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芝
根据中专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国家培养健康的、合格的后备力量.
作者:王茂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1 题库建设的背景与意义目前,国家医药卫生类执业资格考试已经由传统式考试变为标准化考试,而学校考试也必将完成这一转变.标准化考试的实施,有赖于标准化试题库的建立.题库建设作为标准化考试的物质基础,成为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实施考教分离的需要,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题库建设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及试卷管理标准化、自动化过程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娜;付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8例中-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中HDAC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DAC6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2.0%)显著高于正常(0.0%)或中-重度异型增生组织(22.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HDAC6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HDAC6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李光明;李能莲;张岭漪;王亮;赵睿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处于低层次、保障机制不完备现象,从政策、制度、文化、组织机构、合作协议等方面就如何保证校企合作深度运行进行系统阐述,力求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外部运行机制,保证企业、学校双方长期合作、互利共赢.
作者:张海燕;王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通过提高产科医师医德修养,使产科医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既有高超临床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医德修养、能够承载患者生命重任的新一代临床医务工作者.
作者:张萍;杨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我院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及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57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58%,0分危险指数手术的感染率为0.93%,1分危险指数手术的感染率为3.5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以β-内酰胺类为主,占79.97%;预防性用药时间以48~72小时为主,占74.03%;单种用药占97.02%;病原学检查标本送检率为66.67%.分离的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 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及剖宫产手术目标性监测干预,使产科医师重视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及病原学检查.但仍存在预防性用药时间偏长现象,需进一步干预,缩短术后预防性用药时间.
作者:李喜梅;张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分析中职护生护理职业能力需求,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护理人才.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座谈和开放式访谈法,对我市及乌鲁木齐市5家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研,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作者:刘爱云;陆宁;谷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古文课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医古籍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阅读中医古籍必需的古汉语知识和中医药知识,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上好医古文课可从3方面着手:一是高效完成词汇积累;二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深刻内涵,获取其中的文献信息;三是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增强课程的科研性.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从被动填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研究性学习,激发其科研兴趣.
作者:李计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以救护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室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专科护理4类典型救护工作任务为主线的40个救护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方法 对实验组110名学生进行院校合作的任务行动教学.对照组97名学生进行专职教师讲授的理论学科型教学.结果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即任务行动教学效果优于理论学科型教学.结论 开展以救护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典型救护工作任务行动教学,学生能够获得胜任救护工作所需的综合救护能力,成为紧缺型高级急救护理人才.
作者:崔巧玲;刘旭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图示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内科护理教学质量.方法 将2011级93名护理中专学生作为观察组,采用图示教学法进行授课;将2010级90名护理中专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88.65±15.86)分,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为(70.98±14.38)分,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u=17.010,P=0.000).结论 图示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内科护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沈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为提高学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中职学校应不断推进护理教学改革[1],以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构建护理教学新理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作者:万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地方医学高校只有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理念,重“德”励“志”,拓“识”强“技”,文化育人,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彰显自身办学特色.
作者:白治堂;刘潇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全面分析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中“局部麻醉药”章节内容,根据专业素养发展需求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素质基础、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感受,精心设计说课过程,反思该章节授课方法并提出改进设想.
作者:张新忠;粱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在小说中以强烈的启蒙主义思想、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刻画了孔乙己、祥林嫂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本文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侯凤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出血点的查找方法和电凝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顽固性鼻出血56例.患者采用坐位或半坐位,在渐进性局部麻醉下以鼻内镜检查,查找、辨认出血点,明确出血点后对出血点进行点状电凝治疗.结果 患者均能主动配合,顺利完成检查和治疗;出血部位在嗅裂部鼻中隔侧23例,下鼻道20例,中鼻道8例,总鼻道、鼻中隔嵴突后方3例,2例未找到明确出血点.55例患者一次治愈,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结论 依据鼻内镜下不同出血部位的血流特点及黏膜形态特征,结合渐进性局部麻醉及鼻甲移位,顽固性鼻出血绝大多数可明确出血点,以电凝治疗可有效止血,患者痛苦小,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宗焕;许正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中职卫校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的方法与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职生医学科普知识欠缺,但求知欲较强.通过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 中职卫校开展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可提高学生医学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
作者:郑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本文从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意义、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及个性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3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吴丽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针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为现代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接轨打下基础,培养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作者:谢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基层医院125名年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总分为(180.5±27.5)分;相关性分析显示,护士的年龄、护龄、学历、职称与其核心能力呈正相关,不同年龄、护龄、学历、职称护士的核心能力不同.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实行分层级培训.
作者:段丽琴;刘艳秋;王惠兰;王秀芝;于金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1 病例患者,男,4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两年余,加重一周入院.患者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与活动及体位无明显关系,发作时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胸闷、气短、全身出冷汗,含速效救心丸后症状可减轻.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心绞痛,给予对症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入院前—周因心前区疼痛较前发作频繁,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我院,以“心绞痛”收住入院.
作者:丁涛;戴慧;李利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