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法在医源性穿孔中的临床研究

唐静;杨丹;沈文拥;吴涛;卢丹萍;魏沙;薛炎;杨美华;刘爱民

关键词:外种器械, 缝合技术, 医源性穿孔
摘要:目的 探讨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在内镜治疗中医源性穿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对40例术前经超声内镜及CT等检查明确源于固有肌层或双向生长的胃肠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后形成医源性穿孔,采用自创的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修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40例瘤体平均直径(1.6±0.3)cm,均成功完成穿孔修补,平均缝合时间为(5.6±1.5) min,术后4例出现腹痛、腹胀(10.0%),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12.5%),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外科病例,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1个月随访内镜创面均愈合良好,可见瘢痕形成,2个月后复查内镜,创面愈合良好,无瘤体复发.结论 改良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能有效修补EFTR术后穿孔,该方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结核分歧杆菌(TB)感染的重视.方法 通过分析该科1例MM患者并发TBM的诊治过程,对可能引发TBM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MM患者血清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发病之初免疫功能就存在缺陷,治疗药物如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均有免疫抑制作用.结论 在对MM患者的诊治中应重视TB感染的预防,并对可疑的TB感染患者提高警惕,加强防控意识.

    作者:赵鹏;王季石;李燕;陈莹;黄懿;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用GoPubMed对护理院的文献计量研究

    目的 分析护理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oPubMed检索工具,以“Nursing Home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护理院的研究文献,并利用Excel2010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期刊分布、高产作者、相关主题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文献46 436篇,发表量逐年上升,其中发表量大的是美国,中国排名21位,同时,发文量前10位城市、发文量前10位期刊以及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主要在欧美国家,目前中国没有,主要相关研究领域有社区护理、长期照护等.结论 近年来有关于护理院的研究文献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主要集中欧美国家,中国相对较薄弱,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作者:赵庆华;曹培叶;喻秀丽;童立纺;肖明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AR-T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出现靶抗原丢失及疾病复发1例

    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这使得临床治疗需要新的方法或手段.大多数B-ALL细胞表面没有CD20抗原,而有CD19抗原.针对B-ALL的CD19抗原,目前国内外通过输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来进行免疫治疗的这种新手段文献报道不少.CD19特异性CAR-T细胞能够识别白血病的特异性CD19靶点,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攻击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促使机体清除恶性肿瘤细胞[1].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部分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hild-Pugh A和B级的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RBC、PLT均较治疗后1周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感染率为27.8%明显增加,大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氮产物(AOPP)分别为(21.47±1.88) U/L、(33.46±5.42)μmolL/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分别为(12.49±3.27)、(13.54±3.43)μg/m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和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赵开飞;利峰;蒋国军;石荣书;曹宇;杨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进展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治疗ML的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1].预处理是ASCT的重要环节,是指在造血干细胞回输之前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及免疫抑制治疗,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回输做准备.预处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也就是预处理相关毒性.

    作者:周沙;张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前后血清ZAG水平的变化

    目的 通过检测初发Graves病(GD)患者及甲巯咪唑(MMI)治疗前后血清锌-α2-糖蛋白(ZAG)水平的变化,探讨ZAG在GD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人群、初诊GD患者及MMI治疗12周后ZAG浓度,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水平,采用酶法检测血脂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初发GD患者血清ZAG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及血脂水平等的关系.结果 初发GD患者血清ZA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显著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GD经过MMI治疗12周后,血清ZAG、FT3、FT4、TT3、TT4、TRAb均明显降低;而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GD患者空腹血清ZAG水平与FT3、FT4、TT3及TT4呈正相关(P<0.05);而与TSH、TG、TC、FFA呈负相关(P<0.05).以GD患者空腹血清ZAG浓度为应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SH、TG及TC分别是血浆ZAG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ZAG水平与G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在GD患者血脂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晶荣;郝坡;孟凡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γ-H2AX的表达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γ-H2AX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初诊的MM患者为病例组,非造血系统肿瘤并经骨髓涂片和活检检查未见明显形态异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骨髓中γ-H2AX的表达水平,IPP半定量分析并比较其表达差异,并根据病例组γ-H2AX的表达量将其分为强表达和弱表达两组,探究γ-H2AX表达量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骨髓中γ-H2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强表达组MM患者γ-H2AX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弱表达组(P<0.05).结论 γ-H2AX在MM患者的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增多,其强表达预示MM患者较短的生存时间.

