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医学模式的递嬗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伦理意蕴

李霁;张怀承

关键词:医学模式, 递嬗,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伦理意蕴
摘要:人类医学模式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们对于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识程度发展而不断地趋向完善.它的每一次递嬗,都潜涵着丰富的伦理意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完成了医学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有机结合,使完整人在医学上得以实现,它从完整的意义上思考生命价值,赋予了健康以深厚的伦理意蕴,从实践上亲证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科学性,从更高意义上提出了新的医德要求,呼唤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执业医师的民事责任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新<刑法>与<执业医师法>的相继颁布、施行,关于执业医师的法律责任问题的规定正逐步健全.为了引起广大执业医师的高度重视,促使其自觉地遵守有关法律、有效地避免触犯法律,免于法律责任及法律追究,本文拟就执业医师的民事责任作些粗浅的探讨.

    作者:曾建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从经济伦理学角度看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地、市级政府要根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制定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组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与增进健康为目的,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根据经济伦理学要求,区域卫生规划作为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卫生资源配置,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平衡,保障区域人群健康的区域卫生发展的经济活动,毫无质疑地受其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从经济伦理学角度看,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应体现以下几个重要的经济伦理原则.

    作者:王小合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关于可持续发展伦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一种战略性选择,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仅就伦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

    作者:胡盛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关于中专卫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的若干新举措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已被卫生部列入中专卫校教学计划,成为中专卫校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当前,中专卫校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医学伦理学学科的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加以解决,以适应中专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作者:霍修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病理医师的品质要求

    1精心负责规范科学1.1首先要查对病人的申请单和标本是否一致,然后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检查阳性体征及其它检查结果,注意临床上的要求和临床诊断,所以病理医师首先要学会当一名合格的各科临床医师,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分析思路.

    作者:张智武;陈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AID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伦理要求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授精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并为社会和广大不育症患者所接受,然而供精人授(AID,即配偶外人工授精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作者:白丽萍;颜光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有关异体手移植的伦理道德问题

    手不同于内脏器官,属于人体非生命必需的器官,因此异体手移植手术给医者和患者带来新的伦理道德问题.伦理学要求患者必须在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详细了解异体手移植手术的利弊,加以权衡后作出决定,准备进行该手术的外科医生必须严格自律.

    作者:朱立军;裴国献;顾立强;王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加强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的途径

    本文阐述了加强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探讨了实习生医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颜桂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关于放弃治疗的伦理思考

    在医学伦理学中,放弃治疗是一个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放弃治疗的类型、放弃治疗的伦理冲突和放弃冶疗的伦理准则三个方面,对其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作者:刘军;葛国文;魏端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克服病案缺陷的伦理对策

    病案是医院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医疗诊治过程、方案等的原始记录,是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既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及病人服务的需要.

    作者:周文庆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品德健康是健康的基本要求

    品德健康是指个体长期形成的道德意识符合社会主流道德、文化,行为稳定且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注意自我的完善、习惯良好,道德愉快.品德健康是健康的基本要求,因此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品德健康.品德健康包括道德认知健康、道德情感健康、道德意志健康、道德行为习惯健康、道德人格具有魅力.

    作者:沈兴华;杨健荣;范顺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职工医疗保险各利益主体的法律特征和伦理导向

    通过对医疗保险系统的利益主体及其法律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各利益主体在利益分配格局实现上伦理导向的公益与公平,合理与适度、自主与互助、保障与效益以及管理上的需求控制与主动服务原则.

    作者:况成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央苏区的医疗卫生与医德医风建设

    论述了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1931年11月-1934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所建立的医疗领导机构与医院、残废院、疗养院、医学校等机构设施,以及各地地方苏维埃政府普遍设立的医院和诊疗所,中央苏维埃政府有效的防疫卫生运动.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农村山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水平.并且介绍了苏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救死扶伤,高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钻研业务,有所发明的高尚的医德医风,这是留给我们今天的无价的精神财富.

    作者:张启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浅谈急诊病人合理选用辅助检查的伦理要求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接诊各种急、危、重、创病人,各种急诊危重症常可在短时间内威胁病人的生命.这就给医务人员提出高难度素质要求,因此,及时、尽早作出疾病的正确诊断,除依赖病人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外,合理选用必要的辅助检查,对早期确定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伦理意义.本文就急诊病人合理选用必要的辅助检查的伦理要求作如下讨论.

    作者:杨继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为推进医德规范建设而编的专书--《中外医德规范通览》简述

    <中外医德规范通览>收录了中国古近代、中国当代和中国医界拟议的医德规范,外国古近代、外国当代和国际医德规范.一书在手,即可将古人、今人,外国的医德规范来为我们订定医德规范、推进医德医风建设作参考和借助.

    作者:张鸿铸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浅谈青少年性伦理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大量增加.在我国性教育还相当落后和保守的情况下,受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及形形色色性观念的影响.致使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发生混乱现象.由此造成的性病流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性伦理教育,提高他们的性道德观念,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作者:连社君;刘卫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硬膜外腔神经阻滞用于分娩止痛的伦理学意义

    我院自1995年8月至1998年5月,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分娩镇痛1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本组150例均为:全身情况良好,孕期正常,估计能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先露的初产妇,年龄24~27岁,无产科异常及硬膜外麻醉禁忌症,待宫口开全至3~5cm时,即可行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穿刺时取左侧位,选择腰2~3或腰3~4间隙,常规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3~4cm,开放静脉后,首次注放2%利多卡因3ml,5分钟出现阻滞平面,且无腰麻等异常情况发生,再推注0.25%的布比卡因10ml,至宫口开全.控制麻醉平面在胸10以下为宜,局麻药中一律不加肾上腺素,给药前半小时禁用催产素,分娩过程中由麻醉科医师监测产妇的血压、脉博、呼吸,由助产士观察胎心变化,宫缩情况及分娩出血量,并用Apgar评分法,评价新生儿情况,止痛效果的评定分为Ⅲ级.O级--安静无痛;Ⅰ级--轻微疼痛,但能耐受,Ⅱ级--疼痛无缓解.

    作者:张亚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以生命伦理学为体系深化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干课之一的医学伦理学,依据它的课程性质,我们认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式应既区别于一般社会科学,又区别于一般的自然科学,它既不能过于机械、实证,也不能过于抽象、理论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医学生,对他们来说,这一阶段已学完了医学基础课的知识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医学临床课知识,开始了临床见习,在生理、心理上已基本成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分析、鉴别能力.在实践上,学生渴望在走向临床实习及其以后的医疗服务实践时,有理论上的道德指导和行为上的道德选择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基础,以生命伦理学为体系,深刻阐明医学道德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帮助学员认识和掌握医德原则、规范和范围,树立医德新观念,成为有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医务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体会主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张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论人工流产中的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也是解决人工流产伦理争论的重要的原则.本文主要论证了有利原则如何在人工流产的具体实践中贯彻运用,即人工流产必须有利于和如何有利于三方--母亲、胎儿、社会的利益.并指出:当三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根据具体的历史实践条件,确立谁的利益在先、谁的利益在后,而不能不顾具体的实践要求,只强调一方的利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利益.

    作者:崔瑞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生命操作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本文分析了生命操作的科学背景及现状,认为在充分肯定现代医学技术造福人类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对它的负面影响作出理性的评价,提出必须建立生命操作的科学体系,这将对人类进一步揭示生命的深刻内涵具有全新的意义.

    作者:王东生;袁肇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