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娇妍;唐永利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病态造血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49例初治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新诊断分型,按IPSS进行分组,观察骨髓形态学改变,包括病态造血累及系别以及常见病态造血特征,COX多因素分析骨髓发育异常与无白血病生存期(LFS)与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35(9~82)个月,随访期间66例患者死亡,34例患者转急性白血病.单因素分析骨髓发育异常累及系别与预后的关系,仅有粒红巨三系发育异常为LFS及OS预后不良因素.对诸多的病态造血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粒系核质发育失衡、假pelger核、红系核碎裂、多核红,以及小巨核、单圆核、多圆核均为LFS预后不良因素,而假Pelger核、多核红、小巨核、单圆核均为OS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粒红巨三系同时存在发育异常,以及多核红细胞、小巨核均为L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假pelger核为O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骨髓三系发育异常、假Pelger-Huer异常、小巨核细胞、多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现象对于早期预测MDS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琴;古再丽努尔;王一淳;李燕;王增胜;刘虹;朱琳;毛敏;王晓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BMI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428例围产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孕前BMI、糖代谢相关指标,探讨患者孕前BMI与患者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孕前BMI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 体质量超重和肥胖患者发生GDM的风险是体质量正常患者的1.56和2.34倍,超重和肥胖孕妇空腹血糖(GLU)和餐后2h血糖(2 h PG)分别为(7.36±0.83)、(8.34±0.89)mmol/L和(8.92±0.78)、(9.44±1.37)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分别为(2.79±0.63)、(3.41±0.57)和(6.91±0.76)%、(7.91±0.53)%,明显高于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孕妇;年龄大于36岁、BMI≥28.0 kg/m2、孕早期GLU是GDM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孕前高BMI与糖代谢密切相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严静静;龚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由WADE和STEVENSON于1941年在1例镰状细胞贫血的患者首次发现[1],由于本病较少见,致病因素多样性,恶性疾患往往隐藏其中,预后严重,病死率高,极易漏诊及误诊,长期以来,对于BMN的治疗仅限于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支持治疗,缺乏针对BMN本身的治疗,近来国际首例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BMN,现将本病综述如下.
作者:潘耀柱;王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正常构型的高血压患者左室的三维应变,为早期发现高血压心脏功能改变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左室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0名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名,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常规心脏参数,并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受检者的总体纵向(LS)、圆周(CS)、面积(AS)、径向应变(RS)峰值及球形指数(SPI),并在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室间隔、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球形指数及圆周应变在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AS及RS在正常构型的高血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显示正常构型的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已经开始下降,其敏感性优于EF,是检测心室收缩功能早期改变很好的方法.
作者:伍长学;范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氯化锰染毒对子代大鼠睾丸生精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2、4和8 mg/kg MnCl2·4H2O或生理盐水,1次/天,5天/周,共8周,并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继续染毒.每组8只12周龄子代大鼠断头处死后,观察睾丸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线粒体形态、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随锰染毒剂量增加,生精细胞层数逐渐减少,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中、高剂量组可见线粒体分离、肿胀等表现;中、高剂量组Opa1显著降低(P<0.05,P<0.01),Drp1、Caspase9则随锰染毒剂量增加而递增(P<0.05,P<0.01);锰染毒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随锰染毒剂量增加而上升(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锰染毒可调节Opa1/Drp1基因表达而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子代大鼠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王乾兴;褚慧;于明明;张先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细胞的生存和死亡都是细胞周期中的重要事件,机体细胞不但需要恰当地诞生,恰当地发育,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所以,在健康的人体组织中,“正常”的细胞死亡是普遍现象,也是维持机体功能和形态所必需的程序.而细胞死亡有很多方式,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应答反应、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细胞死亡可以依据的死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死亡途径和方式,以及是否可控等特点划分为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这两种基本模式.
作者:申兵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及人们对医疗卫生关注程度的提高,社会对高素质医护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护理教育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因此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在国内外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用.它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书本或者教学视频完成知识获取,而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1].通过对课堂传授知识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的翻转,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变革[2].然而翻转课堂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推广过程中,有些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有些课程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而对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在国内推广产生了争议[3].究其原因,不同课程特点迥异,生搬硬套翻转课堂的形式未必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课程特色的具体教学方法还有待各位教师进一步探索[4].
