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晶荣;郝坡;孟凡萍
目的 研究影响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复发性GBM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单个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切除程度、治疗方式、首次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评分、切除程度、治疗方式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GBM仍有手术机会全切者,再次治疗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作者:张溢华;王昊;曾实;欧阳庆;贺绪智;易良;许民辉;徐伦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这使得临床治疗需要新的方法或手段.大多数B-ALL细胞表面没有CD20抗原,而有CD19抗原.针对B-ALL的CD19抗原,目前国内外通过输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来进行免疫治疗的这种新手段文献报道不少.CD19特异性CAR-T细胞能够识别白血病的特异性CD19靶点,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攻击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促使机体清除恶性肿瘤细胞[1].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治疗ML的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1].预处理是ASCT的重要环节,是指在造血干细胞回输之前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及免疫抑制治疗,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回输做准备.预处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也就是预处理相关毒性.
作者:周沙;张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是良性髓内骨纤维病变,又称为骨的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常发生在骨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以纤维组织或不成熟编织骨代替正常结构的骨和骨髓组织为主要表现.可为单发、多发,可累及单一骨骼或多个骨骼受累,主要好发长骨、颅面骨、肋骨、骨盆等,其他部位骨骼也可累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骨骼畸形,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2].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例右胫骨多发性骨纤维不连患者,给予右胫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匡荣彬;王欢;皮昌军;曾波;谢金岑;王德华;魏文东;陈亮;谢继勇;谭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8、-9的活性;qRT-PCR检测Bcl-2、程序性死亡因子(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至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1);阿托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阿托伐他汀以浓度依赖性活化caspase-3、-8、-9(P<0.01)、下调Bcl-2 mRNA表达和上调PDCD5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孔春芳;周江龙;丁伟荣;丁江华;陈国安;程洪波;金成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亚抑菌浓度(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低抑菌浓度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黏附能力检测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采用泳动运动检测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运动性的影响.结果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P<0.05).此外,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但能显著降低细菌的黏附性而且能使其运动能力减弱.结论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通过抑制大肠埃希菌的黏附性和运动性而抑制其生物膜形成.
作者:宋洁;洪海;冯伟;熊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1].本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孙卓林;李娜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由WADE和STEVENSON于1941年在1例镰状细胞贫血的患者首次发现[1],由于本病较少见,致病因素多样性,恶性疾患往往隐藏其中,预后严重,病死率高,极易漏诊及误诊,长期以来,对于BMN的治疗仅限于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支持治疗,缺乏针对BMN本身的治疗,近来国际首例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BMN,现将本病综述如下.
作者:潘耀柱;王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转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4例PV转化为AML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 例1患者PV病史10年,历经PV后骨髓纤维化、在自然病程的终末阶段转变为AML,例2患者PV病史7年,近2年口服羟基脲(HU)治疗,现转化为AML,其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6,XY,del(7) (q31q36),del(18) (q22),考虑治疗相关性AML,例3、4患者确诊PV后即长期口服HU治疗,分别于第6及7年,在病理学上的多血期就转变为AML.结论 PV可转化为AML,HU在PV治疗中的安全性应该受到重视.
作者:冶秀鹏;包慎;魏玉萍;智峰;郭营;李叶琼;宋丽君;牛玉捷;孙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降低放射暴露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成都416医院脊柱骨科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常规组和远程推注组,比较两组的放射暴露计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摄X线片及CT测量病椎高度、病椎矢状面上下终板成角(Cobb's角),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常规组6例和远程推注组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中远程推注组放射暴露计量比常规组明显减少,两组术前与术后伤推矢状面Cobb's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及VAS和ODI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PKP明显减少手术人员放射暴露,且骨水泥灌注更佳.
作者:俞阳;唐六一;范海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AGRP)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8周龄SD 2型糖尿病大鼠80只,分为侧脑室内注射瘦素组和侧脑室内注射赋形剂(vehicle)对照组,各40岁.对瘦素注射组大鼠进行侧脑室5 μL/kg(空腹瘦素水平15 ng/mL)侧脑室瘦素注射,分别以等剂量对对照组进行vehicle侧脑室注射.48 h后进行大鼠空腹血糖监测并使用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大鼠血清标本进行POMC及AGRP滴度测定.结果 注射瘦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瘦素组大鼠血清POMC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AG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瘦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POMC表达,降低AGRP表达.
作者:董迎;吕春凤;李文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γ-H2AX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初诊的MM患者为病例组,非造血系统肿瘤并经骨髓涂片和活检检查未见明显形态异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骨髓中γ-H2AX的表达水平,IPP半定量分析并比较其表达差异,并根据病例组γ-H2AX的表达量将其分为强表达和弱表达两组,探究γ-H2AX表达量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骨髓中γ-H2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强表达组MM患者γ-H2AX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弱表达组(P<0.05).结论 γ-H2AX在MM患者的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增多,其强表达预示MM患者较短的生存时间.
