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叶成;刘晓梅;陈尚;姚娟
目的 研究影响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复发性GBM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单个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切除程度、治疗方式、首次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评分、切除程度、治疗方式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GBM仍有手术机会全切者,再次治疗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作者:张溢华;王昊;曾实;欧阳庆;贺绪智;易良;许民辉;徐伦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病态造血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49例初治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新诊断分型,按IPSS进行分组,观察骨髓形态学改变,包括病态造血累及系别以及常见病态造血特征,COX多因素分析骨髓发育异常与无白血病生存期(LFS)与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35(9~82)个月,随访期间66例患者死亡,34例患者转急性白血病.单因素分析骨髓发育异常累及系别与预后的关系,仅有粒红巨三系发育异常为LFS及OS预后不良因素.对诸多的病态造血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粒系核质发育失衡、假pelger核、红系核碎裂、多核红,以及小巨核、单圆核、多圆核均为LFS预后不良因素,而假Pelger核、多核红、小巨核、单圆核均为OS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粒红巨三系同时存在发育异常,以及多核红细胞、小巨核均为L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假pelger核为O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骨髓三系发育异常、假Pelger-Huer异常、小巨核细胞、多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现象对于早期预测MDS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琴;古再丽努尔;王一淳;李燕;王增胜;刘虹;朱琳;毛敏;王晓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乳糜尿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院于2015年10月实施的1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术后即出现大量肉眼血尿,持续1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间隙性排乳白色尿10年余,排尿困难6个月”于2015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精神差、消瘦,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叩痛.辅助检查:尿乳糜实验阳性;尿常规:白细胞26个/HP,红细胞482个/HP,尿蛋白(+++);泌尿系统造影(CTU)无泌尿系统及腹膜后占位等病变;逆行造影:肾盂、肾蒂淋巴管、静脉逆流现象,见图1~3.膀胱镜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开口喷乳白色尿液,见图4.
作者:吴涛;赵泽驹;罗旭;付逆;张能;陈书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使用siRNA沉默大鼠心肌细胞的镁离子转运蛋白1(MagT1),检测细胞内Mg2+浓度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设计并合成MagT1 siRNA序列,转入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沉默MagT1,使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agT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Mg2+浓度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相比阴性siRNA组,MagT1 siRNA转染大鼠心肌细胞48 h,MagT1 mRNA的沉默效率为51.83% (P<0.05),MagT1蛋白的沉默效率为56.75%(P<0.05),胞内Mg2+浓度降低29.13% (P<0.05),细胞凋亡率为31.18% (P<0.01);转染60 h,MagT1 mRNA的沉默效率为86.91% (P<0.01),MagT1蛋白质的沉默效率为83.85% (P<0.01),细胞内Mg2+浓度降低41.32% (P<0.01),细胞凋亡率为40.61% (P<0.01).结论 MagT1被显著沉默后,细胞内Mg2+浓度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提高,细胞生命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作者:滕飞翔;沈之君;赵洪侠;张栋梁;杨留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2015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柯萨奇病毒(CV) A6、CVA10型肠道病毒(EV)的病原构成情况,为本地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enBank上的CVA6和CVA10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体系,用基因测序法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该方法对607例HFMD临床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HFMD疑似病例607例,总阳性率为59.47%(361/607),其中EV71占7.25% (44/607),CVA16占11.37% (69/607),EV71和CVA16双阳性占0.16% (1/607),其他EV占40.69%(247/607).用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出CVA6、CVA10和CVA6+CVA10型阳性样本分别为11、71和1例[总阳性率13.67% (83/607)],且与基因测序法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CVA6、CVA10是贵阳地区2015年HFMD新发的主要病原,应加强对其型别的监测.
