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mTC-MIBI双时相加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瘤伴功能亢进1例报道

徐斌;严程;应红

关键词:
摘要: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分泌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为骨骼和肾脏,对维持血钙等平衡起重要作用.约有8.5%的甲状旁腺可发生异位,其中异位于甲状腺约0.2%[1],易误诊为甲状腺原发性肿瘤,尤其并发甲状旁腺腺瘤或腺癌时.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右侧髋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5个月余,腰痛2d”于2016年9月21日入院.外院行全身骨显像:“超级骨显像”伴颅骨“黑颅征”表现,考虑代谢性骨病;骨密度检测:重度骨质疏松(负T值-5.5).以“骨质疏松待查”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血压124/79 mm Hg.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进展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治疗ML的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1].预处理是ASCT的重要环节,是指在造血干细胞回输之前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及免疫抑制治疗,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回输做准备.预处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也就是预处理相关毒性.

    作者:周沙;张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核黄素磷酸钠预防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溃疡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核黄素磷酸钠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行甲氨蝶呤(MTX)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以MTX为主要化疗药物行全身化疗的ALL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口腔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核黄素磷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愈合时间及摄食量下降比例.结果 试验组口腔溃疡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6.4% vs.63.9%,P=0.037),口腔溃疡严重程度试验组较对照组轻(P=0.12),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35d vs.10.12 d,P<0.01),摄食量下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能有效预防接受MTX化疗的ALL患者出现口腔溃疡.

    作者:李洁莉;曹越;孟详喻;刘尚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结核分歧杆菌(TB)感染的重视.方法 通过分析该科1例MM患者并发TBM的诊治过程,对可能引发TBM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MM患者血清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发病之初免疫功能就存在缺陷,治疗药物如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均有免疫抑制作用.结论 在对MM患者的诊治中应重视TB感染的预防,并对可疑的TB感染患者提高警惕,加强防控意识.

    作者:赵鹏;王季石;李燕;陈莹;黄懿;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36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再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复发性GBM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单个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切除程度、治疗方式、首次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评分、切除程度、治疗方式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GBM仍有手术机会全切者,再次治疗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作者:张溢华;王昊;曾实;欧阳庆;贺绪智;易良;许民辉;徐伦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后持续肉眼血尿1例报道

    乳糜尿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院于2015年10月实施的1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术后即出现大量肉眼血尿,持续1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间隙性排乳白色尿10年余,排尿困难6个月”于2015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精神差、消瘦,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叩痛.辅助检查:尿乳糜实验阳性;尿常规:白细胞26个/HP,红细胞482个/HP,尿蛋白(+++);泌尿系统造影(CTU)无泌尿系统及腹膜后占位等病变;逆行造影:肾盂、肾蒂淋巴管、静脉逆流现象,见图1~3.膀胱镜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开口喷乳白色尿液,见图4.

    作者:吴涛;赵泽驹;罗旭;付逆;张能;陈书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亚抑菌浓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抑菌浓度(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低抑菌浓度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黏附能力检测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采用泳动运动检测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运动性的影响.结果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P<0.05).此外,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但能显著降低细菌的黏附性而且能使其运动能力减弱.结论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通过抑制大肠埃希菌的黏附性和运动性而抑制其生物膜形成.

    作者:宋洁;洪海;冯伟;熊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SWOT分析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1].本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孙卓林;李娜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用GoPubMed对护理院的文献计量研究

