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侧脑室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及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的影响

董迎;吕春凤;李文化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侧脑室, 瘦素, 黑皮质素类, 神经肽类
摘要: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AGRP)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8周龄SD 2型糖尿病大鼠80只,分为侧脑室内注射瘦素组和侧脑室内注射赋形剂(vehicle)对照组,各40岁.对瘦素注射组大鼠进行侧脑室5 μL/kg(空腹瘦素水平15 ng/mL)侧脑室瘦素注射,分别以等剂量对对照组进行vehicle侧脑室注射.48 h后进行大鼠空腹血糖监测并使用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大鼠血清标本进行POMC及AGRP滴度测定.结果 注射瘦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瘦素组大鼠血清POMC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AG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瘦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POMC表达,降低AGRP表达.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paf-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Apaf-1基因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在肝癌细胞中的调控表达机制.方法 通过TOP-flash实验验证Apaf-1基因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调控作用机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种肝癌细胞株(HepG2、H HCC、HB611)及正常肝细胞株(LO2)中Apaf-1基因的表达量;构建Apaf-1 RNA干扰质粒,转染到HepG2中并检测转染效率,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TOPflash实验发现Apaf-1可以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在肝癌细胞株中,Apaf-1表达量较正常肝细胞表达量降低,且在HepG2细胞株中表达量低;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RNA干扰Apaf-1基因,Apaf-1基因的的表达量显著降低,wn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及蛋白(β-catenin、Cyclin A、CDK2、wnt5a、STAT3、EGFR、APC)的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f-1基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作者:郭善军;李晶;杨宏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4例分析

    目的 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转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4例PV转化为AML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 例1患者PV病史10年,历经PV后骨髓纤维化、在自然病程的终末阶段转变为AML,例2患者PV病史7年,近2年口服羟基脲(HU)治疗,现转化为AML,其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6,XY,del(7) (q31q36),del(18) (q22),考虑治疗相关性AML,例3、4患者确诊PV后即长期口服HU治疗,分别于第6及7年,在病理学上的多血期就转变为AML.结论 PV可转化为AML,HU在PV治疗中的安全性应该受到重视.

    作者:冶秀鹏;包慎;魏玉萍;智峰;郭营;李叶琼;宋丽君;牛玉捷;孙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AR-T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出现靶抗原丢失及疾病复发1例

    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这使得临床治疗需要新的方法或手段.大多数B-ALL细胞表面没有CD20抗原,而有CD19抗原.针对B-ALL的CD19抗原,目前国内外通过输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来进行免疫治疗的这种新手段文献报道不少.CD19特异性CAR-T细胞能够识别白血病的特异性CD19靶点,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攻击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促使机体清除恶性肿瘤细胞[1].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523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脂水平,根据有无内膜增生分为增生组和非增生组,根据内膜增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增生组.回顾性分析组间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 非增生组PCI术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显著低于非增生组术前和增生组术后水平(P<0.05),但增生组术后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增生组PCI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重度增生组PCI术前和术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增生组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显著低于重度增生组术后,但明显高于轻度增生组术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和non HDL-C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C和non HDL-C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TC、TG和non HDL-C高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且PCI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越高,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情况愈重.

    作者:张荣先;莫显刚;李伟;王华;李洁琪;奚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恶性血液病伴粒细胞缺乏的疗效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期间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发热感染患者316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序贯碳青霉烯类和(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组181例;B组采用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治疗组135例.比较两组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A组有效率为89.50%,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25.31±9.42)d,B组有效率为93.33%,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4.09±6.27)d,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抗生素使用平均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结论 对于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序贯抗感染治疗.

