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核抗体谱中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狼疮诊断的意义

李和军;李频;林顺平;郑祥雄

关键词: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体, 抗核, 自身抗体, 诊断, 免疫印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中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意义.方法 共1 29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SLE患者148例,非SLE风湿病患者317例,肾脏疾病患者99例,血液病患者210例,其他组患者523例.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患者ANAs,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ROC曲线分析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在SL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SLE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34;SLE组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93.92%,高于其他各组(P<0.01),自身抗体阳性数目大于或等于3时,阳性似然比大于10(72.78),对SLE诊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免疫印迹法检测的ANAs中3种及3种以上自身抗体阳性高度提示SLE.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超声对阑尾炎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2例,经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治疗,观察二维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情况,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52例患者超声检查提示阑尾炎50例,诊断符合率96.1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以规则指状低回声居多,点状血供;化脓性阑尾炎多为混合回声,外形规则,边界清晰,短条状较丰富血供;不规则形包块常为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边界不清晰,乏血供.与其他两种类型阑尾炎比较,坏疽性阑尾炎为混合回声且间接征象多,化脓性阑尾炎富血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都有特定的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张立平;邢建华;汤代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抗核抗体谱中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狼疮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中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意义.方法 共1 29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SLE患者148例,非SLE风湿病患者317例,肾脏疾病患者99例,血液病患者210例,其他组患者523例.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患者ANAs,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ROC曲线分析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在SL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SLE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34;SLE组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93.92%,高于其他各组(P<0.01),自身抗体阳性数目大于或等于3时,阳性似然比大于10(72.78),对SLE诊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免疫印迹法检测的ANAs中3种及3种以上自身抗体阳性高度提示SLE.

    作者:李和军;李频;林顺平;郑祥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石症的体会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胆石症患者54例,总结三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石症的体会.结果 54例患者中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Oddis括约肌切开(EST)中9例取净,45例无法取净胆总管结石,放置鼻胆管(ENBD)引流,择期再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5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45例,中转开腹8例,中转率17.7%,45例病例中1例死亡,42例无结石残留,2例造影示胆道残余结石,残石率4.5%,术后胆漏3例,均保守治疗治愈,2例留置T管,术后3个月再次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后取净结石,术后随访2~2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多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石症是安全可行的,需要术者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并做好中转手术的准备.

    作者:陈永军;蔡小勇;卢榜裕;黄玉斌;黄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与健康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与健康行为的关系,为提高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C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11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权威人士(医生)控制均分高为(4.96±0.87)分,健康机遇控制均分低为(2.93±1.03)分,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2.25±0.30)分.健康内部控制、健康权威人士(医生)控制与健康行为总分呈正相关(r=0.536、0.235,P<0.01),健康机遇控制与健康行为总分呈负相关(r=-0.286,P<0.01),健康权威人士(其他人)控制与健康行为的营养和人际关系维度呈正相关(r=0.186、0.209,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水平较低,倾向于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其健康行为与健康心理控制源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莹;万丽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HIFU组和HIFU联合药物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经量、子宫及病灶体积变化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经量、痛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物组患者治疗后病灶体积、子宫体积低于HIFU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药物组血红蛋白水平与HIF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联合药物组有5例妊娠,无复发病例,8例患者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异常,停药后1个月复查正常;HIFU组1例妊娠,4例复发.结论 HIFU消融联合孕三烯酮治疗能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罗爽;王艳;何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传统院前急诊护理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及改良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后的74例患者(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及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院前延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入院48 h内试验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5 d,较对照组21 d显著缩短(P<0.05).结论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蔡少青;曾艳;杨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探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该院经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无效的难治性RA住院患者4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予UC-MSCs混悬液静脉榆注1次,细胞数为1×106个/kg.对比输注前后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血沉、C反应蛋白、28个关节痰病活动评分(DAS2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 UC-MSCs输注治疗后3名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血沉及DAS28(4)明显改善,另1名患者无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过敏、排斥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无异常变化.结论 UC-MSCs输注治疗RA安全性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难治性RA患者的病情.