作者:曹春;徐莉;冯娟;唐海龙;董红娟;顾宏涛;舒汨汨;白庆咸;梁蓉;张涛;杨岚;董宝侠;陈协群;高广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及急变期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特征.方法 对7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P)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确定其FAB类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学一系列相关抗原.结果 73例CML-BP患者的FAB分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AML) 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8例.流式细胞术行免疫表型分析,21例CML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CML-ALL)患者中,其免疫表型B-ALL 19例,T-ALL 2例;且12例含髓系标志.8例CML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转变(CML-HAL)患者中,免疫表型为B+My 6例;T+My 2例.44例CML-AML患者中,15例含T细胞标志,2例含B细胞标志,其他未见跨系表达.73例CML-BP患者中有29例在CML加速期行流式检查,其中16例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3例急变为非AML(ALL 9例,HAL 4例).非AML中2例加速期查见髓系原始细胞和前体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余9例为髓系原始细胞或伴淋巴细胞标志.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CML-BP的方向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乳糜尿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院于2015年10月实施的1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术后即出现大量肉眼血尿,持续1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间隙性排乳白色尿10年余,排尿困难6个月”于2015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精神差、消瘦,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叩痛.辅助检查:尿乳糜实验阳性;尿常规:白细胞26个/HP,红细胞482个/HP,尿蛋白(+++);泌尿系统造影(CTU)无泌尿系统及腹膜后占位等病变;逆行造影:肾盂、肾蒂淋巴管、静脉逆流现象,见图1~3.膀胱镜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开口喷乳白色尿液,见图4.
作者:吴涛;赵泽驹;罗旭;付逆;张能;陈书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USILA)和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LA)切口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普外科施行的TUSILA共312例(经脐单孔组)和CLA共346例(常规组)切口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切口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和切口疝发生率.结果 经脐单孔组和常规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和切口疝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与高BMI、合并2型糖尿病和引流管留置等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切口疝与切口感染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 与CLA相比,TUSILA并不增加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林为东;王巧珍;蔡水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国内外医院、诊所甚至家庭护理等已普遍流行,为中长期的输液治疗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路.PICC置入部位需要每周更换敷贴1次,长期暴露于医用黏胶,反复地接触皮肤消毒剂,及反复去除、贴合敷贴等促使皮肤屏障功能改变,后易发展为皮肤损伤[1-2].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MARSI)是指在移除黏胶产品后出现持续大于或等于30 min的红斑和(或)其他的皮肤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水疱、大疱、糜烂或撕裂)[3].MARSI的常见类型有机械性皮肤损伤、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等[3-4].PEDROLO等[5]报道氯已定抗菌敷贴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部位局部皮肤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9.53%.
作者:赵慧函;黄惠桥;韦琴;凌瑛;李高叶;雷永红;应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正常构型的高血压患者左室的三维应变,为早期发现高血压心脏功能改变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左室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0名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名,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常规心脏参数,并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受检者的总体纵向(LS)、圆周(CS)、面积(AS)、径向应变(RS)峰值及球形指数(SPI),并在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室间隔、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球形指数及圆周应变在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AS及RS在正常构型的高血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显示正常构型的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已经开始下降,其敏感性优于EF,是检测心室收缩功能早期改变很好的方法.
作者:伍长学;范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ALL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共收集患者83例,其中男52例(62.65%),女31例(37.35%),中位年龄为27(15~72)岁.包括T细胞ALL 19例,B细胞ALL54例,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B淋巴细胞)2例,分型未明5例.8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1~5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WBC≥100×109/L)或1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预后相对差,接受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中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结论 ALL伴CNSL的患者,其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1全疗程未达CR是预后不良因素,局部放射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艳;伦燕;赵婷婷;李清;吴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提供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并手术探查确诊为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侧睾丸固定组与患侧睾丸切除组的临床特点,总结睾丸扭转诊治及预后的新进展.结果 共计64例睾丸扭转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患侧睾丸固定组27例,年龄范围8~40岁,平均年龄(19.00±7.45)岁;起病时间1~24 h,平均(8.78±6.73)h;术中精索扭转180°~540°,平均(290.00±103.92)°;误诊例数6例,误诊率22.22%.患侧睾丸切除组37例,年龄10~34岁,平均(19.00±5.28)岁;起病时间12~168 h,平均(66.92±47.01)h;术中精索扭转180°~720°,平均(457.00±168.88)°;误诊例数22例,误诊率59.46%.两组患者的起病时间、精索扭转程度及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丸扭转是不容忽视的泌尿外科急诊,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挽救睾丸的关键.
作者:朱鑫;刘年;邓远忠;苟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部分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hild-Pugh A和B级的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RBC、PLT均较治疗后1周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感染率为27.8%明显增加,大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氮产物(AOPP)分别为(21.47±1.88) U/L、(33.46±5.42)μmolL/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分别为(12.49±3.27)、(13.54±3.43)μg/m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和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赵开飞;利峰;蒋国军;石荣书;曹宇;杨楷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