组与未给予rhEGF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给予rhEGF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可在损伤的大鼠食管组织中被招募并定居,局部移植与尾静脉移植途径有差别,rhEGF对于MSCs在损伤的大鼠食管组织招募及定居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哈伟杰;温剑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庆市4364名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信息.方法:体格检查,腹部B型超声波、胸部X光检查,血液生化检查,酶法测乙肝血清标志物,χ2检验,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男、女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5%和5.39%.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40.37%和7.64%,女性为35.84%和11.01%.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43.74%、13.55%、7.36%、5.35%和25.89%,女性为41.85%、9.98%、6.32%、5.10%和27.34%.男性高尿酸血症、高黏血症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1.57%、21.03%和45.76%,女性为3.05%、7.45%和58.32%.该男性人群中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行业者的慢性病患病率较低,而主要从事脑力劳动行业者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脂肪肝患病率均较其他行业高.该老年女性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甚高.该人群的男性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高黏血症的标化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高于男性.结论:该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高,控制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超重对慢性病防控尤为重要.建议在社区水平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合理膳食及体力活动建议.

    作者:龚涛;冉亮;邓学洁;屈小英;刘欣;罗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氮末端-前脑钠肽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评估意义及乌司他丁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氮末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关系,探讨Nt-proBN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及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性心功能障碍的干预效应.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中心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资料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C组在确诊严重脓毒症后接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U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同时给予乌司他丁干预,用法为30万IU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5 d后减为10万IU每天2次,连用2 d;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第7天3个时间点采血测定Nt-proBNP,同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结果:2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于治疗后第4天达峰值,至治疗后第7天明显下降,U组峰值低于C组(P<0.05),2组治疗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LVEF值均于治疗后第4天降至低值,C组较U组降低更明显,至治疗后第7天明显回升,U组回升显著(P<0.05),2组治疗后第7天LVEF值均高于治疗前,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按LVEF值分组,LVEF≤50%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50%组(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Nt-proBNP与LVEF均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与LVEF负相关,可作为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心功能障碍的指标之一;乌司他丁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

    作者:陶杨;马渝;周发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东梅州地区的异常血红蛋白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地区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共有15 229人参加了本次异常血红蛋白的电泳筛查,每人用EDTA-K2抗凝真空管采血2 ml.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各项红细胞参数,Gap-PCR与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地贫及Hb E.采用PCR-测序法检测异常血红蛋白点突变.结果:梅州地区的异常血红蛋白发生率为0.479%(73/15 229).本次筛查共发现10种异常血红蛋白,包括1例Hb J-Broussais、7例Hb J-Bangkok、4例Hb Wenchang-Wuming、12例Hb K NewYork、13例Hb Q-Thailand、2例Hb Queens、12例Hb G-Chinese、1例Hb G-Waimanalo、3例Hb G-Siriraj和18例Hb E.结论:广东省梅州地区的异常血红蛋白病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异常血红蛋白的基因品种及频率体现出客家人群特有的南方人群以及北方人群交汇融合的特点.

    作者:温应方;林敏;刘桂荣;吴教仁;王前;郑磊;黄樾;林芬;詹小芬;林春萍;翁秋青;黄芬婷;杨立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并发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化疗期间PICC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9月携带PICC化疗的215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发生及其诊治情况.结果:3例携带PIC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别在PICC置管后29、73 d和108 d(平均70 d)出现PICC导管相关性败血症,其发生率为1.39%,发病密度为0.16/PICC置管1 000 d(0.16‰).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携带PICC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少数病例有可能出现PICC导管相关性败血症,应注意观察相关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对临床表现疑似PICC导管相关性败血症患者不应拘泥于血培养结果,及时拔除PICC管,患者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邢雷;孔令泉;厉红元;任国胜;罗凤;吴凯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27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0年10月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27例的疗效.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124例,中转开腹3例.结论: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汪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同型半胱氨酸致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过程中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用0、50、100、200、500 μmol/L Hcy和100 μmol/L Hcy+30 μmol/L(维生素B12+叶酸)分别与HUVECs培养72 h后,采用MTT法观察Hcy对HUVECs活性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各组HUVECs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免法检测NF-κB;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TLR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Hcy可抑制HUVECs的活性,各Hcy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活性均降低,其中100、200、500 μmol/L Hc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Hcy浓度增加MDA和NF-κB含量和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各实验组SOD活性明显降低,其中,100、200、500 μmol/L Hc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NF-κB可能是Hcy致 HUVECs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MDA和SOD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支芳;于海娇;马琳娜;巩慧慧;梁宇;姜怡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附38088例分析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38 088例TCT结果,阳性者定期复查或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在阴道镜引导下定位活检.对有完整资料的1 556例病理结果按年龄进行分组分析,并对TCT与活检组织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 088例TCT检测中,异常者2 462例,有明确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者1 556例,病理证实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及HPV感染病例分别为279、314、365、75例和94例.TCT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60.35%,TCT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53%,阳性预测值为83%,阴性预测值为56%.30~39岁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为30~49岁.TCT阳性者发生CINⅠ、CINⅡ和CINⅢ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为11.11、13.21、8.19,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为22.60、20.72、13.66,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为10.33、25.45、54.65.结论:TCT筛查宫颈病变的阳性率、阳性预测值与活检病理结果符合率均较高,对病理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TCT阳性者宫颈病变的危险较一般人群明显升高.

