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祝云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甘肃省中医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52例,其中观察组26例,采用有限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26例复杂Pilon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2.3%、73.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7.2±1.9)w,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9.9±2.7)w,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23.1%,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有限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具有提高关节功能优良率,损伤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效减少住院时间的优点,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理想手段.
作者:王久夏;冯康虎;李盛华;申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师资培养的挑战.为保证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建立切实有效的师资培养路径,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的优秀职业技术教育人才迫在眉睫.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一方面可考虑借鉴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普遍路径,另一方面要体现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特色.
作者:吴华;邓艳芳;张梦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Sandwich教学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8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2人)和对照组(42人).实验组采用Sandwich教学法开展护理伦理学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法.采用满意度评价问卷、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自设的核心能力表进行调查;通过期末理论考试及平时课堂考核结果分析两种方法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核心能力、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方法的总体满意度与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andwich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困惑,增强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作者:葛圆;蓝红霞;廖喜琳;吴清爱;阳绿清;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阐述留学生生理学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创新及改革,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使生理学教学达到佳效果.
作者:胡淑婷;李光华;聂黎虹;周永忠;扈启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再化疗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满足现状,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便利抽取上海市某医院肿瘤科108名再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药物作用与副作用的教育需求为突出,其次是治疗方案、效果、费用,饮食指导,保护血管方法,疼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对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的满足度较低.结论 再化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广泛且程度不同,护理人员应对再化疗患者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吴敏;杨黎;徐兰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就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本文主要论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期提升医学生医术、医德水平.
作者:李奎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结合学生所学化学知识,通过日常班级管理和教育,帮助其了解和分析染发剂与烫发剂的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伤害,教育学生不染发烫发.
作者:陈长应;朱桂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探讨传统儿科临床带教中潜在的问题,如留学生中文应用能力和带教教师英文水平有待提高,临床带教不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重视医德教育,临床教学辅助设施有待改善.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方案,探索适合留学生的儿科临床带教模式,加强留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提高留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王晓华;赵建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 以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实习学生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以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实习学生为观察组,在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对比两组教学质量.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对麻醉安全意识教学、麻醉技能教学、麻醉记录教学3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加强风险防范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小儿麻醉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平春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口腔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学生实习前开展规范化的口腔技能强化训练,成为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题以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性实训模式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模式,终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口腔实训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毕业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胜任临床工作.
作者:杨旭;高凤兰;刘春灵;吴泽秀;刘彦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医学人文与临床技能学融合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校2014级12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医学人文与临床技能学融合教学中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0%以上的学生认为情境模拟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习自主性、医学关怀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结论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医学人文与临床技能学融合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
作者:杨琼;高天舒;刘珍;向琼;王汉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对现阶段医学院校医用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笔者多年医用物理教学经验和国家相关部门规定性文件,结合医学院校实际情况展开探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为建立高效医用物理课堂做出贡献.
作者:吴双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中药科普文化活动具体措施和中药专业建设现状.立足实际情况,从文化氛围营造、学生专业学习、教师教学能力3方面分析中药科普文化活动对中药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作者:麦艳珍;祁银德;李大炜;申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解决人体解剖学课堂内外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网络微课形式开展教学改革,对人体解剖学网络微课的知识点选取、课程设计、录制整合、网络发布等进行研究,并对网络微课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网络微课受到广大学生欢迎,能够帮助学生解答课上遗留问题,与课程疑难点之间的契合度较高.结论 网络微课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创新意识、开拓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伟;章明星;潘建明;刘建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存在一些问题,微视频可以弥补其不足之处.微视频时间短、形式灵活、内容广泛、形态多样,易于接受,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柳青;战明侨;隋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住院老年患者就医体验现况及其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480名住院老年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影响老年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的因素:病区健康教育(10.00%)、护士操作技能(9.79%)、医德医风(9.58%)和医疗护理费用(8.13%)等,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关注患者就医体验过程,不断提高住院老年患者满意度.结论 患者就医经历、就医体验及医患护患沟通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驱动因素.医护人员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亲情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王庆华;王凤;王秀菊;梁良;商琼琼;程美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全科医学专业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病例,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后观察组织切片,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结果 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教学效果较好.结论 病例导入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其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伍丽娜;赵海霞;杨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以我校中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现状,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作者:陈纪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直观显示组织结构、清楚展示动态手术过程和保留影像资料等教学优势,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异位妊娠居妇科各种急腹症的首位,是妇产科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经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在临床上已经普遍开展,对实习学生进行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教学,有助于其对该病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周德兰;丁琰;汤娟娟;陆静;孙玮;冯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结合中职示范学校建设中关于职教发展的目标要求,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课程改革,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达到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的.
作者:杨小霞;冯宜蒀;王昕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