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张素华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活力测定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连续监测法测定106例肝病患者和4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胆碱脂酶活力,并与其他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水平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值、前白蛋白等显著正相关,与谷草转氨酶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碱脂酶活力测定可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之一,在慢性肝病的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亚;黄维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的研究证实,疾病是由致病因子直接或间接通过凋亡基因突变,蛋白调控失常,破坏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平衡而发生的[1].而在各系统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食管癌、肝细胞癌、大肠癌、膀胱癌、卵巢癌等的形成过程中,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各自的凋亡增殖平衡失调则起着更为重要作用.现就细胞凋亡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宇;吴小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资料和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1996年12月~1999年11月我院心血管专科住院病儿共116例,其中男49例,女57例,年龄2月~15岁,平均7.5岁,患儿入院后均采用ELISA法[1]检测8种病毒-IgM,出院后在门诊专科随访3~6个月以上.选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儿60例查病毒IgM作对照.
作者:钟家蓉;周勤;田杰;钱永如;刘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乙肝HBsAg和结核杆菌HSP70融合表达质粒.方法:用PCR方法从结核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结核杆菌HSP70基因序列,应用T-A克隆技术,克隆到质粒pGEM-T vector,经DNA测序证实基因碱基无误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成pcDNA3.1-HSP70重组质粒.然后,再用PCR方法,从质粒pEcob6中扩增出HBsAg基因,并克隆到质粒pcDNA3.1-HSP70,将HBsAg基因的C端与HSP70基因N端连接,构建HBsAg和HSP70融合表达质粒pcDNA3.1-S-HSP70.结果: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结论:乙肝HBsAg和结核杆菌HSP70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作者:梁增伟;李用国;任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利用45侧成人膝部标本,分别制成片厚为5mm的横、矢和冠状连续断层.结果:详细描述了半月板及其相关结构的断面表现,测量了半月板前、后角、体部的厚度及其横、矢径.结论:半月板的佳显示断面为矢状面.
作者:何瑜;韩景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i26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IL-6的影响.方法:实验1采用该疫苗皮下免疫小鼠,免疫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2用该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别免疫小鼠,于免疫后0、4、8、10、14和16周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Si26或PHA刺激脾细胞,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IL-6水平无明显变化;动态观察发现IL-6于疫苗免疫后8~10周达高水平.结论:IL-6可能与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i26GST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无关.
作者:李文桂;石佑恩;张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观察吡柔吡星(THP)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用THP代替CHOP中的阿霉素(ADM)组成了COTP方案治疗23例NHL.结果:缓解率高达78.2%,而出现毒副反应极小.结论: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渝;黄宗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西沙必利对健康人类胆囊张力及餐后胆囊排空的影响.方法:应用B型超声仪测定了15例健康志愿者服用西沙必利前后的空腹和餐后的胆囊容积,并计算其对胆囊排空率的影响.结果:15例健康志愿者口服西沙必利前、后空腹胆囊的容积无明显改变(P>0.05).服用西沙必利后的餐后30min胆囊容积较服两沙必利前明显缩小(P<0.05).服西沙必利后胆囊排空率显著增加(P<0.001).结论:西沙必利对空腹胆囊容积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促进餐后胆囊的收缩及排空.
作者:张霞;唐承薇;钟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胆道异位胰腺临床罕见,我院近年收3例,结合文献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例1:女,55岁,因反复上腹疼痛伴胸背部不适7个月入院.体检: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腹平、软;肝、胆囊未触及.B超:肝内胆管轻度树枝状扩张,胆囊多次重复探查未探及,总胆管起始段明显扩张,内径约1.5cm,内可见一直径不小于3.0cm之强回声.CT: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胆管内结石.手术发现,大网膜与右肝有广泛粘连,肝、胰质中,无包块.
