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桂花
长期以来,不少人不加分析地认为放弃手术就是放弃治疗,放弃手术患者即为临终病人,从而有意无意地懈怠他们.作者认为上述观点和做法是不公正的、不人道的.只有正确理解放弃手术的含义,对放弃手术患者进行生命质量的评估,对不同生命质量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法,进行整体护理,使患者获得应有的道德地位和权利,这才是人道和公正的.
作者:张玲芝;陈妙研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医患纠纷是发生在医疗行业与患者之间的特殊矛盾.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社会文明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愈加离不开医学,如何能够更全面、更正确、更科学地看待和处理医患纠纷,则显得越来越需要重视.
作者:李景梦;张青;闫志强;张康泰;张颖;张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精心负责规范科学1.1首先要查对病人的申请单和标本是否一致,然后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检查阳性体征及其它检查结果,注意临床上的要求和临床诊断,所以病理医师首先要学会当一名合格的各科临床医师,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分析思路.
作者:张智武;陈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干课之一的医学伦理学,依据它的课程性质,我们认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式应既区别于一般社会科学,又区别于一般的自然科学,它既不能过于机械、实证,也不能过于抽象、理论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医学生,对他们来说,这一阶段已学完了医学基础课的知识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医学临床课知识,开始了临床见习,在生理、心理上已基本成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分析、鉴别能力.在实践上,学生渴望在走向临床实习及其以后的医疗服务实践时,有理论上的道德指导和行为上的道德选择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基础,以生命伦理学为体系,深刻阐明医学道德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帮助学员认识和掌握医德原则、规范和范围,树立医德新观念,成为有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医务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体会主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张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知情同意在伦理学上表示着人的尊严应当受到尊重,个人正当的权益不受侵犯,在处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问题时,有权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作出选择.知情同意在医疗过程中,在处理医患关系中,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对于医疗行为的效果和医患之间关系是否和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荣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接诊各种急、危、重、创病人,各种急诊危重症常可在短时间内威胁病人的生命.这就给医务人员提出高难度素质要求,因此,及时、尽早作出疾病的正确诊断,除依赖病人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外,合理选用必要的辅助检查,对早期确定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伦理意义.本文就急诊病人合理选用必要的辅助检查的伦理要求作如下讨论.
作者:杨继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地、市级政府要根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制定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组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与增进健康为目的,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根据经济伦理学要求,区域卫生规划作为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卫生资源配置,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平衡,保障区域人群健康的区域卫生发展的经济活动,毫无质疑地受其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从经济伦理学角度看,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应体现以下几个重要的经济伦理原则.
作者:王小合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人类基因组密码的破译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基因歧视、基因隐私权的保护、基因治疗的滥用、优生学的担忧等,笔者认为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迎接这些挑战.
作者:王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论述了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1931年11月-1934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所建立的医疗领导机构与医院、残废院、疗养院、医学校等机构设施,以及各地地方苏维埃政府普遍设立的医院和诊疗所,中央苏维埃政府有效的防疫卫生运动.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农村山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水平.并且介绍了苏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救死扶伤,高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钻研业务,有所发明的高尚的医德医风,这是留给我们今天的无价的精神财富.
作者:张启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一种战略性选择,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仅就伦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
作者:胡盛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创新是人类的根本特征和高级生产方式,也是人类不断前进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之所在.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探索研究未来事物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事物实现新陈代谢的具有自觉性、创造性和超前性的心理及行为倾向.创新意识是开拓型人才的首要标志.同时,也是培养未来拔尖人才的基础工程和关键.据统计,创新人才是当前和今后国内外各界受欢迎、有前途的人才.中专德育课在世纪之交,如何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这种人才,主要应有以下几点:
作者:王锁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外医德规范通览>收录了中国古近代、中国当代和中国医界拟议的医德规范,外国古近代、外国当代和国际医德规范.一书在手,即可将古人、今人,外国的医德规范来为我们订定医德规范、推进医德医风建设作参考和借助.
作者:张鸿铸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文阐述了加强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探讨了实习生医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颜桂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病案是医院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医疗诊治过程、方案等的原始记录,是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既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及病人服务的需要.
作者:周文庆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作为靠血液透析来长期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问题,近年来由于经验的增多,设备的发展,依靠透析存活5-10年或更长的患者逐年增多,这是现代医疗技术的一大成就.长期透析维持存活还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要让患者了解透析的相关知识,做好自我保健,要有一个合适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情绪.患者本人要提高适应性,并尽量恢复工作参与一些必要的社会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患者的长期存活.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指导.
作者:高菊林;常秀侠;刘英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是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我国首例脐血移植始于1991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近年来又成为临床应用的热点.为了更广泛地应用这一新技术,各地相继建立脐带血库,如广东省就有4家脐带血库采集和贮存新生儿的脐带血.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脐带血移植存在一些伦理上的问题.大部分医务人员及脐带血库代表在热心推广与应用这一新技术过程中,往往忽视医学伦理学问题.
作者:钟雪云;陈运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授精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并为社会和广大不育症患者所接受,然而供精人授(AID,即配偶外人工授精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作者:白丽萍;颜光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有利原则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也是解决人工流产伦理争论的重要的原则.本文主要论证了有利原则如何在人工流产的具体实践中贯彻运用,即人工流产必须有利于和如何有利于三方--母亲、胎儿、社会的利益.并指出:当三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根据具体的历史实践条件,确立谁的利益在先、谁的利益在后,而不能不顾具体的实践要求,只强调一方的利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利益.
作者:崔瑞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新<刑法>与<执业医师法>的相继颁布、施行,关于执业医师的法律责任问题的规定正逐步健全.为了引起广大执业医师的高度重视,促使其自觉地遵守有关法律、有效地避免触犯法律,免于法律责任及法律追究,本文拟就执业医师的民事责任作些粗浅的探讨.
作者:曾建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大量增加.在我国性教育还相当落后和保守的情况下,受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及形形色色性观念的影响.致使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发生混乱现象.由此造成的性病流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性伦理教育,提高他们的性道德观念,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作者:连社君;刘卫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