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赵降英;郑飞云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模式, 研究
摘要: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组织保障及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伦理角度加强医院药理基地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药品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的重要环节,医院药理基地如何在新药临床研究过程中加强伦理道德规范是关系到每一个受试者权益是否得到保护的大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加强药理基地过程管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对今后院内药品临床试验规范管理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措施.

    作者:陆明莹;马爱群;贺宏;王亚峰;孙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满意度考评是医德医风建设的有效载体

    运用正常化的满意度考评方法,使医德医风建设评价有标准,监控有措施,整改有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满意度考评是医德医风建设的有效载体.

    作者:章永川;张柳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无痛苦内镜诊疗中的伦理问题

    对无痛苦内镜诊治过程中,伦理问题从术前、术后、术中几个阶段作了说明,以提高无痛苦内镜的操作质量和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焦虑.

    作者:王仲玉;付汉中;周晨燕;王爱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理论与实践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在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行为是在理智与意志两个基本因素基础上,由行为对象、目的、效果、场合和手段五个因素构成的.要实现道德行为的养成就要深知道德的构成因素,并在其上面下功夫,就要讲求道德教育的说理艺术,讲求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藉以育良行,弃劣行.

    作者:张鸿铸;王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常危及病人生命.目前根治哮喘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效的健康指导对预防和治疗哮喘有很重要的作用.我科从1997年1月-1999年7月对20例哮喘病人根据不同病情开展了健康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春丽;郎红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人针灸治疗中的生存质量与心理伦理需求探讨

    对47例脑血管病人经针灸康复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心理伦理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47例病人在针灸康复治疗前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27.2,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69.3,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的差异显著性(P<0.01).采用图形探索性统计分析,47例生存质量分数描点有31例超出分界线,表明针灸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效果显著.心理伦理需求分析表明:治疗前后47例脑血管病人的问卷调查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可认为接受针灸康复治疗的脑血管病人的心理伦理需求在治疗前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作者:陈惜贞;钟贵玲;刘菊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的应用

    通过对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运用、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减轻病人对住院的焦虑和恐惧,使病人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毓萍;张红梅;裴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针对急诊抢救病人及亲属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灵活运用语言、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取得佳疗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急诊抢救工作更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特色.

    作者:袁力蓉;张启云;武惠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伦理思想

    通过当前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点和指导思想的分析,现正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公益、利民效用的社会伦理原则,保证了三项卫生改革任务的完成.

    作者:李传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于医院药剂工作的若干伦理问题

    医院药剂科作为医院药品和药事管理事宜的技术职能科室,涉及专业技术、信息指导、技术经济管理、行政职能等方方面面,涉及药剂研制生产、采购保管和配方使用,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的生存发展和医风乃至社会风气的良好.因此,这一领域的伦理问题,当然应该引起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读《医学伦理学》一书

    近日读了姜维茂、程乐森、王建立主编,秦玉明主审的<医学伦理学>一书 ,顿感耳目一新.该书在继承总结二十多年来我国医学伦理学成果的基础上,有不少自己的创新.首先,从写作初衷来看,该书是由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程改革试点课题的一个成果.

    作者:李恩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HGP引发的几个认识误区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对人类生活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但还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夸大,它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或者会引起社会动荡和恐慌,或者使一些人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因为HGP引发的问题涉及面广,本文只谈及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作者:邹从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全程心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AMI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可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方法:在恐慌期、焦虑期、恢复期,给予患者及家属具体的指导,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在疾病的转归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能避免误区的羁绊.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对恢复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王铎芝;江苏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试论医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加强和改进医德医风建设,必须明确医德资源的含义,懂得医德资源的属性和功能,学会开发和利用医德资源,有效实现医德资源的共享.

    作者:陶金莲;姜维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论传统伦理对中医微观发展的影响

    传统伦理不仅规范着中医的体系也规范着中医的思维模式.历史上,它推动了中医学的产生、发展,使中医在宏观的整体诊治及预防上取得了突显的地位,但却阻碍了中医的微观发展.当西方医学已进入分子水平的研究状态,进入现代医学发展时期,中医理论仍高度泛化,阻碍了其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米满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喉移植的伦理学

    喉移植的目的在于恢复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近似正常的呼吸、吞咽或发音功能,并取得佳的美容效果.但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接受咽喉移植的患者又面临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及其诱发的疾病等问题.因为喉是非生命所必需的器官,只有当喉移植所获取的利益远远大于其风险时,喉移植才可能被认为是公正合理的或者说是合乎道德的.

    作者:朱立新;秦永;汪吉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组织保障及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作者:赵降英;郑飞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强化语言艺术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医院的环境与家庭不同,病人往往感到环境陌生,对疾病凶吉担忧及有离开亲人的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护士的言语和态度有特别深刻的感染力.护士合人心愿的语言对病人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增加信心获取心理的满足与需要,有益于健康.因此,语言是抚慰病人心灵的一剂良药.护士语言失当,将会对病人构成颇大的心理压力,扰乱正常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有碍于健康.

    作者:张淑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接受实践检验,巩固和加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但由于众多原因的影响,现今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和对策谈一点管窥之见.

    作者:陈国忠;吴弘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如何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期医患关系出现了紧张的状态.导致紧张的既有医学的,也有社会伦理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自身缺陷方面的,也有个别患者就医行为缺陷方面的原因.作者就如何营造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谈了几点看法.

    作者:兰迎春;王德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