作者:杨兴林;洪章萍;王艺;李丽;梁跃东;黄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Apaf-1基因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在肝癌细胞中的调控表达机制.方法 通过TOP-flash实验验证Apaf-1基因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调控作用机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种肝癌细胞株(HepG2、H HCC、HB611)及正常肝细胞株(LO2)中Apaf-1基因的表达量;构建Apaf-1 RNA干扰质粒,转染到HepG2中并检测转染效率,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TOPflash实验发现Apaf-1可以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在肝癌细胞株中,Apaf-1表达量较正常肝细胞表达量降低,且在HepG2细胞株中表达量低;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RNA干扰Apaf-1基因,Apaf-1基因的的表达量显著降低,wn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及蛋白(β-catenin、Cyclin A、CDK2、wnt5a、STAT3、EGFR、APC)的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f-1基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作者:郭善军;李晶;杨宏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亚抑菌浓度(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低抑菌浓度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黏附能力检测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采用泳动运动检测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运动性的影响.结果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P<0.05).此外,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但能显著降低细菌的黏附性而且能使其运动能力减弱.结论 亚-M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通过抑制大肠埃希菌的黏附性和运动性而抑制其生物膜形成.
作者:宋洁;洪海;冯伟;熊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心理时间之旅是指在心理上将自我投射到过去重新经历过去的事情(回忆过去),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来,预先经历未来事情(想象未来)的能力[1].这种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适应及指导决策.目前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忆过去的缺损,但是想象未来的研究较少,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缺损的干预研究更少.本文对心理时间之旅的定义、测量方法、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时间之旅的相关研究及干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陈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在内镜治疗中医源性穿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对40例术前经超声内镜及CT等检查明确源于固有肌层或双向生长的胃肠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后形成医源性穿孔,采用自创的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修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40例瘤体平均直径(1.6±0.3)cm,均成功完成穿孔修补,平均缝合时间为(5.6±1.5) min,术后4例出现腹痛、腹胀(10.0%),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12.5%),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外科病例,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1个月随访内镜创面均愈合良好,可见瘢痕形成,2个月后复查内镜,创面愈合良好,无瘤体复发.结论 改良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能有效修补EFTR术后穿孔,该方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静;杨丹;沈文拥;吴涛;卢丹萍;魏沙;薛炎;杨美华;刘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家兔心室重构作用与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缺血性心力衰竭家兔模型.将30只家兔分为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和培哚普利组.给药4周后心脏超声测定心功能;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的Gal-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家兔血清Gal-3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力衰竭组梗死区心肌组织中Gal-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蛋白水平增加(P<0.05)、血清Gal-3水平上升(P<0.05);与心力衰竭组相比,培哚普利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此同时Gal-3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血清Gal-3水平降低(P<0.05);且Gal-3水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925,P<0.05).结论 培哚普利抑制心肌纤维化,减缓心室重构过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与Gal-3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张跃华;李树仁;邓文浩;杨玲玲;郝潇;李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1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10项因素与ALI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23,95%CI=1.02~3.01)、COPD(OR=2.60 95%CI=1.30~5.16)、气管插管时间(OR=1.74,95%CI=1.13~6.32)、血清清蛋白(ALB;OR=2.49,95%CI=1.86~7.22).结论 年龄、COPD、气管插管时间、ALB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咫龙;孙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523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脂水平,根据有无内膜增生分为增生组和非增生组,根据内膜增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增生组.回顾性分析组间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 非增生组PCI术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显著低于非增生组术前和增生组术后水平(P<0.05),但增生组术后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增生组PCI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重度增生组PCI术前和术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增生组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显著低于重度增生组术后,但明显高于轻度增生组术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和non HDL-C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C和non HDL-C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TC、TG和non HDL-C高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且PCI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越高,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情况愈重.
作者:张荣先;莫显刚;李伟;王华;李洁琪;奚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降低放射暴露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成都416医院脊柱骨科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常规组和远程推注组,比较两组的放射暴露计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摄X线片及CT测量病椎高度、病椎矢状面上下终板成角(Cobb's角),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常规组6例和远程推注组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中远程推注组放射暴露计量比常规组明显减少,两组术前与术后伤推矢状面Cobb's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及VAS和ODI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注射推进装置辅助PKP明显减少手术人员放射暴露,且骨水泥灌注更佳.