    作者:曹春;徐莉;冯娟;唐海龙;董红娟;顾宏涛;舒汨汨;白庆咸;梁蓉;张涛;杨岚;董宝侠;陈协群;高广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Apaf-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Apaf-1基因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在肝癌细胞中的调控表达机制.方法 通过TOP-flash实验验证Apaf-1基因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调控作用机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种肝癌细胞株(HepG2、H HCC、HB611)及正常肝细胞株(LO2)中Apaf-1基因的表达量;构建Apaf-1 RNA干扰质粒,转染到HepG2中并检测转染效率,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TOPflash实验发现Apaf-1可以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在肝癌细胞株中,Apaf-1表达量较正常肝细胞表达量降低,且在HepG2细胞株中表达量低;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RNA干扰Apaf-1基因,Apaf-1基因的的表达量显著降低,wn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及蛋白(β-catenin、Cyclin A、CDK2、wnt5a、STAT3、EGFR、APC)的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f-1基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作者:郭善军;李晶;杨宏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为恶性肿瘤的首位,且仍旧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约85%的患者病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故铂类药物联合第三代标准化疗方案成为主要治疗措施[1-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ERCC2)作为一种DNA解螺旋酶,为RNA聚合酶Ⅱ(TFⅡH)组分,参与碱基切除修复(BE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ER)过程[3].而ERCC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抑制TFⅡH的活性,导致修复、转录缺陷异常,进而影响ERCC2蛋白表达及DNA损伤修复能力[4].人体内多种SNP决定对应修复酶的活性差异,故对DNA修复能力就表现出个体差异,影响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5].目前ERCC2基因的SNP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Asp312Asn、Lys751Gln.LI等[6]分析ERCC2基因多态性对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敏感性,结果显示ERCC2 Lys751Gln基因型的化疗敏感性为Lys751Lys的0.4倍.金珊珊等[7]荟萃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携带ERCC2 Asp312Asn/Lys751Gln基因肺癌患者敏感性较高.而PEREZ-RAMIREZ等[8]发现携带ERCC2 Asp312Asn/Lys751Gln基因与肺癌发病风险相关,且与患者种群、吸烟及危险环境有关.鉴于目前国内外晚期NSCLC患者的ERCC2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性的结论,本研究探讨它们之间调控机制,以期构建预测NSCLC铂类化疗药物疗效的基因组学体系,为指导临床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娄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523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脂水平,根据有无内膜增生分为增生组和非增生组,根据内膜增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增生组.回顾性分析组间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血脂控制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及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 非增生组PCI术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显著低于非增生组术前和增生组术后水平(P<0.05),但增生组术后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增生组PCI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重度增生组PCI术前和术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增生组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显著低于重度增生组术后,但明显高于轻度增生组术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和non HDL-C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C和non HDL-C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TC、TG和non HDL-C高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且PCI术后TC和non HDL-C水平越高,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情况愈重.

    作者:张荣先;莫显刚;李伟;王华;李洁琪;奚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简称《指南》)执行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在全省各医疗机构调查产科医务人员,访谈部分三级医院专家.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2 015份(93.85%),阅读了《指南》1 369人(77.7%),认为《指南》有实际操作性的有1 752人(95.0%).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原因主要为孕妇或家属不同意转诊、转诊繁琐、上转医院床位紧张等.转诊不当排序为:转诊过程的诊治处理不当、转诊流程不规范、转诊时机不当、无指针转诊等.结论 《指南》促进了产科分级诊疗工作的进展,需加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并加强对转诊的管理、监督、评估.

    作者:向晓莉;杨叶;鲜明;舒砚;刘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1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10项因素与ALI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23,95%CI=1.02~3.01)、COPD(OR=2.60 95%CI=1.30~5.16)、气管插管时间(OR=1.74,95%CI=1.13~6.32)、血清清蛋白(ALB;OR=2.49,95%CI=1.86~7.22).结论 年龄、COPD、气管插管时间、ALB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咫龙;孙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99mTC-MIBI双时相加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瘤伴功能亢进1例报道

    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分泌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为骨骼和肾脏,对维持血钙等平衡起重要作用.约有8.5%的甲状旁腺可发生异位,其中异位于甲状腺约0.2%[1],易误诊为甲状腺原发性肿瘤,尤其并发甲状旁腺腺瘤或腺癌时.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右侧髋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5个月余,腰痛2d”于2016年9月21日入院.外院行全身骨显像:“超级骨显像”伴颅骨“黑颅征”表现,考虑代谢性骨病;骨密度检测:重度骨质疏松(负T值-5.5).以“骨质疏松待查”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血压124/79 mm Hg.

