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32例分析

黎友伦;吴亚梅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摘要: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流行、诱因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年呼吸道分离出的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诱因和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各科分布广泛,肺科分离出18株,占56.3%,其中RICU中分离出6株.药敏显示对泰能耐药,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耐药率高,对喹诺酮类耐药率稍低.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如COPD、癌症等,以及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治疗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机会.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困难,宜尽早选用合理的抗生索治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IL-6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i26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IL-6的影响.方法:实验1采用该疫苗皮下免疫小鼠,免疫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2用该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别免疫小鼠,于免疫后0、4、8、10、14和16周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Si26或PHA刺激脾细胞,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IL-6水平无明显变化;动态观察发现IL-6于疫苗免疫后8~10周达高水平.结论:IL-6可能与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i26GST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无关.

    作者:李文桂;石佑恩;张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RF和ASO

    目的:本文对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58例患者血清RF含量和96例患者血清ASO含量以及25例健康正常人血清RF和ASO含量,并同时与乳胶凝集法结果对比.结果:批内、批间变异系数RF分别为1.83%和3.82%,ASO分别为2.76%和5.28%.定量检测具有满意的线性响应(RFr=0.987,ASOr=0.995).免疫比浊法ASO阳性率为16.6%,乳胶法为8.3%,RF比浊法阳性率为24.1%,乳胶法为18.4%,比浊法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胶法.测定25例健康正常人,RF均小于20IU/ml,ASO均值为70.7±55.6IU/ml.结论:本方法的重复性、准确性、稳定性、特异性均较好,脂血、溶血、黄疸无明显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瀑;赵文斌;康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全息元法制定多指标参考值范围研究

    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定多元参考值范围的新方法--全息主成分叠加复元法(简称全息元法).用以降低多个单变量参考值范围联合判断所产生的高假阳性率,改善传统多元方法对变量正态性和(或)指标独立性的严格要求,为多元参考值范围的临床运用拓展更大的空间.方法:采用该法将n个m维多指标数据转换为n个全息主成分值TZ,再针对n个一维TZ值应用正态近似法或百分位数法制定相应的参考值范围.并将单指标法、4种其它多元方法及该法对儿童发育资料应用结果作比较.结果:本法识别阳性率接近5%的理论水平,为5.02%,检出假阳性率为适中,为0.85%,其假阴性率水平符合应用实际要求.结论:本法理论依据充分,并具有(1)不丢失任何信息,(2)既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亦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3)允许指标间存在任何程度的相关性等多个优点.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润华;田小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附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症状缺发特异性,易漏诊、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现将我院8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报告于后.1 临床资料

    作者:李世红;吴仕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抑郁的治疗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老年人抑郁的临床特征和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了30名60岁以上有明显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用新型抗抑郁剂SSRI类的百忧解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20名采用阿米替林治疗的老年病人进行对照.结果:老年人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心境恶劣,症状通常很模糊,情绪低落,常被隐藏起来,焦虑经常是主要症状;结论:百忧解结合适当的心理治疗对老年人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抑郁症状是很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蓝长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评价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对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7例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盐酸罂粟碱和酚妥拉明混合液,配合心理咨询、性知识讲解和性咨询等二阶段综合治疗.结果:第一、二阶段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25.4%、78.0%,总有效率为83.6%.结论:阴茎海绵体内注射,配合心理咨询、性知识讲解和性咨询等综合治疗对病人恢复信心和诱发勃起完成性生活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明朝;苟欣;何梓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8435例大肠镜检分析

    大肠疾病在消化道疾病中占重要地位;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又很相似,所以仅凭病史和体征是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作者自1990年8月至2000年5月,共行大肠镜检术843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何代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研制

    目的:对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含量,用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并进行了定性及卫生学等项检查.结果:本研究研制的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制备工艺简单,含量测定快迅、准确.结论:该制备工艺可用于常规制备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

    作者:左六一;叶荻庆;赵语;徐富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肠多肽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了解胆囊收缩素(CCK)、蛙皮素(BBS)、生长抑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和胃泌素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原代培养,测定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3H-TdR)以观察细胞生长.结果:培养期间,细胞存活良好,保持腺泡形态,与对照组(251.5±69.1 cpm)比较,CCK、BBS明显增加了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3H-TdR,分别为361.0±57.6和605.5±214.2 cpm,P<0.05;而VIP组、SST组和胃泌素组则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3H-Td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CCK、BBS有促进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生长的作用,SST、VIP、胃泌素则不影响胰腺腺泡细胞的生长.