作者:何叶成;刘晓梅;陈尚;姚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剪刀分离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宫腔粘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配合腹腔镜剪刀分离粘连,对照组行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配合腹腔镜弯形剪刀分离治疗宫腔粘连简单方便、手术时间短,可推广应用.
作者:左莉;博亚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USILA)和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LA)切口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普外科施行的TUSILA共312例(经脐单孔组)和CLA共346例(常规组)切口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切口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和切口疝发生率.结果 经脐单孔组和常规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和切口疝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与高BMI、合并2型糖尿病和引流管留置等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切口疝与切口感染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 与CLA相比,TUSILA并不增加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林为东;王巧珍;蔡水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部分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hild-Pugh A和B级的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RBC、PLT均较治疗后1周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感染率为27.8%明显增加,大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氮产物(AOPP)分别为(21.47±1.88) U/L、(33.46±5.42)μmolL/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分别为(12.49±3.27)、(13.54±3.43)μg/m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和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赵开飞;利峰;蒋国军;石荣书;曹宇;杨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SISMAD患者病例资料,均经CT血管造影术(CTA)确诊并接受介入血管支架植入术,分别于出院后1、3、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术前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10例患者按照Sakamoto影像学分型,其中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5例,V型及Ⅵ型0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支架植入术,其中2例植入双层自膨式裸支架,术后真腔血流恢复,假腔封闭良好,未出现夹层扩大、破裂,无股动脉及肱动脉穿刺点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诉有进食后腹部轻度疼痛,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好转,随访期内未发现支架移位、狭窄及血栓形成.结论 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SISMAD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周云;孙蓬;沈超;李传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使用siRNA沉默大鼠心肌细胞的镁离子转运蛋白1(MagT1),检测细胞内Mg2+浓度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设计并合成MagT1 siRNA序列,转入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沉默MagT1,使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agT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Mg2+浓度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相比阴性siRNA组,MagT1 siRNA转染大鼠心肌细胞48 h,MagT1 mRNA的沉默效率为51.83% (P<0.05),MagT1蛋白的沉默效率为56.75%(P<0.05),胞内Mg2+浓度降低29.13% (P<0.05),细胞凋亡率为31.18% (P<0.01);转染60 h,MagT1 mRNA的沉默效率为86.91% (P<0.01),MagT1蛋白质的沉默效率为83.85% (P<0.01),细胞内Mg2+浓度降低41.32% (P<0.01),细胞凋亡率为40.61% (P<0.01).结论 MagT1被显著沉默后,细胞内Mg2+浓度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提高,细胞生命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作者:滕飞翔;沈之君;赵洪侠;张栋梁;杨留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分泌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为骨骼和肾脏,对维持血钙等平衡起重要作用.约有8.5%的甲状旁腺可发生异位,其中异位于甲状腺约0.2%[1],易误诊为甲状腺原发性肿瘤,尤其并发甲状旁腺腺瘤或腺癌时.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右侧髋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5个月余,腰痛2d”于2016年9月21日入院.外院行全身骨显像:“超级骨显像”伴颅骨“黑颅征”表现,考虑代谢性骨病;骨密度检测:重度骨质疏松(负T值-5.5).以“骨质疏松待查”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血压124/79 mm Hg.
作者:徐斌;严程;应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结核分歧杆菌(TB)感染的重视.方法 通过分析该科1例MM患者并发TBM的诊治过程,对可能引发TBM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MM患者血清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发病之初免疫功能就存在缺陷,治疗药物如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均有免疫抑制作用.结论 在对MM患者的诊治中应重视TB感染的预防,并对可疑的TB感染患者提高警惕,加强防控意识.
作者:赵鹏;王季石;李燕;陈莹;黄懿;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AGRP)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8周龄SD 2型糖尿病大鼠80只,分为侧脑室内注射瘦素组和侧脑室内注射赋形剂(vehicle)对照组,各40岁.对瘦素注射组大鼠进行侧脑室5 μL/kg(空腹瘦素水平15 ng/mL)侧脑室瘦素注射,分别以等剂量对对照组进行vehicle侧脑室注射.48 h后进行大鼠空腹血糖监测并使用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大鼠血清标本进行POMC及AGRP滴度测定.结果 注射瘦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瘦素组大鼠血清POMC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AG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瘦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POMC表达,降低AGRP表达.