    作者:贾英;吴瑾;唐良萏;廖光东;张新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侧示指伸肌变异1例

    1 结果左侧示指伸肌起自前臂骨间膜后面下缘,桡骨下端后部,以扁圆形肌腱止于示指中节指骨底尺侧份,该肌肌腹长5.8 cm,宽1.1 cm,厚0.2 cm;肌腱长6.2 cm,直径0.2 cm.该肌由骨间后动脉分支供血;骨间后神经发肌支下行于拇长伸肌深面,穿过第一骨纤维管分布于该肌(图1).右前臂后部指伸肌深面和拇长伸肌内侧无任何肌肉连于桡、尺骨至示指,亦未发现该处遭破坏迹象,故认为右侧示指伸肌缺如(图2).

    作者:李京;景爱红;任振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牙体预备时机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牙体预备时机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纤维桩粘结后何时进行牙体预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新鲜下颌单根前磨牙35颗,截冠,完善根管治疗并进行桩道预备,使用ParaPostR ParaCoreTM双固化桩核-复合树脂水门汀粘结玻璃纤维桩(Tenax fiber white)并形成桩核.将形成桩核后的35颗下颌单根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在粘结结束后分别即刻、15、30 min、24 h时间点进行牙体预备,余下1组为空白组,不进行牙体预备.室温下贮存24 h后,将所有5组下颌单根前磨牙的牙根部切割为1 mm厚的试件,按照根管的深度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测试纤维桩推出强度.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组试件纤维桩的断裂方式.结果:纤维桩粘结后不同时机进行牙体预备,其粘结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粘结后即刻、15、30 min 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牙体预备时机延后,牙体预备对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影响逐渐减小,24 h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不同粘结部位进行比较,显示根管冠1/3部的粘结强度显著高于根尖1/3(P<0.05).结论:为了获得大的粘结强度,应尽量在纤维桩粘结结束后24 h后进行牙体预备,尤其要注意根冠1/3处的粘结质量.

    作者:胡娜;徐凌;王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前交通动脉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有关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报道病例的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和夹闭治疗对比的病例报道资料进行检索,经严格筛选后后纳入的文献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无异质性.对比开颅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其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以及预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数据漏斗图分析对称,提示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应结合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合理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大程度地提高生存率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程崇杰;周帅;孙晓川;张晓冬;熊学华;郭宗铎;夏湘平;杨理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人胚胎生殖细胞饲养层的制备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HFF)饲养层培养体系,用于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方法:取4~5岁小儿包皮,采用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法、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筛选丝裂霉素C作用的佳浓度和时间.分离5~11周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并培养于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HFF饲养层上,观察人EGCs生长情况.结果: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结合分离HFF方法可靠,纯度高,细胞生长活性好,能快速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周期与细胞生长曲线保持一致,细胞可以传60代以上,P3~P30代均适宜作饲养层;丝裂霉素C抑制细胞增殖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12.5 mg/L作用2.5 h;分离的人PGCs在该饲养层上培养可形成典型的EGCs集落,体外连续培养超过3代.结论:HFF饲养层能有效地支持人EGCs的生长.

    作者:姜蓉;黎晓莉;吴宏;王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相关因素的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情况及未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遂宁中心医院及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妇产科超声消融治疗中心从2010年7月到2011年5月接受咨询的729例患者.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的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后,再进行机载超声模拟定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及临床检查以进一步排除不适合超声消融治疗的患者.结果:33.5%(244/729)的患者终接受了超声消融治疗.未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原因包括:治疗意愿不强(36.2%;264/729);不适合超声消融治疗(12.5%;91/729);选择妇科手术(12.3%;90/729);超声消融设备局限(1.6%;12/729);经费问题(3.3%;24/729).结论:目前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比例不高,要提高患者的接受程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提高超声消融的知晓度.

    作者:彭松;黎克全;吴庆蓉;何佳;黄国华;何敏;张瑞涛;张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步进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步进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phy,DSA)在下肢动脉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图像质量控制.方法:参照卫生部制定的X线影片质量标准,对我院40例399序列步进式下肢动脉造影图像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结果:优381序列(95.5%);良18序列(4.5%).结论:伪影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钟华;潘俊辉;王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振动反应成像系统对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振动反应成像系统(Vibration response imaging system,VRI)对肺不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期间同时参与VRI检测和胸部CT检测的502例患者,分析应用VRI诊断肺不张的可行性.结果:健康志愿者与肺不张患者之间平均值的比较,除右中叶肺野肺部定量数据(Quantitative lung data,QL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肺野QL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志愿者与肺不张患者变异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3±0.838 vs 6.816±1.878).采用Kappa分析VRI与CT诊断肺不张的一致性,当肺不张患者变异度在80%区间估计值(x±1.28s)时,Kappa系数为0.734(P<0.05),振动反应成像系统对肺不张的诊断与CT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VRI对肺不张的诊断与胸部CT检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肺不张的诊断中,CT可提供肺不张患者肺部病变的影像学客观资料,而VRI则更多提供患者功能评估方面的参考依据,VRI在肺不张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作者:戴百章;李梅华;杨艳霞;任朝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CXCR1/CXCR2受体拮抗剂(G31P)对人前列腺癌增殖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CXCR1/CXCR2受体拮抗剂-G31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研究不同浓度G31P对PC-3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体内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G31P对裸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100 ng/ml G31P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作用1、3 d和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d P=0.007、3 d P=0.001、5 d P=0.028,均为P<0.05).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模型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100 μl N.S)相比,G31P处理组(0.5 mg/kg)从给药第18天起能显著抑制前列腺肿瘤的体积(P=0.026,P<0.05);与对照组相比G31P处理组在抑制前列腺肿瘤重量方面有明显作用(P=0.027,P<0.05).结论:G31P体内外实验均能抑制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增殖.

    作者:刘欣;邓国英;杨淑凤;李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