    目的 分析护理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oPubMed检索工具,以“Nursing Home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护理院的研究文献,并利用Excel2010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期刊分布、高产作者、相关主题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文献46 436篇,发表量逐年上升,其中发表量大的是美国,中国排名21位,同时,发文量前10位城市、发文量前10位期刊以及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主要在欧美国家,目前中国没有,主要相关研究领域有社区护理、长期照护等.结论 近年来有关于护理院的研究文献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主要集中欧美国家,中国相对较薄弱,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作者:赵庆华;曹培叶;喻秀丽;童立纺;肖明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培哚普利改善心室重构作用与Gal-3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家兔心室重构作用与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缺血性心力衰竭家兔模型.将30只家兔分为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和培哚普利组.给药4周后心脏超声测定心功能;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的Gal-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家兔血清Gal-3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力衰竭组梗死区心肌组织中Gal-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蛋白水平增加(P<0.05)、血清Gal-3水平上升(P<0.05);与心力衰竭组相比,培哚普利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此同时Gal-3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血清Gal-3水平降低(P<0.05);且Gal-3水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925,P<0.05).结论 培哚普利抑制心肌纤维化,减缓心室重构过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与Gal-3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张跃华;李树仁;邓文浩;杨玲玲;郝潇;李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情景缺陷教学法及微格教学法对规范临床护生静脉输液查对的影响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静脉输液具有一定风险,据文献报道,在美国致命性用药失误中有高达60%来自于静脉输液[1].同时,调查显示75%的静脉输液差错是输液查对行为不规范所致[2].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的繁琐或输液查对制度的缺陷,如查对过程简单化、查对内容不全、查对方法单一等,输液查对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实施,为患者的安全埋下了隐患[3].实习护生作为新进临床工作的主要人员,是临床上静脉输液的主要执行者,也是输液差错的高发人群[4].静脉输液查对意识的缺乏、对查对方式及内容缺乏清晰的认识是导致临床护生输液差错主要的原因[5-6].因此,提高临床护生静脉输液查对意识、规范静脉输液查对及操作十分重要.临床科室轮转期间的学习以临床护理带教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作为护士生涯的开端,其质量的高低对临床护生今后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深远影响[7].笔者通过对新入科临床护生进行联合情景缺陷式教学和微格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娇妍;唐永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骨髓坏死研究进展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由WADE和STEVENSON于1941年在1例镰状细胞贫血的患者首次发现[1],由于本病较少见,致病因素多样性,恶性疾患往往隐藏其中,预后严重,病死率高,极易漏诊及误诊,长期以来,对于BMN的治疗仅限于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支持治疗,缺乏针对BMN本身的治疗,近来国际首例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BMN,现将本病综述如下.

    作者:潘耀柱;王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侧脑室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及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AGRP)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8周龄SD 2型糖尿病大鼠80只,分为侧脑室内注射瘦素组和侧脑室内注射赋形剂(vehicle)对照组,各40岁.对瘦素注射组大鼠进行侧脑室5 μL/kg(空腹瘦素水平15 ng/mL)侧脑室瘦素注射,分别以等剂量对对照组进行vehicle侧脑室注射.48 h后进行大鼠空腹血糖监测并使用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大鼠血清标本进行POMC及AGRP滴度测定.结果 注射瘦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瘦素组大鼠血清POMC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AG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瘦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POMC表达,降低AGRP表达.

    作者:董迎;吕春凤;李文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AR-T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出现靶抗原丢失及疾病复发1例

    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这使得临床治疗需要新的方法或手段.大多数B-ALL细胞表面没有CD20抗原,而有CD19抗原.针对B-ALL的CD19抗原,目前国内外通过输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来进行免疫治疗的这种新手段文献报道不少.CD19特异性CAR-T细胞能够识别白血病的特异性CD19靶点,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攻击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促使机体清除恶性肿瘤细胞[1].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8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ALL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共收集患者83例,其中男52例(62.65%),女31例(37.35%),中位年龄为27(15~72)岁.包括T细胞ALL 19例,B细胞ALL54例,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B淋巴细胞)2例,分型未明5例.8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1~5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WBC≥100×109/L)或1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预后相对差,接受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中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结论 ALL伴CNSL的患者,其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1全疗程未达CR是预后不良因素,局部放射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艳;伦燕;赵婷婷;李清;吴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前后血清ZAG水平的变化