作者:董迎;吕春凤;李文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在内镜治疗中医源性穿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对40例术前经超声内镜及CT等检查明确源于固有肌层或双向生长的胃肠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后形成医源性穿孔,采用自创的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修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40例瘤体平均直径(1.6±0.3)cm,均成功完成穿孔修补,平均缝合时间为(5.6±1.5) min,术后4例出现腹痛、腹胀(10.0%),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12.5%),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外科病例,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1个月随访内镜创面均愈合良好,可见瘢痕形成,2个月后复查内镜,创面愈合良好,无瘤体复发.结论 改良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能有效修补EFTR术后穿孔,该方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静;杨丹;沈文拥;吴涛;卢丹萍;魏沙;薛炎;杨美华;刘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简称《指南》)执行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在全省各医疗机构调查产科医务人员,访谈部分三级医院专家.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2 015份(93.85%),阅读了《指南》1 369人(77.7%),认为《指南》有实际操作性的有1 752人(95.0%).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原因主要为孕妇或家属不同意转诊、转诊繁琐、上转医院床位紧张等.转诊不当排序为:转诊过程的诊治处理不当、转诊流程不规范、转诊时机不当、无指针转诊等.结论 《指南》促进了产科分级诊疗工作的进展,需加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并加强对转诊的管理、监督、评估.
作者:向晓莉;杨叶;鲜明;舒砚;刘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静脉输液具有一定风险,据文献报道,在美国致命性用药失误中有高达60%来自于静脉输液[1].同时,调查显示75%的静脉输液差错是输液查对行为不规范所致[2].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的繁琐或输液查对制度的缺陷,如查对过程简单化、查对内容不全、查对方法单一等,输液查对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实施,为患者的安全埋下了隐患[3].实习护生作为新进临床工作的主要人员,是临床上静脉输液的主要执行者,也是输液差错的高发人群[4].静脉输液查对意识的缺乏、对查对方式及内容缺乏清晰的认识是导致临床护生输液差错主要的原因[5-6].因此,提高临床护生静脉输液查对意识、规范静脉输液查对及操作十分重要.临床科室轮转期间的学习以临床护理带教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作为护士生涯的开端,其质量的高低对临床护生今后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深远影响[7].笔者通过对新入科临床护生进行联合情景缺陷式教学和微格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娇妍;唐永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接受allo-HSCT的87例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后患者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复发率(RR)、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并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与半相合移植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不同移植前白血病缓解状态对移植疗效的影响.结果 87例患者移植后的2年OS为(73.6±4.7)%,2年LFS为(62.1±5.8)%.随访期中有27例(31.3%)复发,23例(26.4%)死亡.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与HLA半相合移植后的2年OS分别为(76.3±5.3)%、(68.5±7.2)%(P<0.05),2年LFS分别为(60.2±4.8)%、(56.3±5.7)%(P>0.05).HLA半相合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LA全相合(亲缘和非血缘)移植,但两者RR相似分别为26.9%、29.2%(P>0.05).不同白血病缓解状态的移植疗效分析显示移植前未达到完全缓解(CR)、达到CR但微小残留(MRD)阳性和MRD阴性3组RR分别为68.7%、34.7%、16.6%,2年LFS分别为(18.7±5.2)%、(56.5±6.3)%、(79.2±5.7)%(P<0.05);2年OS分别为(31.2±5.3)%、(69.6±7.2)%、(89.6±5.3)%(P<0.05).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AML的有效方法,复发是移植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晓兵;李成龙;王春森;祝彪;杨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家兔心室重构作用与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缺血性心力衰竭家兔模型.将30只家兔分为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和培哚普利组.给药4周后心脏超声测定心功能;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的Gal-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家兔血清Gal-3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力衰竭组梗死区心肌组织中Gal-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蛋白水平增加(P<0.05)、血清Gal-3水平上升(P<0.05);与心力衰竭组相比,培哚普利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此同时Gal-3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血清Gal-3水平降低(P<0.05);且Gal-3水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925,P<0.05).结论 培哚普利抑制心肌纤维化,减缓心室重构过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与Gal-3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张跃华;李树仁;邓文浩;杨玲玲;郝潇;李沙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