    作者:高乐女;钟兵;王勇;陈雪猛;陈珏蓉;方勇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027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初步报告

    目的 分析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非衍生)对常州地区20 027例新生儿进行27种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疾病的筛查,对可疑阳性病例进行尿气相色谱、DNA质谱基因分析或NGS进行确诊,并对阳性病例随访分析.结果 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阳性率0.19%,总阳性预测值为3.38%,终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8例,总体发病率为1∶2 503,其中氨基酸代谢异常4例、有机酸代谢异常4例;筛查假阳性达1.16%,其中以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假阳性率高,氨基酸代谢异常其次、有机酸代谢异常低;所有确诊患儿均得到及时干预,除1例甲基丙二酸患儿外其他7例患儿现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可对部分遗传代谢病进行早期筛查,使疾病得到及时干预.

    作者:杨宇奇;蒋曙红;韩小亚;江丽华;虞斌;朱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骨巨细胞瘤中RunX2表达及对骨质调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核心结合因子(RunX2)表达与骨巨细胞瘤(GCT)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GCT标本58例,分别按照肿瘤恶性程度、肿瘤病理分级、是否侵犯软组织及是否伴发病理性骨折分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并比较RunX2在不同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RunX2在恶性GCT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GCT组织(P<0.05);RunX2的表达随着GCT组织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有软组织侵犯状况的GCT组织内的表达RunX2水平高于无软组织侵犯GCT组织(P<0.05);而伴发病理性骨折的GCT组RunX2表达量高于无伴发病理性骨折组(P<0.05).结论 RunX2的表达量与GCT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国威;郭远清;陈涛;张奎渤;张大卫;于兵;张荣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瓶在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甲状腺癌是人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1].目前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而创伤护理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为甲状腺癌手术创口较大、渗出液较多,为细菌滋生创造了良好环境,不利于伤口的愈合[3].因此高效的引流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为了探寻甲状腺癌术后更加高效的引流方式,本研究选取10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的引流球引流和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引流,并进行观察比较.

    作者:刘大响;王令焕;徐梅;王秀珍;高超;高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张家港地区妊娠期糖尿病高危模型人群孕早期营养干预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课题前期建立的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模型的有效性及对高危模型人群早期营养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早孕建卡的孕妇根据课题前期所建立的GDM高危模型评分,分成A组(GDM高危人群自愿接受孕早期营养干预172例)、B组(GDM高危人群未接受孕早期营养干预236例)及C组(非GDM高危人群254例).旱孕建卡后A组人群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并定期产检,B、C两组人群定期产检,对比3组人群GDM发病率及A、B两组人群孕晚期增重、空腹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及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新诊断标准下3组人群GDM发病率分别为23.26%、33.4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GDM发病率及巨大儿发生率上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孕晚期空腹血糖及血脂情况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期建立的GDM模型有效;对GDM高危模型的孕妇早孕建卡后即进行营养干预可有效预防GDM的发病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作者:龚明霞;吴俊妍;葛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与神经肌电图对于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肌电图对于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以期获得高频超声对于此类痰病诊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0例临床疑似为CTS,且行高频超声及肌电图检查的病例,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运用超声对两组成员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 60例患者肌电图检查异常考虑为CTS 54例,与手术结果比较,灵敏度94.5%,特异度66.7%,诊断准确率89.7%;高频超声检查异常54例,考虑CTS 50例,另有4例为正中神经其他病变,与手术结果比较,灵敏度93.1%,特异度1oo.o%,诊断准确率93.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与对照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与神经肌电图检查联合应用可以提高CTS诊断准确率.

    作者:古旸;何芳;张科勋;梁嘉樑;薛桦;张淑萍;金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连续性产科案例在助产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助产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1].国际助产士联盟(ICM)通过对17个国家的调查将助产士的核心能力定义为“在助产教育和实践背景下,助产从业人员能够胜任助产岗位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专业行为和专科技能的综合能力”[2].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国内助产士短缺,核心能力整体发展不均[3],助产学生在实习时普遍存在紧张心理,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动手能力不强,对产妇缺乏关爱的能力,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加了临床带教难度[4].

    作者:孙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温、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某钢铁企业工人1 263名,其中接触高温、噪声作业者583名为A组,仅接触噪声作业者267名为B组,仅接触高温作业者249名为C组,未接触高温、噪声作业者164名为D组,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分析,D组(12.8%)<C组(25.7%)<B组(34.5%)<A组(43.9%).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分析,D组[(115.8±11.5)/(73.6±5.4)mm Hg]<C组[(124.1±10.7)/(81.9±7.3)mm Hg]<B组[(132.9±11.3)/(86.7士5.2)mm Hg]<A组[(143.7±12.8)/(92.4±6.5) mm Hg].A组高血压发病年龄较B组、C组、D组更早(P<0.05).文化程度越低及工龄、BMI、吸烟量、饮酒量越大,高血压患病率越高.高血压与文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性,与年龄、工龄、BMI、吸烟、饮酒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高温、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与个人体质、生活习惯有关.