    作者:徐斌;严程;应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64例睾丸扭转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提供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并手术探查确诊为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侧睾丸固定组与患侧睾丸切除组的临床特点,总结睾丸扭转诊治及预后的新进展.结果 共计64例睾丸扭转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患侧睾丸固定组27例,年龄范围8~40岁,平均年龄(19.00±7.45)岁;起病时间1~24 h,平均(8.78±6.73)h;术中精索扭转180°~540°,平均(290.00±103.92)°;误诊例数6例,误诊率22.22%.患侧睾丸切除组37例,年龄10~34岁,平均(19.00±5.28)岁;起病时间12~168 h,平均(66.92±47.01)h;术中精索扭转180°~720°,平均(457.00±168.88)°;误诊例数22例,误诊率59.46%.两组患者的起病时间、精索扭转程度及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丸扭转是不容忽视的泌尿外科急诊,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挽救睾丸的关键.

    作者:朱鑫;刘年;邓远忠;苟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36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再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复发性GBM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单个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切除程度、治疗方式、首次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评分、切除程度、治疗方式对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程度对总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GBM仍有手术机会全切者,再次治疗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作者:张溢华;王昊;曾实;欧阳庆;贺绪智;易良;许民辉;徐伦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8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中枢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ALL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共收集患者83例,其中男52例(62.65%),女31例(37.35%),中位年龄为27(15~72)岁.包括T细胞ALL 19例,B细胞ALL54例,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B淋巴细胞)2例,分型未明5例.8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1~5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WBC≥100×109/L)或1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预后相对差,接受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中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结论 ALL伴CNSL的患者,其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1全疗程未达CR是预后不良因素,局部放射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艳;伦燕;赵婷婷;李清;吴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术前血小板增多症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PLT)增多症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缓解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行术后放疗的867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分为PLT正常组(A组)和PLT增高组(B组,其中B1组PLT≥300~400×109/L,B2组PLT≥400×109/L),分析不同组宫颈癌术后放疗缓解率.结果 B组患者术后放疗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34.8% vs.65.2%和41.2% vs.58.8%),且B2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均显著低于B1组.B组术后放疗缓解率明显低于A组(44.3% vs.60.4%;P<0.01),B2组术后放疗缓解率也明显低于B1组(26.7% vs.56.9%;P<0.01).结论 术前PLT增多症时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缓解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琪美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法在医源性穿孔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在内镜治疗中医源性穿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对40例术前经超声内镜及CT等检查明确源于固有肌层或双向生长的胃肠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后形成医源性穿孔,采用自创的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修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40例瘤体平均直径(1.6±0.3)cm,均成功完成穿孔修补,平均缝合时间为(5.6±1.5) min,术后4例出现腹痛、腹胀(10.0%),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12.5%),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外科病例,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1个月随访内镜创面均愈合良好,可见瘢痕形成,2个月后复查内镜,创面愈合良好,无瘤体复发.结论 改良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术能有效修补EFTR术后穿孔,该方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静;杨丹;沈文拥;吴涛;卢丹萍;魏沙;薛炎;杨美华;刘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的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及急变期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特征.方法 对7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P)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确定其FAB类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学一系列相关抗原.结果 73例CML-BP患者的FAB分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AML) 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8例.流式细胞术行免疫表型分析,21例CML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CML-ALL)患者中,其免疫表型B-ALL 19例,T-ALL 2例;且12例含髓系标志.8例CML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转变(CML-HAL)患者中,免疫表型为B+My 6例;T+My 2例.44例CML-AML患者中,15例含T细胞标志,2例含B细胞标志,其他未见跨系表达.73例CML-BP患者中有29例在CML加速期行流式检查,其中16例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3例急变为非AML(ALL 9例,HAL 4例).非AML中2例加速期查见髓系原始细胞和前体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余9例为髓系原始细胞或伴淋巴细胞标志.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CML-BP的方向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邓小娟;王平;杨武晨;墙星;张洪洋;彭贤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多层螺旋CT特征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多层螺旋CT特征及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5日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感音性耳聋患儿41例,共82耳,采用筛检试验观察多层螺旋CT和单层螺旋CT对内耳畸形诊断准确率,观察多层螺旋CT显示儿童感音性耳聋内耳特征.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感音性耳聋的灵敏度为87.72%,特异度为80.00%,约登指数为0.68;单层螺旋CT组诊断灵敏度为59.65%,特异度为68.00%,约登指数为0.28;多层螺旋CT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层螺旋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5).多层螺旋CT结果显示,前庭导水管畸形36例(63.2%)显著高于耳蜗畸形16例(28.1%),前庭畸形18例(31.6%),半规管畸形22例(38.6%),内耳道畸形16例(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1,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较完整的显示儿童感音性耳聋的内耳畸形结构,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朱珠;李琦;方如平;石秋兰;谢利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