    作者:韩军;赵旭东;唐承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β-受体阻滞剂促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是否有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急性心肌梗塞1周后的大鼠分别用美托洛尔灌胃1~3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VEGF,并计数毛细血管密度,同时观察心率的变化.结果:服用美托洛尔后的大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用美托洛尔后心率下降显著的心肌梗塞大鼠,其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又显著高于心率下降不明显的大鼠.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以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新生,该作用可能是由窦性心动缓触发的内源性VEGF分泌增加所致.

    作者:佘强;陈运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胆道异位胰3例报道

    胆道异位胰腺临床罕见,我院近年收3例,结合文献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例1:女,55岁,因反复上腹疼痛伴胸背部不适7个月入院.体检: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腹平、软;肝、胆囊未触及.B超:肝内胆管轻度树枝状扩张,胆囊多次重复探查未探及,总胆管起始段明显扩张,内径约1.5cm,内可见一直径不小于3.0cm之强回声.CT: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胆管内结石.手术发现,大网膜与右肝有广泛粘连,肝、胰质中,无包块.

    作者:王济明;杜成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OT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疗效分析

    目的:为了观察吡柔吡星(THP)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用THP代替CHOP中的阿霉素(ADM)组成了COTP方案治疗23例NHL.结果:缓解率高达78.2%,而出现毒副反应极小.结论: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渝;黄宗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氧糖剥夺离体神经元缺血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方便、实用的神经细胞离体氧、糖剥夺体外“缺血”模型.方法:新生大鼠皮层-基底节神经元原代分散培养14天后,将培养液分别换为含葡萄糖和不含葡萄糖的Earle氏液.不含葡萄糖组置入一个经改造的保鲜盒内(体积2000ml),密闭并通入混合气体(含95%N2,5%CO2)4h,采用LDH和MTT法检测神经元的损害.结果:氧、糖剥夺(OGD)4h组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神经元的活性逐渐下降,培养液中LDH释放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了方便、实用的体外神经元“缺血”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缺血性神经元损害机制及有关药物的保护作用提供了一手段.

    作者:张拥波;董为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例肝细胞性肝癌抗雄激素治疗临床与随访观察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肿瘤,抗雄激素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1].作者从1993年至1997年4年间对我院收治的部分雄激素受体阳性及晚期肝癌采用抗雄激素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放;马绍华;王济明;王洪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五组:C组:正常对照;D组:糖尿病组;DT 1组:糖尿病+维生素C30mg/kg/d;DT2组:糖尿病+维生素C90mg/kg/d;DT3组:糖尿病+维生素C270mg/kg/d;分别在第1,2,4,6,8周测定尿白蛋白的排泄率,第9周测定血浆和肾脏维生素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组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显著降低(P<0.05),DT1、DT2、和DT3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4、6、8周DT1、DT2、DT3组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显著低于D组(P<0.05).DT1、DT2、DT3组相应各时相点之间尿白蛋白排泄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补充维生素C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的排泄率,维生素C可能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有一定作用.

    作者:肖谦;汪恕萍;何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与胃癌发生研究进展

    近的研究证实,疾病是由致病因子直接或间接通过凋亡基因突变,蛋白调控失常,破坏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平衡而发生的[1].而在各系统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食管癌、肝细胞癌、大肠癌、膀胱癌、卵巢癌等的形成过程中,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各自的凋亡增殖平衡失调则起着更为重要作用.现就细胞凋亡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宇;吴小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Leptin与糖尿病

    Leptin为ob基因的表达产物,参与能量代谢、调节体重,其与肥胖症关系的研究已相当深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eptin与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糖、脂、胰岛素代谢以及糖尿病合并妊娠等关系密切.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0b基因和leptin ob基因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其突变可致动物和人的肥胖表型[1,2],因而有人称之为肥胖基因.人0b基因位于7q313,全长18kb,其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小鼠有84%的同源性,人和小鼠ob基因均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3].

    作者:任伟;张素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作者:权正学;欧云生;王因希;安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2例初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60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Jackson癫痫)的临床表现、腰穿及CT检查.结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SF异常在发病后10天内的阳性率为100%,11~15天为89%,21~30天为45%;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48h内为100%,3~5天内的为80%,5天以后的阳性率很低.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作者:毛思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惠尔血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临床分析

    惠尔血作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他应用尚少见报道.我院近5年来用惠尔血治疗非放、化疗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1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为我院1994年至1999年住院患者,根据血象和骨髓涂片检查确诊.男4例,女8例,年龄15~68岁,中位年龄38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0.4 x 109/L~1.2×109/L;骨髓象均符合粒细胞缺乏症.其中4例发病前有服他巴唑史,4例服解热镇痛药史,1例服抗结核药力克肺疾,3例无明确病因,均无放射线接触史.12例入院时均有发热,体温高达38.5~40℃,伴严重感染,病情危重.

    作者:王利;唐宗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