    目的 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GD)患者及甲巯咪唑(MMI)治疗前后血清锌-α2-糖蛋白(ZAG)水平的变化,探讨ZAG在GD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人群、初诊GD患者及MMI治疗12周后ZAG浓度,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水平,采用酶法检测血脂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初发GD患者血清ZAG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及血脂水平等的关系.结果 初发GD患者血清ZA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显著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GD经过MMI治疗12周后,血清ZAG、FT3、FT4、TT3、TT4、TRAb均明显降低;而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GD患者空腹血清ZAG水平与FT3、FT4、TT3及TT4呈正相关(P<0.05);而与TSH、TG、TC、FFA呈负相关(P<0.05).以GD患者空腹血清ZAG浓度为应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SH、TG及TC分别是血浆ZAG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ZAG水平与G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在GD患者血脂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晶荣;郝坡;孟凡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循证构建PICC置入部位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策略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国内外医院、诊所甚至家庭护理等已普遍流行,为中长期的输液治疗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路.PICC置入部位需要每周更换敷贴1次,长期暴露于医用黏胶,反复地接触皮肤消毒剂,及反复去除、贴合敷贴等促使皮肤屏障功能改变,后易发展为皮肤损伤[1-2].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MARSI)是指在移除黏胶产品后出现持续大于或等于30 min的红斑和(或)其他的皮肤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水疱、大疱、糜烂或撕裂)[3].MARSI的常见类型有机械性皮肤损伤、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等[3-4].PEDROLO等[5]报道氯已定抗菌敷贴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部位局部皮肤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9.53%.

    作者:赵慧函;黄惠桥;韦琴;凌瑛;李高叶;雷永红;应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心理时间之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理时间之旅是指在心理上将自我投射到过去重新经历过去的事情(回忆过去),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来,预先经历未来事情(想象未来)的能力[1].这种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适应及指导决策.目前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忆过去的缺损,但是想象未来的研究较少,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缺损的干预研究更少.本文对心理时间之旅的定义、测量方法、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的相关研究及干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陈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正常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应变的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正常构型的高血压患者左室的三维应变,为早期发现高血压心脏功能改变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左室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0名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名,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常规心脏参数,并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受检者的总体纵向(LS)、圆周(CS)、面积(AS)、径向应变(RS)峰值及球形指数(SPI),并在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室间隔、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球形指数及圆周应变在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AS及RS在正常构型的高血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显示正常构型的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已经开始下降,其敏感性优于EF,是检测心室收缩功能早期改变很好的方法.

    作者:伍长学;范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胫骨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1例报道

    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是良性髓内骨纤维病变,又称为骨的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常发生在骨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以纤维组织或不成熟编织骨代替正常结构的骨和骨髓组织为主要表现.可为单发、多发,可累及单一骨骼或多个骨骼受累,主要好发长骨、颅面骨、肋骨、骨盆等,其他部位骨骼也可累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骨骼畸形,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2].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例右胫骨多发性骨纤维不连患者,给予右胫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匡荣彬;王欢;皮昌军;曾波;谢金岑;王德华;魏文东;陈亮;谢继勇;谭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多层螺旋CT特征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多层螺旋CT特征及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5日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感音性耳聋患儿41例,共82耳,采用筛检试验观察多层螺旋CT和单层螺旋CT对内耳畸形诊断准确率,观察多层螺旋CT显示儿童感音性耳聋内耳特征.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感音性耳聋的灵敏度为87.72%,特异度为80.00%,约登指数为0.68;单层螺旋CT组诊断灵敏度为59.65%,特异度为68.00%,约登指数为0.28;多层螺旋CT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层螺旋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5).多层螺旋CT结果显示,前庭导水管畸形36例(63.2%)显著高于耳蜗畸形16例(28.1%),前庭畸形18例(31.6%),半规管畸形22例(38.6%),内耳道畸形16例(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1,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较完整的显示儿童感音性耳聋的内耳畸形结构,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朱珠;李琦;方如平;石秋兰;谢利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