作者:王济明;杜成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例1、张某,女,64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7天于1992年6月10日入院.8年前B超诊断为胆囊多发性结石.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膨隆,全腹有压痛,以右上腹为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弱.腹部平片显示:低位机械性小肠梗阻(完全性),胆囊区域有积气征象.B超示胆囊萎缩,未发现结石.入院后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支持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突然肛门排气,解少量酱色稀糊样便两次,腹痛腹胀减轻.第10日钡剂灌肠检查示:回肠部分性梗阻.当日检查后患者从解出的粪便中发现了三枚结石,大者3cm x 3cm×2.5cm,后经检验证实为胆结石.病情完全缓解.
作者:成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肿瘤,抗雄激素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1].作者从1993年至1997年4年间对我院收治的部分雄激素受体阳性及晚期肝癌采用抗雄激素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放;马绍华;王济明;王洪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喷昔洛书乳膏治疗单纯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单纯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喷昔洛书乳膏治疗组和阿昔洛韦乳膏对照组.治疗后第1,2,4,6,10,14天观察记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结痂开始时间、完全结痂时间、脱痂开始时间和完全脱痂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痊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喷昔洛韦乳膏是治疗单纯疱疹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周汛;李桂明;李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GPS)对人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等实验血液学技术.结果:GPS在体外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而同等剂量的GPS能明显促进正常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GPS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结论:GPS可能通过阻止HL-60细胞从静止期(G0期)进入增殖周期(S/G2+M)期,抑制DNA的合成等途径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提示GPS有可能成为既能促进正常造血,又能抑制人白血病等肿瘤细胞增殖的天然诱导剂.
作者:戴勤;王亚平;周开昭;姜蓉;吴宏;郑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Versapulse激光治疗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Versapulse激光的三种不同Q开关激光分别治疗不同的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病变.结果:此方法可明显去除或淡化外源性色素性病变,无疤痕产生.结论:Versapulse 激光对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病变效果好,但个别病例如色素颗粒较大,色素较深,需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效果.本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金岚;张文红;陈英;陶世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症状缺发特异性,易漏诊、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现将我院8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报告于后.1 临床资料
作者:李世红;吴仕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直肠癌是我国具有高发病率的九类癌症之一,我国的直肠癌具有以下特点:(1)腹膜返折以下的低位直肠癌占大多数.(2)直肠癌以溃疡型病变居多.(3)<30岁的直肠癌的发病率远较国外多见.据报道[1]我国<30岁的直肠癌占全部直肠癌的12%. 直肠癌作为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自Miles(1907)提出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治疗直肠癌后,其术后长期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张涛;陈晓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8例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穿刺检查在肺部疾病诊断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P<0.005),且结果可靠;穿刺检查与外科摘除活检联合检测可提高肺部疾病的诊断率.结论:对肺部疾病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者应尽早作针吸检查,该项检查方法简单、快速、病人痛苦少,便于推广.
作者:张桂蓉;张和生;梅同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弱视为常见的儿童眼病.Nelson[1]的统计,在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弱视的发病率约为1.3%~3%,我国弱视发生率为2.86%[2].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笔者对弱视治疗方法及其进展作一综述.1 遮盖疗法早在1743年de Buffon认为弱视眼视力的下降是产生斜视的原因,因而建议遮盖注视眼,由此建立了延用至今达200多年的遮盖疗法.Callahan[3]及von Noorden[4]报道除常规遮盖之外,加做些精细目力工作,可促进视力的提高.尽管遮盖疗法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延用,直到现在仍认为它是治疗弱视主要和有效的方法[5].
作者:张黎;陶永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作者:权正学;欧云生;王因希;安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阴性乳癌细胞中Ki-67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1,25(OH)2D3诱发雌激素受体阴性乳癌细胞株MDA-MB-435s凋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阳性表达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0-8mmol/L 1,25(OH)2D3诱发MDA-MB-435s凋亡过程中,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Ki-67阳性表达指数呈负相关.结论:对凋亡指数及Ki-67阳性表达指数的综合分析,可全面反映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平衡状态,对于判断肿瘤细胞的增生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大川;姚榛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