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俊;何建超;李家宇
目的 以中医三因制宜治疗原则为指导,建立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0级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全程,评价其对0级糖尿病足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在人口学资料及足部病理改变相似的情况下,对两组教育前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糖尿病足自我管理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达98.3%,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3.8%,能做到自我管理的达9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三因制宜的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由0级上升为1级,值得推广.
作者:高雪华;杨小芳;潘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2012年,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单位,其农村医学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根据市场对农村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学生培养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岗位胜任力较差问题,该专业利用示范校建设契机,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方面展开积极探索. 笔者作为农村医学专业建设负责人,就相关情况做如下概述.
作者:高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护理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与临床应用间的差异,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与我院合作的实习医院,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相关情况调查.结果 开展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调研,能够及时了解临床现状,有助于优化教学,缩小教学与临床间的距离.结论 通过临床调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体现临床要求,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有效衔接.
作者:胡哲;张静;解廷墨;许继艳;高燕;宋启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微课嵌入探究式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8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9人)和实验组(1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微课嵌入探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并通过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及学生访谈两种方式调查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访谈结果显示,新型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结论 微课嵌入探究式翻转课堂能大幅度提升诊断学教学效果,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钱红;刘理静;武斌;周军;黄民江;曹湘玉;李玉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实验组护理1班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护理2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训课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实验报告,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评价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内容及环节上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实训教学的评价较高.结论与传统实训课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意识,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热爱专业,培养了岗位能力.
作者:荣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对培养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2015年5—12月在我院消化科实习的16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医护沟通、护士间沟通、护患沟通中.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问卷,调查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得分为(57.22±2.32)分,高于实施前的(41.15±5.2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医护沟通能力得分为(4.00±1.26)分,高于实施前的(2.02±1.31)分;护士间沟通能力得分为(3.53±1.41)分,高于实施前的(2.11±1.46)分;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3.18±1.32)分,高于实施前的(2.08±1.36)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促进医护和谐团队建立,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汪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学机能学教学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十分有益.然而,当前实验教学方式固定、教学手段滞后,面对这些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究数字化模式医学机能学实验室的开发及应用,整合传统实验室,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研兴趣,是当前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作者:李涛;谭安雄;朱亚平;欧阳恩鸿;丁建华;王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结合微课特点,介绍在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的微课教学研究与设计.
作者:崔万丽;齐玲;田晶;王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1127名医学生进行心理弹性测量,选择低分组的46名学生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以提高心理弹性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能够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得分,干预6个月后学生心理弹性保持在团体辅导结束时的水平.团体辅导对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有效,且效果持久.
作者:杜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还原临床教学模式对中医妇科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校2014级中医学专业学生150人,随机分为试验班(75人)和传统班(75人),试验班采用还原临床教学模式,传统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试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传统班(P<0.05);试验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高于传统班(P<0.01).结论 还原临床教学模式纠正了以往中医妇科学教学弱化理论、简化病证阐述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实际复杂病机的诊治,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有效对接.
作者:李杏英;胡雪原;李勇华;骆继军;杨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探讨怀旧疗法应用研究进展,为老年痴呆患者护理提供参考.对怀旧疗法的概念、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在我国将怀旧疗法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怀旧疗法,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作者:杨阳;柳明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较低,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缺乏足够的指导能力.因此,通过专业和学科特色相结合,为大学生科研选题来源开辟新途径.
作者:易传安;于鹏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青年教师是未来的教学主力军,教学设计在提高其教学能力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好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对讲授内容提纲挈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教师较好地把握教学方法与课程知识.撰写教学设计能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者:钱海兵;李媛;曾万玲;黄勇其;黄聪;田维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00名高职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网络成瘾者占被试的13.5%;学生主要上网地点是宿舍(占被试的68.4%),主要上网工具是手机(占被试的92.8%),网龄超过5年的学生较多(占被试的66.3%),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较长(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的占被试的33.8%).成瘾者和未成瘾者中除独生子女、年级、上网时间、专业兴趣、家长态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职护生网络成瘾比例较高,影响因素较多.
作者:郝伶;谷传华;许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通过对北京地区12家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职业岗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在准确把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基础上,确定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内容及达标要求,为制定课程标准奠定基础,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作者:李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分析医患关系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教育状况,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并对当前医患关系视角下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作者:乔文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基于提高护士核心能力,尝试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根据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合理进行心血管系——心的教学设计.
作者:成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分析诊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实施课程学习、见习、实习三阶段序贯教学.第一阶段着重打好诊断学基础,后两个阶段着重于诊断技能的综合应用.开展TBL教学,使诊断学教学随着学习进程而不断深入,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提升.
作者:罗颖嘉;马丽萍;肖洁;张世能;许冰;陈锦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若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讲授,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本文从转换教学方式的角度阐释中医学基础教学通俗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作者:危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60例腹部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2000—2015年收治的60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3例因手术不及时死亡,2例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6例,2例再次手术,4例保守治疗.存活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腹部损伤病情复杂,只要救治得当,手术及时,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晓荣;杨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