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开放性实验教学体会

王小英;黄东爱;吉丽敏;王咸寿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 基因工程, 开放性实验教学
摘要:为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实现生物技术高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在生物技术专业开设基因工程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形成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基因工程教学质量.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带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护生的影响

    临床教学是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临床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护生的生活、理想、道德标准、情感和意志等,从而直接影响着护生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临床带教教师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可促进护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作者:郝碧海;何水英;张茜;袁玲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思维导图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尝试与体会

    病原生物学知识点多,内容复杂,不易记忆,且课时有限.本研究试图以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为学生预习的提纲、课堂笔记的蓝本及课后的复习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作者:周洪昌;赵梦;徐伯赢;姚韵靓;邵圣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教育的全程——谈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和医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在保证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相得益彰的基础上,整合医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教育全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李燕琼;夏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实验关键能力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需的一种执业能力.针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结合现代职教理念,提出并阐述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3种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邵红英;付华;杜霞;韩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思考

    作为自主创新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依靠力量之一,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应认真审视协同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特色优势出发,在解决关系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支撑和引领.

    作者:杜媛;张方明;陈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对护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树立、教学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的挖掘、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作者:王朴;王燕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职新生艾滋病知信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28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回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8%,63%的新生能够正常对待艾滋病患者,17%的新生通过学校的宣传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新生父母的婚姻状况及新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有必要在高职院校新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刘亚莉;刘剑辉;牛丽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25名临床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针刺伤情况,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我院48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有425名护士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54%.其中76.00%的护士被污染针头刺伤过;低职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门急诊、外科、手术室针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器毁形、拔针、处理用物、回套钟帽等;护士在操作时经常戴手套者仅占10.21%,钟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者占53.18%,自觉执行上报制度者占13.18%,产生心理障碍者占90.82%.结论 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较差,操作不规范,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防护管理,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作者:高祝英;孟灵;杨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细节管理和护理美学教育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和护理美学教育在护理技能操作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10级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班的212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加强技能操作培训,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细节管理和护理美学教育,比较两组实习一个月后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以及带教教师与患者的满意度、投诉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生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带教教师、患者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投诉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引入细节管理和护理美学教育,可以培养护生细心的工作态度,提高护生实际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提升护士形象,降低患者投诉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沈丹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以及睡眠障碍与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年龄、透析年限、每周透析总时间、饮食状况等,慢性肾衰竭患者的PSQI各成分与SCL-90各因子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睡眠质量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桂玲;杨爱丽;张彩云;刘天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职药物应用技能课中的运用

    药物应用技能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课程,在工学结合课改理念下,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王玉霞;涂冰;谭敏;魏来;钟华美;任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在职护士与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比较

    目的 了解在职护士和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为制订疼痛管理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二级甲等医院70名在职护士及7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20项调查内容中,在职护士与实习护生分别有10项和13项正确率低于60%,她们均在疼痛管理态度维度正确率高,对疼痛治疗的认知水平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在职护士和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且存在认知偏差,建议医院设计有效的疼痛培训项目提高其疼痛管理知识认知水平.

    作者:德艳艳;任建立;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职护生通用能力培养途径

    阐述高职护生护理通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作者:丁建云;孙丰斌;郝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细胞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半个世纪以来,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癌症的治疗也成为全球探讨的热点.与常规治疗法相比,目前基于细胞的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特别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肿瘤干细胞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尤为热门.

    作者:赵美玲;王沛;王红;杨新华;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构建工作情境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笔者对专业课课堂教学进行探究.

    作者:熊野娟;周淑琴;姚虹;杜文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探讨

    分析目前口腔修复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探索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教学特点以及高职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提出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谢宏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 分析比较我院产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避免率.结果 实施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避免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主题式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学见习中的应用探索

    利用先进的诊疗设备,在耳鼻咽喉科学见习中实施主题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临床见习质量及效率.

    作者:郑顺昌;郑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教学评估反馈意见,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施PBL和多媒体教学,并灵活运用循证医学和分专题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开展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刘广志;何洋;刘扬;姜红;高旭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产儿触摸干预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体重不足2 500 g的婴儿.目前我国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5%~10%.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病死率为12.7%~20.8%,是足月产儿的10倍[1].其中体重不足1 500 g的早产儿,国内病死率高达70%~80%,而国外相对较低,为33%~70%[2].

    作者:吴晓霞;许雅婷;王玲;黄红娟;张秀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