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石铜
对我院近几年来婴幼儿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误诊3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12月龄12例,1~3岁26例.农村33例,城镇5例.做结核菌素试验33例,其中阳性反应15例.
作者:孟秀英;肖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对黄连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 黄连膏制备1.1 黄连膏的制备1.1.1 处方 黄连15 g、黄柏15 g、姜黄15 g、当归25 g、生地50g、黄蜡适量、麻油600 g、尿病医院132001
作者:安凤敏;孟凡淞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对甲状旁腺危象误诊为胃肠疾病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女,35岁.因恶心、呕吐30 d,于2007-07-30入院,住消化科,2007-08-08转入我科.近30 d上腹部不适,饭后饱胀,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食欲下降,停止排大便8 d,乏力,近期体重下降10kg.
作者:边学海;续哲莉;王瑞庆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检测胃癌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病变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测定,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的VEGF.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升高,肿瘤组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肿瘤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浆膜受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肿瘤组术后随访24~36个月中出现复发转移和死亡的患者,术前VEGF表达较其他患者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检测血清VEGF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对胃癌浸润、转移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江海;侯萃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通过对近5 a收治的18例股骨头坏死曾被误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病例的总结分析,说明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重视相关病因,是有效避免误诊的重要方法.方法:我们对18例21髋股骨头坏死曾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临床经验和教训.结果:本组入院后进一步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重视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病因,对易栓症和低纤溶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和监测,是有效防治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前提和关健.
作者:王清义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4例HCC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IGF-1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54例HCC中IGF-1、HIF-la的表达均较正常肝组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x2=9.112,13.369;P<0.05).HCC中IGF-1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39,P<0.05).HIF-1a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P<0.05),IGF-1在AFP≥400 μg/ml的HCC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AFP<400μg/ml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CC中IGF-1和HIF-1α表达反映HCC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预测肝癌浸润转移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郑立;刘超;胡军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现对我院1990~2006-09 44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0岁以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NEL)4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1例,中位年龄31(10~40)岁,病程1~18个月.发生于胃肠道12例,占本组结外恶性淋巴瘤的27%,临床表现类似消化道的炎症、溃疡及肿瘤等.
作者:刘旭妍;辛艳芹;王少烽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输卵管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我院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松;栾小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多蒙特联合柴芍承气汤对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常规和治疗组,后者予多蒙特和柴芍承气汤,均监测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二组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腹痛缓解、腹水消失、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二者联合使用在保护肠黏膜屏障、预防肠源性感染等方面有协同作用.
作者:吕春艳;李莉;张春艳;韩俊岭;谢长顺;郑岳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治疗组28例口服西黄丸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3周VAS评分和麻木感、烧灼感、皮肤刺痒等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均明显减轻,二组间无差异,但治疗组神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西黄丸治疗带状疱疹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费用低廉,药源丰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芮;郭华;高远征 刊期: 2007年第30期
1 病历摘要女,43岁.因车祸致右踝疼痛流血活动受限1 h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表情痛苦,右踝内侧可见一长约10 cm近似横行皮肤裂口,内踝骨折端外露,右踝关节活动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存在,末梢循环良好,X线片示右内踝骨皮质不连续,诊断为右内踝开放性骨折,急诊给予行清创缝合内踝骨折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术前消毒抬腿时发现右小腿上端反常活动,术后第2天补摄右膝x线片示右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不平整,于术后第12天右踝内侧创面愈合良好后给予行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高尔夫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给予膝关节CPM及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5个月复查见右膝踝关节功能良好,X线示右胫骨平台骨折、内踝骨折处已骨性愈合,再次住院行内固定取出术.
作者:汪昌林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我院于2004-12-03~2004-12-06收治群体癔病127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2例,女75例,发病年龄7~17(平均10.6)岁.本组分别于两家餐馆就餐,其中1例自带饭,发病时间:平均饭后1.6 h,晚68 h.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症状,单一腹痛29例,单一恶心9例,单一头晕3例,单一腹泻3例,腹痛恶心65例,其他症状34例.
作者:王玉晶;丁锋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游离皮瓣减少出血,术后减少皮瓣坏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7-05 126例乳腺癌手术中应用组织剪游离皮瓣的临床治疗资料(A组),并与1998-01~2004-12间137例手术刀片游离皮瓣(B组)和132例电刀游离皮瓣的临床治疗资料(C组)进行对照.结果:A组患者游离皮瓣时的出血量、术后皮瓣坏死率分别与B组、C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应用组织剪游离乳腺癌皮瓣可以达到减少出血、减少皮瓣坏死的目的.
作者:程亮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现代社会抗菌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为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同时也加重了抗菌药物的滥用.儿童做为一个特殊的用药群体也存在着较严重的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下瑞就儿童应用抗菌药物的一些误区与预防探讨如下.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大肠癌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2004~2006年手术治疗的58例大肠癌伴高血糖(术前空腹血糖大于6.30 mmol/L)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占8.6%,骶前间隙积脓6.9%,切口感染15.5%,肺部感染、腹腔脓肿、泌尿系感染均为1.7%,无酮症酸中毒.术后平均住院20 d,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高血糖大肠癌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术式,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张海明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我科2005-02~2007-05采用纤维喉镜引导下用间接喉钳摘除较大声带息肉56例,取得了手术成功和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雅平;刘丽萍;刘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通过对409例妊娠期妇女从早期妊娠至临产时血浆中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检测,找出妊娠妇女从早期、中期、晚期及临产期凝血四项的变化趋势.方法:用德国BE Thrombolyzer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随机对我院门诊及住院409例妊娠各期及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各期数据相关性.结果:PT早期、中期至晚期进行性缩短(P<0.01),且持续到临产;APTT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动产时又缩短显著(P<0.05);FIB与APTT一样,早期到中期FIB升高显著(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动产时急剧升高(P<0.01);TT妊娠期直到动产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妊娠中、晚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特别是到了妊娠晚期以及临产期,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作者:王秀明;吴红丽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通过对873例各年龄段城区企业职工的体检,了解其血糖、血脂异常情况.方法:对873例年龄在20~70岁,间隔10岁分5组测定其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按SPS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各组血糖、血脂的异常比例增加,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血脂和血糖血脂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作者:王文平;杨进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对我院1995-12~21304-12在肺科住院的肺癌误诊6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3例,女19例,年龄27~79岁.其中27~44岁17例(27.4%),45~79岁45例(72.58%).1.2误诊情况误诊时间(自发病到确诊),3个月内34例,6个月内16例,7~11个月8例,>12个月4例.误诊为浸润型肺结核34例(其中双阳性5例),粟粒型肺结核6例,结核性胸膜炎10例,支气管肺炎8例.
作者:李爱民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由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的角膜疾病,在我国临床上比较少见,较为难治、预后不良,其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与真菌性角膜炎有所相似,故临床上常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我院收治棘阿米巴角膜炎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戈利 刊期: 2007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