    作者:石琪;凌云;张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单中心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接受allo-HSCT的87例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后患者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复发率(RR)、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并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与半相合移植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不同移植前白血病缓解状态对移植疗效的影响.结果 87例患者移植后的2年OS为(73.6±4.7)%,2年LFS为(62.1±5.8)%.随访期中有27例(31.3%)复发,23例(26.4%)死亡.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与HLA半相合移植后的2年OS分别为(76.3±5.3)%、(68.5±7.2)%(P<0.05),2年LFS分别为(60.2±4.8)%、(56.3±5.7)%(P>0.05).HLA半相合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移植,但两者RR相似分别为26.9%、29.2%(P>0.05).不同白血病缓解状态的移植疗效分析显示移植前未达到完全缓解(CR)、达到CR但微小残留(MRD)阳性和MRD阴性3组RR分别为68.7%、34.7%、16.6%,2年LFS分别为(18.7±5.2)%、(56.5±6.3)%、(79.2±5.7)%(P<0.05);2年OS分别为(31.2±5.3)%、(69.6±7.2)%、(89.6±5.3)%(P<0.05).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AML的有效方法,复发是移植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晓兵;李成龙;王春森;祝彪;杨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亚抑菌浓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抑菌浓度(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低抑菌浓度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黏附能力检测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采用泳动运动检测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运动性的影响.结果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P<0.05).此外,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但能显著降低细菌的黏附性而且能使其运动能力减弱.结论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通过抑制大肠埃希菌的黏附性和运动性而抑制其生物膜形成.

    作者:宋洁;洪海;冯伟;熊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核黄素磷酸钠预防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溃疡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核黄素磷酸钠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行甲氨蝶呤(MTX)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以MTX为主要化疗药物行全身化疗的ALL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口腔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核黄素磷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愈合时间及摄食量下降比例.结果 试验组口腔溃疡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6.4% vs.63.9%,P=0.037),口腔溃疡严重程度试验组较对照组轻(P=0.12),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35d vs.10.12 d,P<0.01),摄食量下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能有效预防接受MTX化疗的ALL患者出现口腔溃疡.

    作者:李洁莉;曹越;孟详喻;刘尚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后持续肉眼血尿1例报道

    乳糜尿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院于2015年10月实施的1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术后即出现大量肉眼血尿,持续1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间隙性排乳白色尿10年余,排尿困难6个月”于2015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精神差、消瘦,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叩痛.辅助检查:尿乳糜实验阳性;尿常规:白细胞26个/HP,红细胞482个/HP,尿蛋白(+++);泌尿系统造影(CTU)无泌尿系统及腹膜后占位等病变;逆行造影:肾盂、肾蒂淋巴管、静脉逆流现象,见图1~3.膀胱镜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开口喷乳白色尿液,见图4.

    作者:吴涛;赵泽驹;罗旭;付逆;张能;陈书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心理时间之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理时间之旅是指在心理上将自我投射到过去重新经历过去的事情(回忆过去),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来,预先经历未来事情(想象未来)的能力[1].这种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适应及指导决策.目前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忆过去的缺损,但是想象未来的研究较少,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缺损的干预研究更少.本文对心理时间之旅的定义、测量方法、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的相关研究及干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陈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部分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hild-Pugh A和B级的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RBC、PLT均较治疗后1周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感染率为27.8%明显增加,大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氮产物(AOPP)分别为(21.47±1.88) U/L、(33.46±5.42)μmolL/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分别为(12.49±3.27)、(13.54±3.43)μg/m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和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赵开飞;利峰;蒋国军;石荣书;曹宇;杨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宫腔镜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剪刀分离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宫腔粘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配合腹腔镜剪刀分离粘连,对照组行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配合腹腔镜弯形剪刀分离治疗宫腔粘连简单方便、手术时间短,可推广应用.