作者:俞阳;唐六一;范海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简称《指南》)执行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在全省各医疗机构调查产科医务人员,访谈部分三级医院专家.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2 015份(93.85%),阅读了《指南》1 369人(77.7%),认为《指南》有实际操作性的有1 752人(95.0%).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原因主要为孕妇或家属不同意转诊、转诊繁琐、上转医院床位紧张等.转诊不当排序为:转诊过程的诊治处理不当、转诊流程不规范、转诊时机不当、无指针转诊等.结论 《指南》促进了产科分级诊疗工作的进展,需加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并加强对转诊的管理、监督、评估.
作者:向晓莉;杨叶;鲜明;舒砚;刘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这使得临床治疗需要新的方法或手段.大多数B-ALL细胞表面没有CD20抗原,而有CD19抗原.针对B-ALL的CD19抗原,目前国内外通过输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来进行免疫治疗的这种新手段文献报道不少.CD19特异性CAR-T细胞能够识别白血病的特异性CD19靶点,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攻击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促使机体清除恶性肿瘤细胞[1].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多层螺旋CT特征及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5日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感音性耳聋患儿41例,共82耳,采用筛检试验观察多层螺旋CT和单层螺旋CT对内耳畸形诊断准确率,观察多层螺旋CT显示儿童感音性耳聋内耳特征.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感音性耳聋的灵敏度为87.72%,特异度为80.00%,约登指数为0.68;单层螺旋CT组诊断灵敏度为59.65%,特异度为68.00%,约登指数为0.28;多层螺旋CT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层螺旋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5).多层螺旋CT结果显示,前庭导水管畸形36例(63.2%)显著高于耳蜗畸形16例(28.1%),前庭畸形18例(31.6%),半规管畸形22例(38.6%),内耳道畸形16例(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1,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较完整的显示儿童感音性耳聋的内耳畸形结构,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朱珠;李琦;方如平;石秋兰;谢利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是良性髓内骨纤维病变,又称为骨的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常发生在骨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以纤维组织或不成熟编织骨代替正常结构的骨和骨髓组织为主要表现.可为单发、多发,可累及单一骨骼或多个骨骼受累,主要好发长骨、颅面骨、肋骨、骨盆等,其他部位骨骼也可累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骨骼畸形,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2].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例右胫骨多发性骨纤维不连患者,给予右胫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匡荣彬;王欢;皮昌军;曾波;谢金岑;王德华;魏文东;陈亮;谢继勇;谭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及人们对医疗卫生关注程度的提高,社会对高素质医护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护理教育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因此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在国内外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用.它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书本或者教学视频完成知识获取,而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1].通过对课堂传授知识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的翻转,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变革[2].然而翻转课堂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推广过程中,有些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有些课程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而对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在国内推广产生了争议[3].究其原因,不同课程特点迥异,生搬硬套翻转课堂的形式未必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课程特色的具体教学方法还有待各位教师进一步探索[4].
作者:何叶成;刘晓梅;陈尚;姚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及急变期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特征.方法 对7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P)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确定其FAB类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学一系列相关抗原.结果 73例CML-BP患者的FAB分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AML) 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8例.流式细胞术行免疫表型分析,21例CML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CML-ALL)患者中,其免疫表型B-ALL 19例,T-ALL 2例;且12例含髓系标志.8例CML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转变(CML-HAL)患者中,免疫表型为B+My 6例;T+My 2例.44例CML-AML患者中,15例含T细胞标志,2例含B细胞标志,其他未见跨系表达.73例CML-BP患者中有29例在CML加速期行流式检查,其中16例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3例急变为非AML(ALL 9例,HAL 4例).非AML中2例加速期查见髓系原始细胞和前体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余9例为髓系原始细胞或伴淋巴细胞标志.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CML-BP的方向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PLT)增多症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缓解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行术后放疗的867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分为PLT正常组(A组)和PLT增高组(B组,其中B1组PLT≥300~400×109/L,B2组PLT≥400×109/L),分析不同组宫颈癌术后放疗缓解率.结果 B组患者术后放疗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34.8% vs.65.2%和41.2% vs.58.8%),且B2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均显著低于B1组.B组术后放疗缓解率明显低于A组(44.3% vs.60.4%;P<0.01),B2组术后放疗缓解率也明显低于B1组(26.7% vs.56.9%;P<0.01).结论 术前PLT增多症时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缓解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琪美格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