    作者:钱庆增;曹向可;李秀荣;王茜;佟俊旺;李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卵巢干细胞巢对卵巢生殖衰老影响的研究进展

    卵巢生殖干细胞的发现、成功分离及建系打破了垄断生殖医学界一百多年的卵泡池固定学说,并为有效地增加原始卵泡池、改善卵巢功能和延缓卵巢衰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传统观点认为机体和组织器官的衰老是由于干细胞的衰老导致的,但在卵巢衰老中,卵巢干细胞巢的衰老和退化被认为是导致卵巢生殖功能衰退的主要因素,而并非只是由于卵巢生殖干细胞本身的衰老所致.本文将论述哺乳动物卵巢生殖干细胞巢的衰老对生殖功能产生的影响.

    作者:叶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一种改进的小鼠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及其鉴定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小鼠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收集孕15~20 d C57BL/6小鼠的胚胎嗅黏膜,分别采用普通的和改进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嗅神经元.接种后的第1、3、5、7和9天,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培养第5天,常规免疫荧光方法对嗅神经元特异的β-微管蛋白Ⅲ抗原和嗅神经元标志蛋白(OMP)进行鉴定.结果 按照改进的实验流程,部分存活细胞显示出了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形态,接种后的第5天,这些细胞经过β-微管蛋白Ⅲ和OMP免疫荧光标记证实为嗅神经元.采用普通流程,从第3天开始,可见成纤维细胞生长并逐渐铺满培养皿.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相对简便的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

    作者:田俊;张三妹;李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方新诺明联合二线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复方新诺明(SMZ.Co)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抗结核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MDR-TB患者85例,分A、B、C3组.C组行常规二线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增加0.96 g SMZ.Co,B组增加0.48 g SMZ.Co,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咳嗽、咳痰情况、痰菌转阴率、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等).结果 持续治疗6个月后,与C组相比,A、B组患者咳嗽、咳痰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痰菌阴转率、病灶、空洞的变化与治疗转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中联合使用SMZ.Co可有效减轻MDR-TB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

    作者:曹培明;严晓峰;沈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护理对肠癌肝转移持续动脉灌注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灌注等介入治疗手段已成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案[3],尤其是持续动脉灌注,能增加氟尿嘧啶等时间依赖性化疗药物与癌细胞的接触时间,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提高介入治疗效果.但是介入手术损伤、围术期禁食、持续动脉灌注期间患者体位限制等因素增加患者DVT发生危险.本研究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TACE术后持续动脉灌注治疗患者DVT的形成,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旭芳;毛剑婷;周望京;陈淑霞;李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引起肺结核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该院18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分析比较抑郁状态与来发生抑郁状态两组肺结核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家庭支持、肺结核知识掌握情况、结核病分型、病程、并发症、结核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护患关系、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180例肺结核患者合并抑郁状态50例(27.78%),影响肺结核患者抑郁状态的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肺结核抑郁状态的独立因素为缺乏家庭支持(OR=4.30,95%CI:1.09~24.48)、护患关系一般(OR=3.97,95%CI:1.87~22.76)、肺结核知识缺少(OR=3.62,95%CI:1.35~20.60).结论 肺结核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避免减少肺结核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失代偿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4小时心率、24小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IVB)对急性失代偿性收缩性心力衰竭(ADSHF)患者24小时心率(24 h HR)、24小时心率变异性(24 h 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住院的ADSHF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试验组加用口服IVB治疗.在入院时和IVB治疗7d后,两组均予以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测定两组的24 h HR、24 h HRV时域指标[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与相邻正常RR间期之间的差的平方的值的平方根(RMSSN)、连续正常RR间期超过50毫秒的百分比(PNN50)]和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LF/HF],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24 h H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只有轻微下降(P>0.05);试验组24 h 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N、PNN50)和频域指标(LF、HF)均较入院时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只有轻微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LF/HF比值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0.57vs.0.15,P<0.05).结论 IVB可以明显且持续地减少ADSHF患者的24 h HR,增加24 h HRV,改善自主神经平衡.

    作者:苟怀宇;陈艳秋;吴哓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