    作者:左莉;博亚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沉默MagT1影响大鼠心肌细胞内Mg2+水平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使用siRNA沉默大鼠心肌细胞的镁离子转运蛋白1(MagT1),检测细胞内Mg2+浓度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设计并合成MagT1 siRNA序列,转入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沉默MagT1,使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agT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Mg2+浓度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相比阴性siRNA组,MagT1 siRNA转染大鼠心肌细胞48 h,MagT1 mRNA的沉默效率为51.83% (P<0.05),MagT1蛋白的沉默效率为56.75%(P<0.05),胞内Mg2+浓度降低29.13% (P<0.05),细胞凋亡率为31.18% (P<0.01);转染60 h,MagT1 mRNA的沉默效率为86.91% (P<0.01),MagT1蛋白质的沉默效率为83.85% (P<0.01),细胞内Mg2+浓度降低41.32% (P<0.01),细胞凋亡率为40.61% (P<0.01).结论 MagT1被显著沉默后,细胞内Mg2+浓度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提高,细胞生命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作者:滕飞翔;沈之君;赵洪侠;张栋梁;杨留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程序性坏死研究进展

    细胞的生存和死亡都是细胞周期中的重要事件,机体细胞不但需要恰当地诞生,恰当地发育,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所以,在健康的人体组织中,“正常”的细胞死亡是普遍现象,也是维持机体功能和形态所必需的程序.而细胞死亡有很多方式,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应答反应、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细胞死亡可以依据的死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死亡途径和方式,以及是否可控等特点划分为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这两种基本模式.

    作者:申兵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SWOT分析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1].本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孙卓林;李娜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K56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8、-9的活性;qRT-PCR检测Bcl-2、程序性死亡因子(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至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1);阿托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阿托伐他汀以浓度依赖性活化caspase-3、-8、-9(P<0.01)、下调Bcl-2 mRNA表达和上调PDCD5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孔春芳;周江龙;丁伟荣;丁江华;陈国安;程洪波;金成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8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ALL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共收集患者83例,其中男52例(62.65%),女31例(37.35%),中位年龄为27(15~72)岁.包括T细胞ALL 19例,B细胞ALL54例,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B淋巴细胞)2例,分型未明5例.8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1~5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WBC≥100×109/L)或1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预后相对差,接受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中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结论 ALL伴CNSL的患者,其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1全疗程未达CR是预后不良因素,局部放射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艳;伦燕;赵婷婷;李清;吴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贵阳地区2015年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A10型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2015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柯萨奇病毒(CV) A6、CVA10型肠道病毒(EV)的病原构成情况,为本地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enBank上的CVA6和CVA10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体系,用基因测序法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该方法对607例HFMD临床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HFMD疑似病例607例,总阳性率为59.47%(361/607),其中EV71占7.25% (44/607),CVA16占11.37% (69/607),EV71和CVA16双阳性占0.16% (1/607),其他EV占40.69%(247/607).用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出CVA6、CVA10和CVA6+CVA10型阳性样本分别为11、71和1例[总阳性率13.67% (83/607)],且与基因测序法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CVA6、CVA10是贵阳地区2015年HFMD新发的主要病原,应加强对其型别的监测.

    作者:杨兴林;洪章萍;王艺;李丽;梁跃东;黄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CAT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及人们对医疗卫生关注程度的提高,社会对高素质医护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护理教育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因此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在国内外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用.它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书本或者教学视频完成知识获取,而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1].通过对课堂传授知识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的翻转,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变革[2].然而翻转课堂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推广过程中,有些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有些课程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而对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在国内推广产生了争议[3].究其原因,不同课程特点迥异,生搬硬套翻转课堂的形式未必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课程特色的具体教学方法还有待各位教师进一步探索[4].

    作者:何叶成;刘晓梅;陈尚;姚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99mTC-MIBI双时相加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瘤伴功能亢进1例报道

    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分泌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为骨骼和肾脏,对维持血钙等平衡起重要作用.约有8.5%的甲状旁腺可发生异位,其中异位于甲状腺约0.2%[1],易误诊为甲状腺原发性肿瘤,尤其并发甲状旁腺腺瘤或腺癌时.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右侧髋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5个月余,腰痛2d”于2016年9月21日入院.外院行全身骨显像:“超级骨显像”伴颅骨“黑颅征”表现,考虑代谢性骨病;骨密度检测:重度骨质疏松(负T值-5.5).以“骨质疏松待查”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血压124/79 mm Hg.

    作者:徐斌;严程;应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